《孟子.盡心上》:「無恥之恥,無恥矣」。
第一種解法:
第一個「無」字:副詞,解釋為「不、沒」。
第一個「恥」字:名詞,羞愧的心。
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第二個「恥」字:意動詞,把......當作羞愧、以......為羞愧。
無:副詞,解釋為「不、沒」。
第三個「恥」字:動詞,羞愧。
矣:助詞,語氣助詞,表感嘆,猶「啊」。
語法補充:
1.「無恥之恥」即「恥無恥」之倒裝句。
2.因為前句說「人不可以無恥」,故後句要補出主語「人」,語譯中補出主語的部分用括弧表示。
語譯:
(人)不把無羞愧的心當作羞愧,(他)沒羞愧啊。
筆者按:
(人)不把無羞愧的心當作羞辱,(他)沒羞愧啊。
負 負 負 =負(也就是沒有羞愧之心)
第二種解法:
第一個「無」字:副詞,解釋為「不、沒」。
第一個「恥」字:動詞,知道羞愧。
之:介詞,解釋為「於、到」。
第二個「恥」字:動詞,知道羞愧。
第二個「無」字:動詞,解釋為「沒有」。
第三個「恥」字:名詞,羞愧之事。
矣:助詞,語氣助詞,表感嘆,猶「啊」。
語法補充:
1.「無恥矣」此句前省略了主語「人」,因此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要補出,語譯中補出主語的部分用括弧表示。
2.「無恥之恥」前省略了介詞「從」字和介詞賓語「人」字。此種省略屬「狀語的概括省略」。
3.「概括省略」是省略某些成分,不影響文意的省略。這種省略,讀者從上下文的文意就能判定。
4.「無恥之恥」的「之」字,因為是介詞,且後面接動詞「恥」字,緣此,考察上下文可推知省略了介詞賓語「人」字,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要補出。
語譯:
(從)(人)不知道羞愧到(人)知道羞愧,(人)沒羞愧之事啊。(筆者按:即「因為人有羞愧之心,所以無羞愧之事」。)
參考資料:
1.大陸《漢語大字典》
2.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3.《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印行),頁583
4.《百度百科》網址如下:
https://baike.baidu.hk/item/%E7%84%A1%E6%81%A5%E4%B9%8B%E6%81%A5%EF%BC%8C%E7%84%A1%E6%81%A5%E7%9F%A3/10630832
5.大陸《漢語大辭典》
6.何永清《論語語法通論》,頁441
7.論語選3陳歆瑜麗山國中 (youtube.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