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483)
- Sep 17 Tue 2024 13:38
常拿「筋膜槍」按摩眼部…中年男慘變白內障、雙眼視力剩0.1
- Jun 21 Sun 2020 18:37
少女「耳朵發黴」 佈滿白點 竟是天天戴耳機惹禍
不少人常戴著耳機聽音樂,高雄有耳鼻喉專科醫師表示,他最近發現多起耳黴菌症病例,其中一名14歲國中少女,每天都會用耳塞式耳機聽音樂,近來覺得左耳很癢,挖了也無法止癢因此求醫。一檢查,他發現少女左耳遭黴菌感染,整個左耳道充滿白色黴菌斑點相當嚇人,還好及時就醫。
醫生透過耳內視鏡一看不得了,整個耳道都是黴菌,這是一名14歲國中少女來求診,他跟醫師說,每天用塞式耳機聽音樂,還常用棉花棒清潔,結果最近左耳奇癢無比,挖了也無法止癢,嚇得趕緊就醫。
耳鼻喉專科醫師李瑞文:「那也是一個游泳隊,所以耳朵經常進水,內視鏡進去發現也發現在她的外耳道紅腫,佈滿了菌絲,那我們予以清潔菌絲之後,再開立抗黴菌的一個藥水,然後一些症狀治療藥物之後,在一周之後整個恢復也非常良好。」
- Oct 27 Sun 2019 10:46
不菸無病卻咳不停 竟是焚香拜拜惹禍
高雄市一名五十多歲婦人沒有抽菸,也沒有氣喘病史,走路不到一百公尺,就喘個不停,求診南部各知名教學醫院,治療長達五年多卻不見起色,醫療團隊於是到婦人家中,觀察生活環境及作息,發現婦人是虔誠佛教徒,每天都要燒香,佛堂就在客廳,密閉空間,室內PM2.5的濃度過高才會導致婦人肺阻塞。
台灣許多家庭內,都設有神明廳,早晚各三柱清香拜拜,全年不間斷,也是很多民眾的習慣,不過現在有一名住在墾丁五十多歲的婦人,就因為住家神明廳和客廳相連,加上門窗緊閉,造成她長期咳嗽,連走路都會喘。
義大癌醫院副院長黃明賢表示:「婦人她家旁邊就有一個菜市場,走了一百公尺,她就要停一下再走,所以這個滿嚴重,一百公尺以內要停,有一種叫做喘氣的指數是3,最差的是4,她也是在家裏要用氧氣。」
確診是肺阻塞,這是因為慢性發炎,造成呼吸道阻塞,大部分的原因是長期吸入髒空氣,像是抽菸,空汙,或是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或化學物質,而婦人沒意識到是因為長期吸入香焚燒的煙才導致,醫療團隊實地到她住家觀察,才找出原因。
- Jul 12 Fri 2019 21:00
芒果發霉!他切掉黑點照吃…2天後險喪命
水果發霉了還能吃嗎?許多人認為水果若有變黑,只要將那部分切掉就可以繼續吃,殊不知這樣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有民眾家裡買了很多芒果,放了幾天有發霉的現象,他不以為意,把發黑的部分切掉繼續食用,結果吃完身體感到不舒服,最後不得不掛急診。
★【全新東森新聞官網】一手掌握全世界
肝膽胃腸科醫師張振榕在東森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有個病人家裡買了很多芒果,放了2、3天後發黑點,引來許多果蠅,他因為生性節儉捨不得丟,看到發霉的範圍不大,就把黑點削掉直接拿來吃,一開始吃沒什麼異樣,但後來越吃越不對,「這個果肉的味道都臭酸了」,發現真的不能吃了,於是決定丟掉,沒想到過了2天,他腹部脹痛掛急診,開始出現噁心及嘔吐的症狀。
- Jul 03 Wed 2019 21:20
鋁箔紙烹調到底要用亮面還是霧面?食藥署公布正解
新頭殼newtalk
不少人在烤肉時都有自己一套小撇步,就連鋁箔紙也有學問!不少人認為在燒烤時,習慣將鋁箔紙霧面朝外包覆食材,原理是因霧面吸光效果較亮面佳,食材會較快烤熟,這是真的嗎?對此,食藥署近日出面表示,別被誤導拉!鋁箔紙無論是亮面還是霧面朝外,導熱程度的差異其實都不大。
食藥署說明,鋁箔紙因壓製過程,通常一面是亮面,另一面是霧面,有關霧面吸光效果較亮面佳而使食材較快烤熟的說法,因實際上燒烤的過程,主要是靠「傳導」導熱,而非「輻射」導熱,故鋁箔紙亮面或霧面朝外與受熱、導熱程度差異的關係並不顯著。
