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題1.

新譯四書讀本(三民版)(五版)(上冊))問題
《論語˙憲問第十四˙第十二章》

注釋2.趙魏   晉卿之家。蓋後三家分晉。

請問:蓋後三家分晉。的「蓋」,作何解釋?

三民書局回答:

「蓋」這裡是用作連接詞,「乃是、也就是」的意思。「蓋後三家分晉」,意思是「也就是後來三家分晉的趙與魏」。

 

 

問題2.

新譯四書讀本(三民版)(五版)(上冊))問題
《論語˙憲問第十四˙第十七章》

注釋1.我覺得解釋的太文言了,我看不太懂可以麻煩幫我翻譯的更白話ㄧ些嗎?謝謝^^

三民書局回答:

翻譯如下:齊襄公暴虐無道,鮑叔牙於是事奉齊國公子小白逃奔莒國,等到公子無知(人名)殺死齊襄公,管仲和召忽事奉公子糾逃奔魯國,魯國人接納了他們。齊國政局不穩,公子小白便回到齊國,當上國君叫齊桓公。桓公讓魯國國君殺掉公子糾而引渡管仲和召忽回齊國,召忽自殺而死,管仲則請求用囚車載他回齊國。後來鮑叔牙向桓公說管仲很賢能,桓公便任命管仲為齊相。

 

 

問題3.

《論語˙憲問第十四˙第二十二章》

語譯:因為我曾忝為大夫…………

上句之「曾忝」作何解釋?

謝謝^^

三民書局回答:

「忝」為自稱的謙詞,「我曾忝為」白話一點講就是「不才我曾經擔任」。

 

 

問題4.

《論語˙憲問第十四˙第三十八章》

注釋3.貴公司好像漏掉子服景伯的名,其名「何」,我是照書上所寫的資料來判斷的。


三民書局回答:

注釋3最後一句「魯大夫子服」,名沒漏掉。注釋3全文要這樣理解:「子服是他的姓氏,景是他的諡號,伯是他的字,也就是魯國大夫子服何。」

 

 

問題5.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第五章》

雖蠻貊之邦,行矣

上句的「行」貴公司的注音注ㄒㄧㄥˋ

我覺得不通

因為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說法,唸成ㄒㄧㄥˋ解釋:為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獸行」、「德行」。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

參考資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6%E6&pieceLen=50&fld=1&cat=&ukey=1492370692&serial=12&recNo=917&op=f&imgFont=1

所以「雖蠻貊之邦,行矣」的「行」注音應改為ㄒㄧㄥˊ,就如同翻譯,雖是在野蠻的國家也行的通。


三民書局回答:

第五版這裡的「行」注第四聲的確錯了,是我們校對的疏失。大字版第六版此處已改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要帥帥 的頭像
    要帥帥

    要帥帥的閱讀筆記&網路健康文分享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