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台北綜合報導)家住彰化縣福興鄉的5歲王小弟,因手腳無故瘀青,經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王小弟嗜酸性白血球偏高,因此轉診至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就診,經進一步檢驗後發現王小弟腸道內有鉤蟲寄生蟲,造成貧血、手腳淤青、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如不治療重者可能導致發育障礙及心功能不全,所幸經過確診並投藥治療後,王小弟的血液及糞便檢查完全恢復正常。

王小弟的父母親崇尚自然,除了讓孩子在家附近的農田裡赤腳玩耍之外,常常帶他跟哥哥一起到野外露營,並享受赤腳踩地接地氣的感受。2017年10月,媽媽發現王小弟的小腿及上臂無故瘀青,經過幾天觀察後,發現瘀青沒有消除,於是趕緊前往就醫。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 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表示,通常嗜酸性白血球偏高可能是寄生蟲、過敏性疾病或血液腫瘤疾病,因此為王小弟安排多項檢查,最後經過大腸鏡檢查,在大腸與小腸連接處,零星發現許多隻長約1公分左右的鉤蟲成蟲,取出蟲體確認蟲種後進行投藥;服用藥物3天藥物後,再經血液及糞便檢查與2個月的追蹤,確認檢查結果完全恢復正常。

王士忠醫師手指S形物體,乃位於王小弟大腸與小腸連接處,長約1公分左右的鉤蟲成蟲之一。(彰基兒童醫院提供)

王士忠指出,鉤蟲幼蟲孵化後,喜歡群聚在1~2公分表淺的潮濕、疏鬆泥土裡,如果赤腳接觸泥土,幼蟲可能從皮膚進入人體,然後沿著靜脈、肺、咽喉,經吞嚥進入小腸,吸附在小腸壁上吸收養分,並長成成蟲、甚至再次產卵,從感染到成蟲、交配後又產卵,大約需要2個月時間。

幼童如罹患寄生蟲疾病,可能會有不明原因肚痛、臉色不好、手腳瘀青等症狀,未加治療會有缺鐵性貧血、血便,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智及身心發展;一般寄生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投藥,如果正確用藥可順利驅蟲。

鑒於近年露營盛行,王士忠醫師提醒家長們,親近大自然固然美好,但建議還是避免赤腳接觸泥土,以免遭受寄生蟲害。

 
※資料引用自網路新聞:
https://times.hinet.net/news/21563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