鋁箔紙約可耐高溫攝氏400至600度,因此無論是水煮、烤箱或炭烤等方式,基本上不需要過度擔心重金屬溶出的風險,不過食藥署也提醒,因酸性物質會侵蝕鋁箔紙,建議食材煮熟移除鋁箔紙後再行添加醋、檸檬、番茄醬等酸性物質,此外,若鋁箔紙表面出現刮傷,就建議更換新品。
- Mar 13 Wed 2019 21:03
中醫也將有免疫療法了?中醫師找到2藥材有望治療癌症
中醫也將有免疫療法了?繼癌症免疫療法問世後,身兼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義守大學教授陳旺全也著手用AI人工智慧系統配對一千多種中藥材,找出具活性分子的藥物再進行動物實驗,證實有二種藥物可有效作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若人體試驗順利,有望代替現行昂貴的西醫免疫療法,節省治療負擔。
美國教授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教授本庶佑發現免疫檢查點CTLA-4和PD-1,使免疫療法成為繼癌症手術及化放療之後,第四種有效且成功的癌症治療方式,兩人於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什麼是免疫療法?陳旺全舉例,當癌細胞上的PDL-1與免疫細胞上的PD-1結合,會讓人體主要免疫細胞T細胞的免疫點被關閉,使癌細胞躲過攻擊。但只要透過抑制藥物阻斷結合,即能喚醒免疫系統作用再對癌細胞發動攻擊。
陳旺全說,不少西醫抗癌藥物是由中藥做為開發的,證實有提升並調節免疫活性的能力,於是他想「是不是中藥也能做免疫抑制劑?」更重要的是,中藥有機會克服生產困難、價格昂貴及使用不便等缺點,減少病人醫療負擔。
陳旺全集結中醫師全聯會、義大醫療集團及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等研究團隊,聯手透過AI人工智慧,將中藥材以四性五味的「寒熱溫涼」及「酸苦甘辛鹹」做各式各樣配對,分析其活性因子以作為免疫抑制劑的候選藥材。
- Feb 15 Fri 2019 09:11
心疼!只因吃了顆開心果 2歲娃肺部塌陷
5歲以下不要吃堅果!2歲大的小君,過年時被爸爸餵了一顆開心果後,開始劇烈咳嗽、臉色發黑,經拍打後雖已好轉,卻開始莫名的持續久咳不癒,就醫檢查發現果仁碎片已掉到支氣管,導致右肺塌陷、發炎且出血,緊急透過手術取出異物,並在加護病房觀察3天才救回一命。
林口長庚近1個半月,已連續收治5名3歲以下、氣管異物阻塞的孩童,全部的病童都是在過年期間,吃到核果而導致阻塞,比過往平均每年僅7.5例「高出許多」;進一步追蹤發現,林口長庚過去15年收治的113名氣管異物阻塞病例,超過9成是因核果種子類食物引起,其中又以「花生」最常見。
收治上述病例的林口長庚耳鼻喉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林婉妮說,過大的堅果誤吞入氣管,會直接堵住呼吸道上方,導致缺氧而臉部發黑,此時得趕緊施行哈姆立克法,但咬碎、細小的果仁,也易產生進一步的危險。
林婉妮表示,小小孩的支氣管和吸管一樣細,只要1/4顆花生便會塞住,此時雖不會臉部發黑,但會開始長期咳嗽,沒有氣喘史者也會開始喘,且堅果因富含油脂,也易導致肺部組織感染發炎。
- Jan 30 Wed 2019 17:06
兒子肚臍「鼓鼓的」 父母竟拿刀片「放氣」害腸子流出
中國大陸浙江省寧波一對年輕父母,日前發現剛滿月的兒子肚臍處有些鼓脹,竟異想天開地想為孩子「放氣」,拿刀片劃開肚臍口,導致男嬰的小腸掉出,差點沒命。
