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者個人資料填寫處

必填

必填

必填

必填

參加(1)(4)組者必填

參加(1)(4)組者可填
(非必填)

姓名
 

電子郵件信箱

 

聯絡電話
(手機及市話皆填或擇一)
如:0922921941 / 03-28765432

參賽組別
擇一選填:(1)國小學生組、(2)國中學生組、(3)高中學生組、(4)大專學生組、(5)社會人士組

就讀學校
(含所在地)
如:臺北市萬芳高中

指導
姓名與聯絡電話

如:陳大偉(0922921941/03-28765432

 

 

 

 

 

 

辭典修訂建議填寫處(列數不足請自行新增

必填
填寫所修訂詞條的來源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語辭典簡編本)

必填
填寫所建議修訂詞條的詞目(
直接複製線上辭典中詞目欄中【 】中的詞

非必填
詞目為專名且今已變更者,於本欄填寫變更後的名稱

必填
填寫所建議修訂詞條的現有釋義(
直接複製線上辭典中的「釋義」欄內容)

必填
填寫建議修訂的釋義(仿現有釋義的行文方式)

必填
填寫所提修訂建議的依據,或備註修訂原因等

辭典名

原詞目

詞目修訂建議

原釋義

釋義修訂建議

資料來源及
修訂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解庫

 

當鋪。《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咱待把三五百貫錢與他開個解庫,撰些清閑飯喫,怎不快活?」《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後來家道殷實了,開起兩個解庫。」也稱為「解典庫」。

1.當鋪。《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咱待把三五百貫錢與他開個解庫,撰些清閑飯喫,怎不快活?」《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後來家道殷實了,開起兩個解庫。」也稱為「解典庫」。
2. 解繳國庫。

書證:

˙蔣良騏《東華錄》卷十四:「請將艱運之開州等縣折銀解庫,聽兵領銀自購,庶民兵兩便。」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解庫」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洴澼絖

 

澼,漂洗。絖,較纖細的棉絮。

澼,漂洗。絖,較纖細的棉絮。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洴」+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洴」。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裝潢

 

古代以黃櫱汁染的潢紙裝裱書畫

讀者認為該解釋中的「黃櫱汁」的「櫱」字,應做補充,跟加上注音,替廣大莘莘學子們指引一盞明燈!

中研院《國際漢字與異體字知識庫》(網路版)+個人部落格的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應新增注音ㄅㄛˋ並補上該注音所衍生的解釋。「櫱」注音ㄅㄛˋ,即黃柏。也稱「黃檗」、「檗木」、「黃柀欏」。芸香科。落葉喬木。樹皮味苦,入藥。

中研院《國際漢字與異體字知識庫》(網路版)+個人部落格的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楬櫫

 

表識、揭示

表示、揭示

個人部落格的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以」字,動詞,解釋為「可、能夠」。

「以」字,副詞,解釋為「可、能夠」。

個人部落格的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狀語

 

區別或限制事物的動作、形態、性質的詞,常附加於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之上。如「非常可愛」的「非常」、「在宿舍看書」的「在宿舍」。也稱為「副詞」。

區別或限制事物的動作、形態、性質的詞,常附加於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之上。如「非常可愛」的「非常」、「在宿舍看書」的「在宿舍」。也稱為「副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3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述語

 

句法中,說明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描寫語。常是動詞或動詞加名詞的短語。如「他走了。」的「走」,「我吃飯了。」的「吃飯」,就是述語。也作「謂語」。

語法中敘事句的謂語中心,往往是由主語操控的行為或動作說明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描寫語。常是動詞或動詞加名詞的短語。如「他走了。」的「走」,「我吃飯了。」的「吃飯」,就是述語。又稱「動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1+《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動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斷語

 

判斷之後所作的結論。如:「妄下斷語」。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內閣.致堂胡氏》:「孝宗一日宮中閱鑑綱目,有致堂胡氏斷語,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內閣,問其本末。」

1. 判斷之後所作的結論。如:「妄下斷語」。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內閣.致堂胡氏》:「孝宗一日宮中閱鑑綱目,有致堂胡氏斷語,未知其人,因出御札付內閣,問其本末。」

2.語法中判斷句裡透過繫詞,對主語的涵義、屬性作詮釋、說明,或判斷主語的是非、同異的成分;也可以是準判斷句裡,主語所擔任的職務,或用來譬喻主語的事物。又稱「名詞謂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6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謂語

 

句法中說明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描寫語。如「鳥飛」中的「飛」。也稱為「述語」。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謂語指句子裡主語以外的成分,說明主語「做什麼」,或對主語的身分、性質、狀態等加以解釋、描述,或表明主語的存在關係等的單位。狹義的謂語指判斷句的斷語或表態句的表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5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賓語

 

句法中承受主語的動作者,有直接和間接二種。如「他給我一本書」其中「書」為直接賓語,「我」為間接賓語。也稱為「賓詞」、「謂詞」。

 

語法學上敘事句中動作、行為所及的事物。有直接和間接二種。如「他給我一本書」其中「書」為直接賓語,「我」為間接賓語。也稱為「賓詞」、「謂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4+史存直《文言語法》,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172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18~19

國語辭典簡編本

捉刀

 

三國時曹操自以為形陋,不足以威鎮遠國,乃使崔季珪代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於床頭,假冒侍衛的故事。後稱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為「捉刀」。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例:他的文筆不好,每次寫作,總是請人捉刀。

宜改解釋為「本指三國時曹操自認為樣子醜陋,不能夠威震遠方的國家,於是派遣崔季珪代替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拿刀站立於床頭,假冒侍衛的故事。後稱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為「捉刀」。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例:他的文筆不好,每次寫作,總是請人捉刀。」讀者認為,原解釋太文言怕年紀小的讀者看不懂。且原解釋「威鎮」,應改為「威震」,因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並未收錄「威鎮」ㄧ詞。

