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妄自菲薄」的第一層結構是「〔妄(狀語)+自菲薄(中心語)〕」          ←第一層狀心結構
再向下分析第二層結構是「〔〔自(狀語/副語)+菲薄(中心語(述語)
)〕」   ←第二層狀心結構/副述結構

 

注釋: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95年基層行政警察人員、海岸巡防人員三等考試共同科目國文第8題試題:
下列各組文句「」中的字,意義相同的是: 
(A)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嚴仲子至門請,數反,然後「具」 酒自暢聶政母前 
(B)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 言;語不及之,即「危」行 
(C)(楚懷王)兵剉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堯禹有九年之 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用吳亭誼國文科總覽》(下冊),頁104~105
為動詞介紹,把「被—賓語—動詞」歸類為「為動詞」,要帥帥覺得不妥,此種句型應屬於「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判斷「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需根據上下文來判斷。

書上的例子:
1.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要帥帥的觀點: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動用法的譯法:
例句:
A.為(替)—賓語—動詞
君子「死」知己。(陶潛〈詠荊軻〉)
語譯: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語連詞和副詞的區分:
1.依其出現在句子的先後,「副詞」一定是跟著謂語走,是屬謂語的一部份;「連詞」則獨立於句子之外。
例子1:「其子趨而往視之,苖『則』槁矣。(《孟子˙公孫丑上》)」;此例中的「則」字可以移到苗字之前,意思不變,即「其子趨而往視之,『則』苖槁矣。(《孟子˙公孫丑上》)」。
例子2:「靖驟拜,『遂』環坐。(〈虯髯客傳〉)」,此「遂」字前省略了主語,主語是指「李靖一行人」,即「靖驟拜,(李靖一行人)『遂』環坐。(〈虯髯客傳〉)」;不可以把「遂」字放在補出的主語之前,因為主語「李靖一行人」是名詞詞組,副詞不能修飾名詞。
例子3:「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馮諼客孟嘗君〉)」;此例「於是」可以出現在句首,也可以挪到主語和謂語之間,即「馮諼『於是』不復歌。」這樣也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知道「於是」不是跟著謂語走的,所以「於是」是連詞。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之詞條「捉刀」解釋語譯:

本指三國時曹操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國,乃使崔季珪代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於床頭,假冒侍衛的故事。

注釋:
以為:動詞,解釋為「認為」。
形:名詞,解釋為「樣子、樣貌」。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據竺家寧《漢語語法之旅》(2018年一版一刷),頁149中說「的、得、地」皆為結構助詞。
依據楊如雪《國文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初版,2016年07月),頁172~173、195我們可以得知:

1.出現在副詞後的助詞或用「的」,或用「地」。現代「地」字漸漸趨向少用,統一用「的」字來代表。
例子:
A.突然從旁邊有一個大學生
急急忙忙地跑過。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示近指:此、是。

表示遠指:彼、其、之。

第一人稱代詞:余、吾、予、朕、僕

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若、而、乃

第三人稱代詞:之、其。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漢語方位名詞(東、西、南、北、中),作介詞賓語時,方位名詞往往會前置,例如:
1.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語譯:亞父面向南坐。
2.田單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司馬遷〈田單復國〉

 

★參考資料: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漢語方位名詞(東、西、南、北、中),跟其他成分在ㄧ起出現,組成偏正結構時,方位名詞往往會前置:
本來是:定語+中心語的偏正結構,變成中心語+定語,定語跑到後面去。
1.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孟子.離婁下》;語譯:庭院之中。
2.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詩經.國風.周南.葛覃》;語譯:山谷之中。
3.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詩經.國風.周南.兔罝》;語譯:森林之中。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依據《維基百科》中所寫「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 "以"、"於" 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 "於" 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 "於藍" 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


「取之於藍」還原句式為「於藍取之」。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說〉:「師不必賢於第子」。
此句有兩種解釋:
解釋1.:
賢:當動詞,解釋為「勝過、超過」。
於:助詞。語助詞,無實義。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各位網友很抱歉,楊副教授不願意讓格主公開內容,謝謝!
  • 請輸入密碼:

※「是用」一詞書證:
1.君子屢盟,亂是用長。(《詩經˙小雅˙巧言》)
2.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3.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呂相絕秦〉)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公冶長〉:「不念舊惡,怨是用希」的「是用」有三種解法


解一:
「是用」是「介詞賓語+介詞」的結構;在古代漢語裡,指示代詞「是」,當它作為介賓結構的介詞賓語的時候,它往往有置於介詞之前的情況。例如:「是以」也是一樣。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