綜合陸媒報導,這對夫妻雖年僅 26 歲但已是 5 個孩子的父母。本月 23 日,夫妻倆發現剛滿 1 個月的兒子肚臍附近有些鼓脹,認為孩子肚子裡有空氣,便拿了刀片在兒子肚臍旁劃開一個小洞,想藉此幫他「放氣」。此舉導致男嬰的小腸從洞口滑出,男嬰痛得哇哇大哭,腸子也越掉越多,夫妻倆趕緊把孩子送醫。
男嬰到院時臉色慘白、手腳冰冷,已有休克現象,肚子旁還有長約 50 公分的小腸裸露在外,其中 25 公分甚至已經發黑。院方緊急為男嬰進行手術,歷經一個多小時才救回男嬰,把小腸放回腹腔。男嬰隨後被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只要熬過 3 至 5 天的危險期,應該就無大礙。
「這樣無知的父母真是頭一回見」,醫師指出,男嬰得的是小兒常見的臍疝氣,新生兒的臍帶脫落後,肚臍薄弱處會漸漸閉鎖,但肚臍兩側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臍環還未完全閉合時,孩子會因咳嗽、腹瀉或是情緒激動等刺激,導致腹腔壓力升高,腹腔內臟、腸道便從臍環突出,形成臍疝。醫師表示,小兒臍疝一般不須藥物或手術治療,等孩子逐漸長大就會自動痊癒。
- Jan 14 Mon 2019 15:57
吃韭菜壯陽?營養師曝「恐致癌」 這3種菜最毒
編輯 何文君 報導2019/01/12 16:03
據傳韭菜有「壯陽」的功效,是不少男性喜愛的蔬菜之一,但有營養師透露,其實韭菜、白菜和油菜最容易殘留農藥,吃多了容易誘發癌症、糖尿病等等,提醒民眾,食用前一定要用流動的清水把菜葉洗乾淨,以免想吃青菜顧健康,反而有嚴重下場。
據《每日健康》報導,聯合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陳彥甫指出,由於蔬菜根植於土壤,生長期又短,因此常在用藥後未到安全期就要採收,導致農藥殘留的情形比水果來得嚴重,其中又以韭菜、白菜、油菜等葉菜類,農藥殘留情形最嚴重。
陳彥甫表示,上述的3種蔬菜中,又以韭菜毒性最強,因為韭菜的蟲害大多位於菜體內,只把農藥噴灑在菜葉表面的話,難以消除蟲害,因此部分菜農會用毒性更強的農藥「直接灌溉根部」來殺蟲,如此一來,韭菜農藥殘留的情形就會遠高於其他葉菜類。
- Dec 29 Sat 2018 18:07
25歲女首次上健身房猛踩飛輪 竟血尿差點喪命
- Dec 06 Thu 2018 14:21
愛喝熱咖啡,她食道燙傷般脫皮…醫:危險習慣別再犯
這幾天,藝人安迪與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先後都因食道癌過世,醫師提醒除了喝酒、吸菸、嚼檳榔外,長期喝高溫熱茶熱湯也是食道癌致癌原因。肝膽胃腸科錢政弘醫師日前更在臉書寫一篇令人驚訝的病例,希望「嚇嚇大家」,一定要留意喝熱茶熱湯帶來的危險。
錢政弘醫師在臉書寫道,一位55歲有胃食道逆流病史的女性,近期因為出現吞嚥後胸口疼痛的症狀到醫院求診,醫師為她安排胃酸檢測,結果沒有發現胃酸逆流的情形,進一步做了胃鏡還是沒有看到胃酸逆流的變化,「反而是看到整個食道管腔內有多處大面積的上皮剝落,像是皮膚被燙傷脫皮一樣⋯」。醫生覺得情況少見,將脫皮組織和食道黏膜取樣拿去化驗,結果並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疾病。進一步詢問之下,原來該女性平常有喝熱咖啡的習慣,醫師先假定是這個原因造成的,請病人先停止喝咖啡,三個月後再追蹤,胃鏡發現食道黏膜都完全恢復了。證實了她是因為喝熱咖啡引起嚴重的食道黏膜灼傷。
錢政弘指出,台灣早期的研究就發現國人食道癌的發生跟飲用「熱飲」或「熱湯」有關,會增加二至三倍的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界定為可能的致癌因子。因此,別以為不菸不酒不吃檳榔就不會得食道癌,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道癌與愛吃醃漬、愛喝熱飲也大有有關,一定要盡量避免。
