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
注釋:
甚:副詞,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異:原形容詞,解釋為「奇異」,此活用為意動詞,解釋為「認為......奇異」。
之:代詞,代指「桃花源的景色」。
語法補充:
「漁人甚異之」中,「異」先與「之」形成動賓片語,然後「甚」與「異之」形成偏正片語(狀中結構)。「異」從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動詞可以帶賓語,形成動賓片語;如果考慮「甚」先與「異」結合,形成偏正片語,偏正片語無法帶賓語,就無法再與「之」結合了。從現代漢語的理解(漁人認為它非常奇異)來看,似乎是「甚」先與「異」結合。但是從古人來說,他們大概是這樣想的:漁人非常認為它奇異。這樣想,應該也是通順的,可以的。舉一個容易理解的現代漢語例子:「我們狠狠地打擊了敵人」,也是「打擊」先與「敵人」結合,然後再加上「狠狠」,意思是打擊敵人的樣子是狠狠的;而不是先「狠狠」與「打擊」結合,再帶賓語「敵人」。
類似的古代漢語例子:
1.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筆者按:「兼」字為副詞,解釋為「同時」;「善」字為「使動詞」,解釋為「使......變美好、讓......變美好」。)
語譯:
(士)顯達的時候則同時使天下變美好。
2.君必異之。(《史記.張丞相列傳》)(★筆者按:「必」字為副詞,解釋為「一定」;「異」字為「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解釋為「認為......奇異」。)
語譯:
您一定認為他奇異。
「漁人甚異之」語譯:
漁人非常認為它奇異。
參考資料:
1.大陸《漢語大詞典》
2.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3.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年10月再版四刷,頁272
4.楊如雪《國文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實務》(2016年7月初版),頁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