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語˙微子》:「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注釋:
非:否定副詞,不。
第一個「與」字:音ㄩˇ,介詞,解釋為「跟、和」。
斯:代詞,解釋為「此、這個」。
人:名詞,解釋為「人類」。
之:助詞,用在用於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或修飾關係。
徒:名詞,解釋為「同類之人」。
誰:疑問代詞,解釋為「甚麼人」。
第二個「與」字:音ㄩˇ,介詞,解釋為「跟、和」。
★語法分析:
1.此句使用語法「介詞賓語提前」,這是為了強調介詞賓語,而將介詞賓語倒裝在介詞之前,改變了常式的「介詞+介詞賓語」句型。緣此,此句「斯人之徒」為介詞「與」字的賓語,故「吾非斯人之徒與」,還原語序為「吾非與斯人之徒」。
2.疑問代詞充當介詞賓語往往會前置,故譯成現代漢語時要移到動詞的後面,即「與誰」。
3.前面一個句子中「鳥獸不可與同群」出現的「同群」在後面的句子承前省略,故翻譯的時候要補出「同群」。
語譯:
我不和這個人類的同類之人(同群),而和誰(同群)?
※要帥帥的觀點:
因為前句是「鳥獸不可與同群」,這裡的「同群」,要帥帥推測可能是因為鳥是在天上飛的,獸是在地上爬的,孔子認為這兩類不會聚集在一起成為群,緣此,人類跟鳥和獸不一樣,不會和鳥或獸聚集在一起成群,而是同類和同類會聚集在一起成群。
參考資料:
1.大陸《漢語大詞典》
2.大陸《漢語大字典》
3.何永清《論語語法通論》,頁117、460~461、470~472
4.竺家寧《漢語語法之旅》,頁37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