- Nov 23 Fri 2018 06:53
吃鈣片會造成血管鈣化嗎?告訴你事實並非如此
大部分年紀上了60歲的人,血管會逐漸因為鈣的沈積而變得僵硬、失去彈性,從大動脈到中等大小的動脈都會受到影響。大動脈失去彈性後,會逐漸產生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心臟與四肢缺氧以及鬱血性心臟病等不良後果。這些後果嚴重的足以致命,而較輕者也會讓人無法從事喜歡的活動、旅遊等,生活品質盡失。
過多的鈣是造成血管鈣化的凶手?
既然鈣會沈積到血管壁上,那麼是否過多的鈣是造成血管鈣化的凶手呢?我們是否不應該補充鈣質,以免造成血管鈣化這種後遺症、老來受苦呢?莫說一般民眾在看了媒體報導穿鑿附會的報導後擔心,我的病人也常對我表達這個疑問。那麼,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件事:在我們的血液中,本來就有很多的鈣,支持著各種重要的生理活動。當血中的鈣不夠的時候,人體最大的鈣倉—骨骼,就會釋出足量的鈣,讓血中的鈣維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就像洞庭湖調節長江水位高低一樣。
缺乏了這種動態平衡,就很容易產生危險的低血鈣,讓心臟產生心律不整、甚至停止跳動。補充鈣質的作用,並不是在維持血中鈣的穩定,而是要減少鈣從骨骼流出。
- Nov 22 Thu 2018 15:41
又見塵爆!宿舍撒麵粉慶生粉塵爆炸 港12名大學生燒傷
香港九龍塘浸會大學學生宿舍今天凌晨1時發生火警,12名學生受傷,包括4男8女,大部分手腳及面部燒傷。起火原因疑似是有學生慶祝生日,在蠟燭仍未熄滅之際,有人突然互撒麵粉,導致粉塵爆炸,多人走避不及,首當其衝被燒傷。
港媒報導,香港浸會大學宿舍疑因撒麵粉慶生致粉塵爆炸12名學生燒傷,6輛救護車獲報抵達現場,救護員為燒傷傷者敷上防感染敷料,並用保鮮紙包裹,經初步急救後,分別送往廣華及伊利沙伯醫院救治,其中6名女生送往廣華醫院,其他2女4男則送伊利沙伯醫院,部分傷者送抵醫院時,臉上、身上、衣物及頭髮仍沾有麵粉,也有傷者赤腳送院。
報導指出,經調查,有學生稱以往慶生活動期間也有撒過麵粉,但無發生事故,不排除這次撒麵粉時,因火種未熄滅造成意外。12名傷者大部分燒傷面、手及腳,醫生經初步護理後,一名周姓(21歲)男生被轉往威爾斯醫院留醫,一名陳姓(21歲)女生情況嚴重,3女2男生情況穩定,其餘傷者已出院。
台灣於民國104年6月27日,瑞博行銷公司、玩色創意負責人呂忠吉租用八仙樂園場地舉辦「彩色派對」時,也曾發生粉塵爆炸事件,當時因噴撒過量玉米色粉引燃,造成15人死亡、499人受傷,引發社會關注。
- Nov 22 Thu 2018 11:38
川烏、附子含毒性 服用中藥要小心
病急亂投醫的後果太恐怖!一名81歲的張姓老婦因為務農導致腰酸背痛,子女貼心去中藥房抓藥,誰知藥方內包含川烏、草烏等中藥材,害老婦到晚上心悸、噁心想吐,趕快掛急診。對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藥學部梁育彰組長表示,川烏含有毒性,服用中藥要小心,建議煎煮一小時以上來降低毒性。
收治病例的心臟內科醫師李易達受訪表示,藥方是建議老婦每天吃一次,上午服用一劑後確實有效緩解身體的痠痛,結果晚上又吃一次,一小時後出現心悸、噁心、全身無力等症狀,且越來越嚴重,進加護病房後經過藥物治療,八小時後心跳才恢復平穩。
李易達說道,之前也有位54歲男子,自己購買、服用含有附子的中藥材,但是附子與川烏一樣是有毒的,喝下肚30分鐘就半身覺得麻,開始心悸、想吐、心律不整,送醫急救。
梁育彰組長解釋,川烏與附子是同一種毛茛科植物「川烏頭」,前者是塊根、後者是子根,附子有散寒止痛、助陽補火、溫補脾腎等功用,但是烏頭的塊根包含烏頭鹼、美沙烏頭鹼、烏頭次鹼,毒性強,必須煎煮一小時以上降低毒性。要是不幸中毒,初期症狀會出現四肢或全身麻木、神智不清、噁心想吐等,之後會呼吸困難、四肢抽蓄、血壓下降、心律紊亂,最後可能心臟麻痺死亡。因此,千萬別亂藥品、中藥,先看醫生才是正確之道。