自己的語感+個人部落格的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結構

 

1.各組織成分的搭配、排列或構造。如:「這篇文章的結構很完整。」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於是詳察其棟宇,觀其結構。」

2.勾結。唐.陸贄〈參議竇參等官狀〉:「今者再責竇參,特緣別有結構,陸下親自尋究,審得事情所與連謀,固知定數。」

1.各組織成分的搭配、排列或構造。如:「這篇文章的結構很完整。」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於是詳察其棟宇,觀其結構。」

2.勾結。唐.陸贄〈參議竇參等官狀〉:「今者再責竇參,特緣別有結構,陸下親自尋究,審得事情所與連謀,固知定數。」

3.語法中由詞所組成大於「詞」,小於「句」的單位。又稱「詞組」。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424+史存直《文言語法》,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172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20~21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組成分子。一般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

句子的組成分子。一般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端語述語斷語、定語、表語、狀語、補語九種。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61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補語

 

1. 補足主述語意思的詞。如「好得很」。「很」即為「好」的補語。也稱為「補詞」。
2.
在敘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餘與述詞有關的人、物、時、地等,用來達成補充作用的詞,都稱為「補語」,有受事、關切、交與、憑藉、處所、時間、原因、目的等多種補語。也稱為「補詞」。以上內容錯誤:表態句也可以有補語。

是句子的補充成分,出現在述語或表語之後,對述語或表語在程度、趨向、結果、數量等方面作補充說明的成分。如:「喝

酒喝醉了」、「美極了」。「醉」及「極」是補語。也稱為「補足語」、「補詞」。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200610月再版四刷,頁108423+現代漢語語法網站之詞條句子的成分中的補語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史瓦濟蘭王國(Kingdom of Swaziland

史瓦帝尼王國(Kingdom of Eswatini)

國名。位於非洲南部,介於南非與莫三比克間。面積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三平方公里,人口大約八十萬。首都墨巴木(Mbabane),人民崇信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和史瓦濟語。西元一八三年代,英國商人和波耳人首先來到此地,一九三年成為英國屬地,直到一九六八年九月六日,方在英國允諾下完全獨立,採君主立憲,定九月六日為國慶日。幣制為Lilangeni。簡稱為「史瓦濟蘭」。

國名。位於非洲南部,介於南非與莫三比克間。面積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三平方公里,人口大約八十萬。首都墨巴木(Mbabane),人民崇信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和史瓦濟語。西元一八三年代,英國商人和波耳人首先來到此地,一九三年成為英國屬地,直到一九六八年九月六日,方在英國允諾下完全獨立,採君主立憲,定九月六日為國慶日。幣制為Lilangeni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史瓦帝尼王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史瓦濟蘭(Swaziland

史瓦帝尼 (Eswatini)

國名。位於非洲東南部。參見「史瓦濟蘭王國」條。

國名。位於非洲東南部。參見「史瓦帝尼王國」條。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史瓦帝尼王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城(Seoul

首爾(Seoul

城市名。南韓的首都。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北岸。古時為高麗的首都,故古跡頗多;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韓國獨立後,改稱為「爾」,意為首府,以象徵韓國獨立與自主。現為南韓政治、交通、經濟的中心及第一大城。

城市名。南韓的首都。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北岸。古時為高麗的首都,故古跡頗多;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韓國獨立後,改稱為「爾」,意為首府,以象徵韓國獨立與自主。現為南韓政治、交通、經濟的中心及第一大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首爾」。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尼泊爾(Nepal

 

國名。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參見「尼泊爾王國」條。

國名。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參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條。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尼泊爾」。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尼泊爾王國(Kingdom of Nepal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尼泊爾」。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利比亞(Libya

 

國名。位於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參見「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條。

 

國名。位於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參見「利比亞國」條。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利比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利比亞

(State of Libya)

國名。位於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面積一百七十七萬五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五十五萬,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英語。曾為義大利的殖民地,二次大戰時淪為戰場,戰後由英、法分占,嗣經聯合國決議,於西元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獨立。一九六九年政變後,廢君主制改建共和,一九七七年改名為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九月一日為該國的國慶日。幣制為Libyan Dinar。簡稱為「利比亞」、「利比亞群眾國」。

國名。位於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面積一百七十七萬五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五十五萬,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英語。曾為義大利的殖民地,二次大戰時淪為戰場,戰後由英、法分占,嗣經聯合國決議,於西元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獨立。一九六九年政變後,廢君主制改建共和,一九七七年改名為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群眾國。九月一日為該國的國慶日。幣制為Libyan Dinar201318日,利比亞國民議會將國號改為「利比亞國」(State of Libya)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利比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阿富汗(Afghanistan

 

國名。在亞洲西部。參見「阿富汗伊斯蘭國」條。

國名。在亞洲西部。參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條。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阿富汗」。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阿富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國名。在亞洲西部。東鄰巴基斯坦,西界伊朗,東北與中國為界,面積六十五萬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八十一萬。首都為喀布爾(kabul)。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帕士頓語及波斯語。原為英國保護國,一九一九年獨立,一九七三年政變後改制為共和國,成立阿富汗共和國,今則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七日。幣制為Afghani。簡稱為「阿富汗」。

國名。在亞洲西部。東鄰巴基斯坦,西界伊朗,東北與中國為界,面積六十五萬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八十一萬。首都為喀布爾(kabul)。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帕士頓語及波斯語。原為英國保護國,一九一九年獨立,一九七三年政變後改制為共和國,成立阿富汗共和國,今則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七日。幣制為Afghani。簡稱為「阿富汗」。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阿富汗」+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運河

 

   

