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注釋:
之:助詞,表示賓語提前的標誌。故「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賓語要提到動詞後,即「不知句讀」、「不解惑」。
或:代詞,泛指人或事物。相當於「有人」、「有的」。
師:動詞,學習、師法。
焉:代詞,相當於「之」、「此」。這裡代指老師。
不:注音ㄈㄡˇ,助詞,表示否定。同「否」。


★要帥帥的觀點:
1.「或不焉」此句承前省略了「師」字,此「師」字作動詞,解釋為「學習、師法」。即「或不(師)焉」。
2.「或師焉,或不焉」皆省略了介詞「於」字,解釋為「向」。即「或師(於)焉,或不(於)焉」。"
3.「(於)焉」是介賓結構,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要提到動詞前面,即「或(於)焉師,或不(於)焉(師)」。
4.此句是使用錯綜修辭中的「交錯語次」。還原句子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5.考察上下文,「或不焉」,省略了轉折連詞「卻」,即「或(卻)不焉」。

語譯:
不知句讀,有的人(向)老師學習;不解疑惑,有的人(卻)不(向)老師學習。

參考資料:
1.
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2.何永清《論語語法通論》,頁449
3.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焉」。
4.《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錯綜」。
5.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焉」。

6.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年10月再版四刷,頁272
7.揚如雪《國文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實務》(2016年7月初版),頁64
8.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568/prose_translations/3287

9.晟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高中國文應試對策》(上冊)(民國92年1月版),頁2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要帥帥 的頭像
    要帥帥

    要帥帥的閱讀筆記&網路健康文分享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