- Oct 01 Mon 2018 20:23
重複磁波活化大腦 藥物無效憂鬱症有解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日電)罹患憂鬱症會增失能風險,且部分患者藥物治療無效,重創生活。北榮團隊用磁波誘發電波,重複刺激功能低下腦區,連續治療2週,有5成患者病況明顯改善,將成治療憂鬱症新招。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憂鬱症會造成病人生活品質滑落,嚴重會導致失能及增加自殺風險,造成家庭社會嚴重負擔。西方憂鬱症盛行率約10%,台灣憂鬱症僅占2%,應被低估,且亞洲自殺率明顯比國際高。
李正達指憂鬱症治療現以藥物治療及心理諮商為主,但研究發現至少25%患者對抗憂鬱藥物效果不佳。可能因台灣民眾對憂鬱症缺乏了解且懼怕,病人往往等到生活功能下降很多才就醫,因此增加藥物治療困難。
許多研究發現,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患者,腦部特定腦區會出現一致性的活性功能低下,相關腦部迴路也會跟著變化。北榮團隊發想,若能直接活化功能低下的腦區可改善憂鬱症狀。
北榮精神醫學部引進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透過磁波誘發出微弱微小電波來重覆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每天一次治療約30分鐘,連續治療2週,在北榮超過500例的病人中,約5到6成患者情緒改善一半以上。
- Oct 01 Mon 2018 20:20
憂鬱恐增失智機率 北榮引進讓人快樂的磁波治療
20多歲黃先生從小就是憂鬱少年,無來由的沮喪、不開心,只要情緒低落,整個人就會變鈍,看過各大醫院,但用藥效果有限。醫師警告,憂鬱症如果未能妥善控制,每過一年就會累積失智風險,機率是一般人2、3倍以上。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指出,許多民眾對於憂鬱症仍有錯誤認知,即使自己情緒持續低落、影響生活,仍不肯就醫。但研究發現,早期憂鬱症患者如果沒有積極治療,腦部功能持續下降,進而萎縮,未來失智風險大增。
以黃先生為例,從國小開始,情緒無端低落,異常焦慮,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他以「腦子轉不動」來形容罹病時的思緒,課業成績一落千丈,就醫確診為憂鬱症,因藥物治療有限,惡化成重鬱症。
國內研究發現,超過兩成五的憂鬱病人對於抗憂鬱藥物效果不佳,保守估計,至少有12萬人患者深陷憂鬱困擾,無法工作,必須旁人照顧協助,且頻繁進出醫院。
最新研究顯示,對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患者,腦部的前額葉等特定腦區活性功能低下,如果能夠活化,就能有效治療憂鬱,遠離悲傷情緒,李正達說,「重覆經顱磁刺」就是一種能讓人快樂的新武器。
- Aug 22 Wed 2018 20:08
與眼壓高無關?MIT研究:青光眼可能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2018年08月19日 09:12 中時電子報 戴安瑋