運河名。位於河北省北部,由通縣至天津,為潮河、白河、沙河諸水的匯流。因舊為漕運,且為別於南運河,故稱為「北運河」。

北運河是流經中國大陸北京市東郊和天津市的一條河流,為海河的支流。幹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古稱白河、沾水和潞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運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川斯凱共和國(Republic of Transkei)

 

國名。位於南非洲的東岸,面積三萬六千八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四十萬,首都為翁塔達。西元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宣布為獨立共和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可是除南非共和國外,國際間尚未承認其獨立。川斯凱境內的非洲居民通稱為若沙族,以養牛和農業為生,主要的作物是玉蜀黍、咖啡、茶等。礦產方面直到一九六年以後才發展,有煤、鎳、銅等。簡稱為「川斯凱」。

國名。位於南非洲的東岸,面積三萬六千八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四十萬,首都為翁塔達。西元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宣布為獨立共和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可是除南非共和國外,國際間尚未承認其獨立。川斯凱境內的非洲居民通稱為若沙族,以養牛和農業為生,主要的作物是玉蜀黍、咖啡、茶等。礦產方面直到一九六年以後才發展,有煤、鎳、銅等。簡稱為「川斯凱」。1994年重返南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川斯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理院

 

清末及民初時的最高法院,稱為「大理院」。

沒有世界觀!

1.清朝大理院,清朝最高終審機關,1906年設立。

2.中華民國大理院,中華民國最高法院的前身,中華民國司法案件的終審機關之一。

3.泰國大理院,泰國的最高法院。

4.法國大理院,法國過去的最高法院。

有世界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理院」。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列顛國協

 

英國和從前為英屬殖民地而現已獨立自主的一些國家,因共同利益而結合成的一個組織。共計有三十三個會員國,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新加坡等。目前有些國家仍以英皇為名義上的元首。

英國和從前為英屬殖民地而現已獨立自主的一些國家,因共同利益而結合成的一個組織。共計有五十三個會員國,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新加坡等。目前有些國家仍以英皇為名義上的元首。又稱「大英國協」。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英國協」。

建議增補詞條

 

獨立國家國協

 

獨立國家國協(俄語: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簡稱獨立國協(俄語:СНГ),蘇聯解體後由部分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協調成立的一個國家聯盟,其行政架構及運行模式與大英國協類似,屬區域性政治組織,總部設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語言為俄語。國家元首理事會是獨立國協的最高機構,通常每年召開兩次會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獨立國家國協」。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英國協

 

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紛紛獨立,為鞏固十四世紀以來,英國以強大海權所建立的帝國勢力,西元一九三一年以共同效忠英王的形式,自由結合為不列顛國協,國協成立至今已有四十八個會員國,會員國均享平等地位,內政外交互不相屬。英文為(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也稱為「不列顛國協」。

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紛紛獨立,為鞏固十四世紀以來,英國以強大海權所建立的帝國勢力,西元一九三一年以共同效忠英王的形式,自由結合為不列顛國協,國協成立至今已有五十三個會員國(2018年統計),會員國均享平等地位,內政外交互不相屬。英文為(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也稱為「不列顛國協」。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英國協」。

建議增補詞條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

 

南蘇丹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outh Sudan;阿拉伯語:جنوب السودان) 通稱南蘇丹,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衣索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蘇丹」。

建議增補詞條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稱東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遠東僅有的兩個殖民地之一(另一個為澳門)。1999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520日零時獨立,20029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東帝汶」。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ㄐㄧㄤ,[連詞]:

1.

與、和。北周.庾信〈春賦〉:「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唐.盧象〈送綦毋潛〉詩:「欲識秦將漢,嘗聞王與裴。」

2.又、且。如:「將信將疑」。《詩經.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注音ㄐㄧㄤ,[連詞]:

1.

與、和。北周.庾信〈春賦〉:「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唐.盧象〈送綦毋潛〉詩:「欲識秦將漢,嘗聞王與裴。」

2.又、且。如:「將信將疑」。《詩經.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3.抑;或。
書證:
A.
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劉基〈賣柑者言〉 )

B.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史記˙孟嘗君列傳》

C.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孟子告子上》

D.將有人主張之乎﹖將無人主張之乎﹖(˙孟郊〈上常州盧使君書〉)

E.抑不知此辮髮胡服者,將強迫以成之邪﹖將安之若性也﹖(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F.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莊子至樂》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將」。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法

 

1.憲、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的總稱。

2.南朝齊謝赫的《古畫品錄》中,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後來此六種法則廣為應用於山水或花鳥等題材。後代評論家對於六法的先後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張,不論如何,六法已經成為中國畫習慣性的代名詞。

1.我國對憲、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的總稱。

2.指「六法全書」,中華民國及日本國對常用法律工具書普遍採用的名稱。

3. 指「六法論」,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家謝赫在《古畫品錄》提出的繪畫六法。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後來此六種法則廣為應用於山水或花鳥等題材。後代評論家對於六法的先後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張,不論如何,六法已經成為中國畫習慣性的代名詞。

4.指「那洛六法」,無上瑜伽部中6種重要修煉方法的合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六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法全書

 

書名。以憲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為主要綱領蒐集我國現行法規數百種的法律用書。沒有世界觀!

六法全書是現時中華民國、韓國及日本對常用法律工具書普遍採用的名稱。因其內容包含常用的六類法律,故謂「六法全書」。當然,書中所收錄的法律通常並不止這六法,只是這六法比較常用,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比較有廣大密切的關係,所以當地所使用的法律全集都被稱為「六法全書」。有世界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六法全書」。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精神分裂症

思覺失調症

病名。一種在心智、人格特性上呈現分裂現象的精神病。症狀包括情緒紊亂、脫離現實、動作怪異、思想錯亂、妄想與幻覺等。

病名。舊稱「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其特徵為患者出現異常的行為和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的。常見的症狀包括錯誤信念(false beliefs),不易瞭解或混亂的思維,聽到其他人聽不見的聲音,妄想、幻覺、幻聽、社會參與和情緒表達的程度減少,以及缺乏動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思覺失調症」。

建議增補詞條

 

帝汶島

 

帝汶島為馬來群島南端的島嶼,屬於南洋群島的一部分。東部為獨立國家東帝汶,西部為印度尼西亞東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份(又稱西帝汶)。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帝汶」。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破瓜

 

1.比喻女子十六歲。因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的魏碑體中,可拆成二個八字,二八一十六,故當時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齡。《樂府詩集.卷四五.清商曲辭二.宋.汝南王.碧玉歌三首之一》:「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正當它破瓜初,二八芳年。」

2.女子初次與人性交。《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今一十九歲,七年之內,不知歷過了多少公子王孫。」

1.比喻女子十六歲。因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的魏碑體中,可拆成二個八字,二八一十六,故當時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齡。《樂府詩集.卷四五.清商曲辭二.宋.汝南王.碧玉歌三首之一》:「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正當它破瓜初,二八芳年。」

2.女子初次與人性交。《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今一十九歲,七年之內,不知歷過了多少公子王孫。」

3.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舊又因用作六十四歲的代稱。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破瓜」。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部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於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成立。該會以委員制組成,直隸行政院,主要職責在統籌規劃及協調、推動、考評有關文化建設事項。設有三個處,及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附屬機關。縮稱為「文建會」。

文建會於101520日改制為文化部,任務在於解決文化業務長久以來面臨人力、資源及事權不一的困境,爰將政府組織中原本分散的文化事務予以整合;更重要的是能營造豐富的文化生活環境,激發保存文化資產意識,提昇國民的文化參與,讓所有國民,不分族群、不分階級,都成為臺灣文化的創造者與享用者,展現臺灣的文化國力。

依據文化部官網中的「成立沿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勞保局

 

勞工保險局的縮稱。於民國四十九年成立,原直屬於臺灣省政府,名稱為「臺灣省勞工保險局」。民國五十七年為擴大勞工保險實施區域,乃改名為「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民國八十五年則改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並更名為「勞工保險局」。該局綜理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及其他勞動保障、社會福利津貼等業務。

勞工保險局的縮稱。於民國四十九年成立,原直屬於臺灣省政府,名稱為「臺灣省勞工保險局」。民國五十七年為擴大勞工保險實施區域,乃改名為「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民國八十五年則改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並更名為「勞工保險局」;2014217日,勞工保險局隨勞委會改組升格為勞動部而改制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該局綜理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及其他勞動保障、社會福利津貼等業務。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勞委會

勞動部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縮稱。參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條。

20141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動部組織法》、《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組織法》、《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織法》、《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組織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組織法》與《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組織法》。217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改制升格為「勞動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華民國勞動部」。

建議增補詞條

法務部廉政署

 

 

2011720日由中華民國法務部政風司改制轉編的肅貪廉政機關,構想源於香港廉政公署及新加坡貪汙調查局,目的在防貪和反貪,在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中華民國總統的競選政見都有提出。廉政署也是全國中央和地方機關政風機構的業務監督及指導機關,並基於「一條鞭」體系掌握全國政風機構人員之派免、調動、陞遷、獎懲及考績。簡稱「廉政署」。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法務部廉政署」。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於民國五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成立,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經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完成組織法制化,使本局成為行政院常設機關。負責統籌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之人事行政,其有關考銓業務,並受考試院監督。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為中華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統籌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之人事行政;在五權憲法架構下,有關考銓業務,並受考試院監督。本總處掌理事項,除負責人力規劃、進用、訓練、考核、待遇、福利等,並統籌行政院所屬人事人員管理事項。以及負責公布全國各縣市氣候異常期間的上班上課情況。簡稱「人事行政總處」。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政院衛生署

衛生福利部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掌理全國衛生行政事務。分設醫政、藥政、食品衛生、企劃等處,以及中央健康保險局、藥物食品檢驗局、國民健康局等機關。

衛生福利部是中華民國主管公共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同時監督各縣市政府衛生與社會局(處)。其前身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升格為部並改為現名。簡稱「衛福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職掌為辦理研究發展、綜合規劃、管制考核、行政資訊管理及政府出版品管理。設有研究發展處、綜合計畫處、管制考核處、政府出版品管理處等。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職掌為辦理研究發展、綜合規劃、管制考核、行政資訊管理及政府出版品管理。設有研究發展處、綜合計畫處、管制考核處、政府出版品管理處等。2014122日,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其前身為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中美兩國政府在南京簽定「中美經濟援助協定」所設立之「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為「美援會」。五十二年九月,則改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縮稱為「經合會」。六十二年八月,又改組為「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縮稱為「經設會」。六十六年十二月,將經設會與行政院財經小組合併,改組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縮稱為「經建會」。其主要任務為從事經濟建設之設計、協調、審議與考核,以促進國家經濟之整體發展。設有綜合計劃處、經濟研究處、人力規劃處、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等。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屬的機關。其前身為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中美兩國政府在南京簽定「中美經濟援助協定」所設立之「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為「美援會」。五十二年九月,則改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縮稱為「經合會」。六十二年八月,又改組為「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縮稱為「經設會」。六十六年十二月,將經設會與行政院財經小組合併,改組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縮稱為「經建會」。其主要任務為從事經濟建設之設計、協調、審議與考核,以促進國家經濟之整體發展。設有綜合計劃處、經濟研究處、人力規劃處、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等。2014122日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名詞]:

1.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2.量詞。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元等於十角。通「圓」。如:「十元」、「五十元」。