早期認為青光眼是高眼壓導致,治療時多集中在降低眼壓,但有些人長期高眼壓卻沒有青光眼,有些人眼壓恢復正常青光眼仍會惡化,根據麻省理工(MIT)最新研究,青光眼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團隊現正試著尋找出阻斷自身免疫反應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這項研究是麻省理工和 Mass. Eye and Ear 醫院合作,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預防和治療青光眼,開闢了一條全新途徑。
根據《聯合報》報導,MIT研究團隊先針對小鼠研究後,發現前述情形,如果不是高眼壓直接導致,那是什麼導致青光眼?首先想到的是「免疫反應」假設,並在實驗小鼠視網膜中尋找免疫細胞,結果發現T細胞確實在其中。
T 細胞通常會被血視網膜屏障阻止進入,以抑制眼睛炎症,研究人員發現當眼壓升高時,T細胞似乎能找到某種方式穿過屏障並進入視網膜;之後,又發現與青光眼相關的T細胞,會將「熱休克蛋白(廣泛存在於生物體內的蛋白質,會協助細胞對壓力或損傷做出反應 )」視為目標,這些 T 細胞先前已接觸過「細菌熱休克蛋白」,讓T細胞出現交叉反應。
- Jul 31 Tue 2018 21:32
罹患青光眼,從此人生無光?乖乖點藥有助維持視力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失明的眼疾,因此,許多人一被診斷罹患青光眼就滿臉愁容、惶恐不安,彷彿未來已經沒了希望。不過,醫師表示,患者只要配合醫囑好好點眼藥水,普遍都能維持良好的視覺,可惜大多數患者會因故自行停藥,結果反而導致視力急速惡化。
奪走視力的小偷—青光眼
- Jun 28 Thu 2018 11:42
家中燒香、點蚊香 恐害嬰兒發展遲緩
記者林昆慶、呂紹伯/台北報導
家中燒香拜拜是台灣傳統文化之一,更是大多數人家中的生活習慣,但台大公衛研究所一項研究發現,如果讓家中的嬰兒持續暴露在燃香的環境中,嬰兒發展遲緩風險最高增加44%,可能延遲1至2個月才能學會扶著東西走路等動作發展。
- May 22 Tue 2018 16:58
沒染B、C肝也會罹肝癌 國衛院揪三大元兇
國內每年逾1.1萬人死於肝癌,其中逾85%是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造成,與病毒性肝炎無關的肝癌病例,過去較少被重視。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國內非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癌,最重要的3個危險因子為脂肪肝、糖尿病和三酸甘油脂過高;國衛院統計,國內非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癌病患已從10%增至24%,而脂肪肝與代謝性疾病增加與民眾飲食西化有關,當心病從口入。
國衛院自2005年起與全台5大醫學中心合作,蒐集到411例非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癌病患,且約半數超過70歲,與另840例感染B型或C型肝炎造成的肝癌患者作比較,發現脂肪肝、糖尿病和三酸甘油脂過高(大於160單位)是非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癌3大危險因子,研究已於上月發表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期刊。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黃秀芬指,西方國家因飲食習慣與國內不同,對脂肪肝造成的肝癌較重視,認為脂肪肝病患的癌化病程,會先有肝硬化才會變肝癌;該院研究卻顛覆西方國家的結論,研究發現國內的脂肪肝或代謝性疾病造成的肝癌病患,約75%未經肝硬化病程就癌化,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