3.代數式中,表示未知數的文字稱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朝代名。參見「元朝」條。

5.姓。如唐代有元稹。

[名詞]:

1.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2.量詞。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元等於十角。通「圓」。如:「十元」、「五十元」。

3.代數式中,表示未知數的文字稱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朝代名。參見「元朝」條。

5.姓。如唐代有元稹。

6.帝王的年號。
書證:

A.「九月,大赦天下,改元為光宅。《舊唐書˙本紀第六˙則天皇后》」。
B.·歐陽修《歸田錄》卷一:「太祖·建隆六年,將議改元,語宰相勿用前世舊號,於是改元乾德。」

C.·耶律楚材《過雲中和張伯堅韻》:「射虎將軍皆建節,飛龍天子未更元。」

《舊唐書˙本紀第六˙則天皇后》+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元」。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充足、富裕。如:「殷實」。《孟子.梁惠王下》:「君之倉廩實,府庫充。」

2.填滿而沒有空隙的。如:「實心」。《淮南子.氾論》:「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

3.真誠不虛偽。如:「誠實無欺」、「忠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4.真正、真確。如:「實話」、「實情」、「真才實學」。

[]:

1.植物的種子、果實。如:「開花結實」。《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2.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3.哲學上指內容。與「名」相對。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

充滿、加強。《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傳》:「損四鎮,肥中國,罷安東,實遼西。」

[]:

1.充足、富裕。如:「殷實」。《孟子.梁惠王下》:「君之倉廩實,府庫充。」

2.填滿而沒有空隙的。如:「實心」。《淮南子.氾論》:「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

3.真誠不虛偽。如:「誠實無欺」、「忠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4.真正、真確。如:「實話」、「實情」、「真才實學」。

[]:

1.植物的種子、果實。如:「開花結實」。《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2.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3.哲學上指內容。與「名」相對。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

充滿、加強。《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傳》:「損四鎮,肥中國,罷安東,實遼西。」

[]:

結構助詞,用在動詞和它的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

書證:

A.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左傳˙僖公五年》
B.王之聞孫,世世多有,唯臨茲邦,廟土實守。《唐˙韓愈˙衢州徐偃王廟碑》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實」。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瘖啞

 

口不能語。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撫掌笑先生,年來效瘖啞。」

1.口不能語。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撫掌笑先生,年來效瘖啞。」

2.沙啞,聲音低沉乾澀。

書證:

A. 曹禺《雷雨》第四幕:「魯侍萍的樣子仿佛變了一個人,在雨裏叫喊、哭號,聲音已經瘖啞。」

B.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他的聲音有點瘖啞,說不下去。」

C.王西彥《古屋》第二部二:「她的聲音重又顫慄起來,終於變成微微的瘖啞了。」

D.蕭軍《八月的鄉村》一:「槍聲在這個時候也漸漸瘖啞下去。」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瘖啞」。

建議補充字義

川揚

 

 

所謂「川揚」就是結合了「淮揚菜」跟「川菜」。
因為國語辭典簡編本詞條「不一而足」的例句有「川揚」一詞,但教育部辭典卻未收入。

https://boo2k.com/archives/21846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歐洲共同市場

歐洲聯盟

為歐洲經濟聯盟的通稱。成立於西元一九五八年。參加者有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目的在促進貿易,增進經濟繁榮。簡稱為「歐市」。

歐洲聯盟(英語: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英語:EU),是根據1993年生效的《馬斯垂克條約》所建立的政治經濟聯盟,現擁有28個成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德國、法國為歐盟兩大核心成員國(英國亦為歐盟核心成員國,但已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歐盟已經漸漸地從貿易實體轉變成經濟和政治聯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盟高峰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歐盟理事會(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歐盟的上議院)、歐盟執委會(歐盟的行政機構)、歐洲議會(歐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子法

 

凡由母法中引申而出,或補充母法的法規。其形式不一,可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子法所規定的事項不可超越母法,更不可違反母法精神。

凡由母法中引申而出,或補充母法的法規。其形式不一,可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子法所規定的事項不可超越母法,更不可違反母法精神。

依據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中的「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二條:「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公法

 

1.國家或朝廷制訂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時翻過臉來,那個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關於國家的法律。如《憲法》、《國際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1. 公法是指規範國家和人民之間關係的法律,特色在於,其規範的是國家一方對人民一方下命式的關係。而在更精確的定義下,我們會說,只要適用法律一方的主體(公權力主體),利用它不對等的「高權」行使其權利時,那麼規範這個行為的法律便是是公法。但若是這個公權力主體並非利用其「高權」,而是平等地與一般人民行使其權利,則該行為應該受私法而非公法的規範。

2.指國際法。調整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關係准則的總稱。

書證:

A.·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當今辦文照會英國外交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

B.鄭觀應《盛世危言公法》:「公法者,萬國之大和約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公法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公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公權力

 

國家或其他法人,立於統治權的優越地位,為維護公益,處理公務而動用的權力。如警察維持社會秩序的行為,法院的審判裁決等,都是屬於公權力的範圍。

公權力分為廣義及狹義兩種。廣義指的是政府所擁有,片面決定改變相對機關或相對個人權利義務的力量;例如擁有核發許可執照或強制驅離的權力。

 

除此,狹義公權力基本架構與廣義相同,區分在於:狹義公權力力量之行使針對於相對機關或相對私沒有利益之時;也就是:如果造成私人或相對機關負擔侵害的公權力力量之行使,才稱為狹義公權力。

 

公權力的相對為公權利。公機關公權力之施與對象,在受力之時,得為自己主張一定利益的法律上之權利,稱為公權利。此公權利如源於公權力行使造成之侵害時,則稱為防禦性公權利。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公權力」。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壩址

 

水壩的所在地。如:「石門水庫的壩址在桃園縣境。」

水壩的所在地。如:「石門水庫的壩址在桃園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桃園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平鎮

 

城市名。位於桃園縣境內。舊稱為「張路寮」,是個具有防衛性的守望所,因能保衛鄉里安全,故改名為「平鎮」。

城市名。位於桃園境內。舊稱為「張路寮」,是個具有防衛性的守望所,因能保衛鄉里安全,故改名為「平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桃園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銘傳大學

 

私立大學之一。前身為設立於民國四十六年的「私立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後經改制改名,於八十六年改名為「銘傳大學」。現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另有桃園校區,位於桃園縣龜山鄉。

私立大學之一。前身為設立於民國四十六年的「私立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後經改制改名,於八十六年改名為「銘傳大學」。現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另有桃園校區,位於桃園龜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桃園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龜山

 

1.山名:(1) 在大陸地區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龜山操。(2) 在大陸地區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 在大陸地區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歸休於此,學者稱稱為「龜山先生」。(4) 在大陸地區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龜山在縣東南,下龜山在縣東北。

2.鄉鎮名。即桃園縣龜山鄉。

1.山名:(1) 在大陸地區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龜山操。(2) 在大陸地區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 在大陸地區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歸休於此,學者稱稱為「龜山先生」。(4) 在大陸地區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龜山在縣東南,下龜山在縣東北。

2.臺灣地名。即桃園龜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桃園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際私法

 

本國為處理涉及他國人民的民事法律關係而設立的法規。

本國為處理涉及他國人民的民事法律關係而設立的法規。例如:「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網路版)之詞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雪山

 

山名。位於苗栗縣與臺中縣交界處。海拔約三千六百公尺,大安溪支流大雪山溪發源於其北端,林產豐富。

山名。位於苗栗縣與臺中交界處。海拔約三千六百公尺,大安溪支流大雪山溪發源於其北端,林產豐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雪山 (台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6.生育。如:「一舉得男」。《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也。』」

[]:

6.生育、生子、產仔。。如:「一舉得男」。
書證:

A. ·惲敬《答來卿書》:「四月中得書,知小女舉男子,喜甚。」
B.˙黃庭堅〈嘲小德〉:「中年舉兒子,漫種老生涯。」


7.撫養。
書證:

A.《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也。』」

B.·劉向《列女傳趙飛燕姊娣》:「飛燕初生,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之。」

C.·周密《癸辛雜識後集五月五日生》:「田文以五月五日生,父命勿舉,母私舉之。」

D. 《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

※讀者的觀點:

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此書證前面的舉例不該舉「一舉得男」,因為這樣的解釋不夠精確!

「生育」一詞經查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網路版),有兩種解釋:

A.生長、生養。

B.生孩子。

再查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生育」,可以發現「生育」有三種解釋:

A.生長;養育。

B.生子;產仔。

C.指生日。

如果將解釋「舉」的動詞,第6個解釋的書證《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解釋為「生子」、「產仔」語譯:「田嬰的妾有一位兒子名字叫做文,田文在五月五日生。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生育他呀。』他的母親偷偷地生育他讓他活下來。」,因為前面已經提到田文已出生,若再出生一次,管見認為這樣似乎不合邏輯。將上述兩本字典所查到的「生育」之解釋一個一個套進去翻譯,可以發現「生養」似乎可以,用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網路版)查詢「生養」的意思,發現可以解釋為:「生育、養育」。

如果將「養育」套進,書證《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語譯: 「田嬰的妾有一位兒子名字叫做文,田文在五月五日生。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撫養他呀。』他的母親偷偷地養育他讓他活下來。」如此翻譯下來管見認為這樣較符合邏輯。
★補充:

「竊舉生之」此句省略了代詞,之字,即「竊舉(之)生之」。「生」字,這裡作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活、讓……活」。

2.「一舉得男」這裡的舉字宜解釋為「生孩子」;《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也。』」這裡的舉字宜解釋為「養育」較妥;且養育跟產仔是兩個不同的意思,準此,一舉得男這個舉例後面不應接《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的書證。應改為:

第6項:生孩子、生子、產仔。如:「一舉得男」。

書證:

A.清˙惲敬〈答來卿書〉:「四月中得書,知小女舉男子,喜甚。」

B.宋˙黃庭堅〈嘲小德〉:「中年舉兒子,漫種老生涯。」

第7項:撫養、養育。

書證:

A.漢˙劉向《列女傳•趙飛燕姊娣》:「飛燕初生,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之。」

B.《樂府詩集˙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C.《北史˙后妃傳下˙隋煬愍皇后蕭氏》:「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養之。」

D.《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

★讀者認為字典的編輯應該要直注直解,不要寫模稜兩可的解釋,讓使用者反覆查找推敲,徒增困擾。且「舉」的動詞,第6個解釋的書證《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該書證若不考察前後文,易讓人斷章取義,故引用的書證也要能夠長度適當地展現前面的解釋。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舉」、「生育」+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舉」。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

1.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書證:

A.《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B.《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
C.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
D.《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

E.《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F.明張溥〈五人墓碑記〉:「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2.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相當於「是」。

書證:

A.《左傳隱公元年》:「姜氏何厭之有?」

B.《左傳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C.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

D.˙曹操《兵書要略》:「銜枚無讙嘩,唯令之從。」

E.《韓詩外傳》卷十:「使吾君固壽,金玉之賤,人民是寶。」

F.·劉斧《青瑣高議後集韓魏公》:「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G.·蒲松齡《聊齋志异青鳳》:「見卿如獲異寶,何憎之云!」

3. 表示語氣或調整音節。

()用於句首、句中或句末,起調整音節的作用。

A.《正字通、部》:「之,語助。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
B.《詩小雅桑扈》:「之屏之翰,百辟為憲。」
C.《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瞿岙鳥之鵒之,公出辱之。」

D.《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於姓名及地名中間。

A.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句中用虛字例》:「於人名氏之中用語助,此亦句中用虛字之例也。」

B.《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祿。」杜預注:「介推,文公微臣。之,語助。」

C.《禮記射義》:「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鄭玄注:「之,發聲也。」陸德明釋文:「之,語助。」

D.《呂氏春秋異寶》:「楚越之閒,有寢之丘者。」畢沅注:「《列子說符篇》、《淮南人閒訓》皆作寢邱。」

()

用於謂詞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於「所」。
A.˙吳昌瑩《經詞衍釋》卷九:「之,猶所也。」

B.《左傳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C.《史記六國年表》:「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D.《史記趙世家》:「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之」+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之」+大陸《百度百科》之詞條「取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子時

 

古代以十二地支計時。子時是指夜晚十一時到一時的時間。

古代以十二地支計時。子時是指夜晚十一時到一時的時間。又稱「半夜」、「子夜」、「中夜」、「三更天」。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丑時

 

夜裡一點鐘到三點鐘的時間。

夜裡一點鐘到三點鐘的時間。又稱「雞鳴」、「荒雞」、「四更天」。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丑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寅時

 

舊式計時法指凌晨三點到五點。

舊式計時法指凌晨三點到五點。又稱「平旦」、「黎明」、「早晨」、「日旦」、「五更天」等。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卯時

 

早晨五點到七點。如:「他在卯時出門,到現在還看不到人影。」

早晨五點到七點。如:「他在卯時出門,到現在還看不到人影。」又稱「日出」、「日始」、「破曉」、「旭日」、「點卯」等。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卯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辰時

 

舊式計時法指上午七點到九點的時間。

舊式計時法指上午七點到九點的時間。又稱「食時」、「早食」等。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巳時

 

上午九點到十一點的時間。

上午九點到十一點的時間。又稱「隅中」、「禺中」、「日禺」等。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網路版)之詞條「禺中」、「隅中」+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禺」。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未時

 

舊時指下午一點至三點這段時間。

舊時指下午一點至三點這段時間。又稱「日昳」、「日跌」、「日央」等。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未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申時

 

舊式計時法,指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間。

舊式計時法,指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時間。又稱「晡時」、「日餔」、「日哺」、「夕食」。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網路版)之詞條「晡時」、「日餔」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酉時

 

舊時指下午五點到七點的時間。

舊時指下午五點到七點的時間。又稱「日入」、「日落」、「日沉」、「傍晚」。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戌時

 

古代計時法中指晚上七時至九時。

古代計時法中指晚上七時至九時。又稱「日夕」、「日落」、「日暮」、「日晚」、「一更天」。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亥時

 

古代計時法中指晚上七時至九時。

古代計時法中指晚上七時至九時。又稱「人定」、「定昏」、「二更天」。

徐弘縉《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20178月第四版第一刷),頁22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

1.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2. 通「纔」、「才」。
書證:
《漢書賈誼傳》:「長沙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九》:「在,讀為纔……賈子《藩彊篇》正作『乃纔』。纔」。《廣韻》:「『纔,僅也。』言僅二萬五千戶也。」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在」+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躺下、倒下。如:「仰臥」。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杜牧〈秋夕〉詩:「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2.睡覺、休息。《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臥不設席,行不騎乘。」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醉則更相枕而臥,臥而夢。」

3.趴伏、倒伏。如:「雞臥在草上。」《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或遇風雨,仆臥中路。」

4.橫置、橫陳。唐.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

5.隱居、遁隱。《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唐.李白〈送梁四歸東平〉詩:「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

1.躺下、倒下。如:「仰臥」。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杜牧〈秋夕〉詩:「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2.睡覺、休息。《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臥不設席,行不騎乘。」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醉則更相枕而臥,臥而夢。」

3.趴伏、倒伏。如:「雞臥在草上。」《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或遇風雨,仆臥中路。」

4.橫置、橫陳。唐.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

5.隱居、遁隱。《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唐.李白〈送梁四歸東平〉詩:「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6.放置;安置。

書證:
西漢˙賈誼《新書》:「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

參見個人部落格文章說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水因湧流或風力振盪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水波」、「海波」。

2.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3.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如:「音波」、「電波」。

4.永字八法之一。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也稱為「捺」、「磔」。

5.量詞。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6.姓。如漢代有波儁。

[]

1.水因湧流或風力振盪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水波」、「海波」。

2.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3.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如:「音波」、「電波」。

4.永字八法之一。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也稱為「捺」、「磔」。

5.量詞。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6.姓。如漢代有波儁。
7.水;流水、水流;  涌流的水。
書證:

A. 《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B.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山下石穴廣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注。」
C.
·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
D.《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孔傳:「弱水餘波西溢入流沙。」

E.《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論》:「此其分波而共源,百慮而一致者也。」

F.˙方孝孺《答王仲縉五首》:「浚其源而導其波。」
G.˙魏裔介《薤露歌》:「波流湯湯,逝不竭兮。」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波」+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波」。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不屬於某一定的範圍內均稱為「外」。相對於「內」而言。如:「內外」、「門外」、「屋外」。

2.特指外國。如:「古今中外」、「對外貿易」。

3.戲曲中的角色名稱,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齣:「外扮沈公憲,淨扮張燕筑,小旦扮寇白門,丑扮鄭妥娘同上。」也稱為「老外」。

[]

1.不屬於某一定的範圍內均稱為「外」。相對於「內」而言。如:「內外」、「門外」、「屋外」。

2.特指外國。如:「古今中外」、「對外貿易」。

3.戲曲中的角色名稱,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齣:「外扮沈公憲,淨扮張燕筑,小旦扮寇白門,丑扮鄭妥娘同上。」也稱為「老外」。

4.後。

書證:

A.《左傳˙哀公元年》:「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B.《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嚮而哭,皆失聲,然後歸。」

《新譯古文觀止》(增訂五版),〈吳許越成〉的【語譯】,頁115+自己的語感推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杜甫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官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也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官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也稱為「杜陵布衣」、「老杜」、「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草堂(曾隱居於成都杜甫草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

杜甫」。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創制。《周禮.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

2.行、作。如:「為善最樂」、「事在人為」。《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3.治理。《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

4.建立、設置。《商君書.君臣》:「民眾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唐.柳宗元〈封建論〉:「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

5.擔任。《論語.雍也》:「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

6.變為、成為。《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王服所犯,遂自殺。國除,地入于漢,為廣陵郡。」

7.當作、作為。如:「指鹿為馬」。

8.是。如:「十寸為一尺」、「失敗為成功之母」。《論語.微子》:「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唐.杜甫〈垂老別〉詩:「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9.使。《易經.井卦》:「《象》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左傳.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

[]

1.創制。《周禮.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

2.行、作。如:「為善最樂」、「事在人為」。《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3.治理。《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

4.建立、設置。《商君書.君臣》:「民眾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唐.柳宗元〈封建論〉:「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

5.擔任。《論語.雍也》:「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

6.變為、成為。《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王服所犯,遂自殺。國除,地入于漢,為廣陵郡。」

7.當作、作為。如:「指鹿為馬」。

8.是。如:「十寸為一尺」、「失敗為成功之母」。《論語.微子》:「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唐.杜甫〈垂老別〉詩:「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9.使。《易經.井卦》:「《象》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左傳.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
10.用;使用。

書證:

A.《禮記郊特牲》:「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孔穎達〈疏〉:「為,猶用也。」

B.《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楊伯峻〈注〉:「言不用崔子之冠,豈無他冠可用乎!」
C.·范仲淹《再奏乞蔣偕轉官知原州》:「若原州一面鎮靜,則本路只禦捍西北一路,易為兵力。」
D.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二:「為,猶『用』也」

F.《左傳桓公六年》:「在我而已,大國何為﹖」
G.《穀梁傳成公七年》:「雩不月而時,非之也;冬無為雩也。」
H.
《淮南子主術》:「為智者務於巧詐,為勇者務於鬬

爭。」

I. 《齊民要術序》:「故趙過始為牛耕,實勝耒耜之利。」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為」+大陸《漢語大字典》之詞條「為」,頁2181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龜裂

 

1.膚因太冷或乾燥而生裂痕。

2.裂縫。如:「天氣乾旱日久,稻田都龜裂了。」

1.皮膚表面角質層裂開的現象,多因寒冷、乾燥、刺激而形成。通「皸裂」。

2.引申指物體因破敗

、地震、結構脆弱或乾旱而不規則的開裂。通「皸裂」。如:「天氣乾旱日久,稻田都龜裂了。」、「地震造成台中議會玻璃龜裂。」、「日前有台南市民眾反映,市府107年張貼之新式門牌產生保護膜龜裂。」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龜裂」+網路新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皸裂

 

皮膚表面角質層裂開的現象,多因寒冷、乾燥、刺激而形成。

1.皮膚表面角質層裂開的現象,多因寒冷、乾燥、刺激而形成。通「龜裂」。

2.引申指物體因破敗

、地震、結構脆弱或乾旱而不規則的開裂。通「龜裂」。如:「天氣乾旱日久,稻田都皸裂了。」、「地震造成台中議會玻璃皸裂。」、「日前有台南市民眾反映,市府107年張貼之新式門牌產生保護膜皸裂。」

大陸《漢語大詞典》之詞條「龜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丙等特考

 

報考資格、任用職等與普考相同的特考。

報考資格、任用職等與普考相同的特考。「公務人員考試法」於民國85117日修正施行前,所稱之特種考試丙等考試為相當修正施行後之普通考試。且依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法」第15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十八歲者,得應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考試院網站+「公務人員考試法」第15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甲等特考

 

我國特等考試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甲等特考是職等高於高等考試的特種考試,為選拔高級常任文官而設。

我國特等考試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甲等特考是職等高於高等考試的特種考試,為選拔高級常任文官而設。84113日「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取消該項考試之法源依據後,不再辦理。

考試院網站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丁等特考

 

一種國家考選人才所舉辦的考試。應考學歷資格為國中畢業以上,別於甲、乙、丙三種等級特考。

一種國家考選人才所舉辦的考試。應考學歷資格為國中畢業以上,別於甲、乙、丙三種等級特考。「公務人員考試法」於民國85117日修正施行前,所稱之特種考試丁等考試為相當修正施行後之初等考試。

考試院網站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乙等特考

 

報考資格、任用職等與高考相同的特考。

報考資格、任用職等與高考相同的特考。「公務人員考試法」於民國85117日修正施行前,所稱之特種考試乙等考試為相當修正施行後之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考試院網站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潭

 

鄉鎮名:(1) 位於江蘇省句容縣西北,臨長江,滬寧鐵路所經。(2) 位於中壢市的南方。

地名:(1) 位於江蘇省句容縣西北,臨長江,滬寧鐵路所經。(2) 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的南方。
(3)
位於中國大陸吉林省吉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桃園市」、「龍潭」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潭鄉

 

鄉鎮名。位於中壢市的南方,面積約七十五平方公里。附近有許多茶園,境內風景區有石門水庫。

地名。位於中壢的南方,面積約七十五平方公里。附近有許多茶園,境內風景區有石門水庫。民國103年 (西元2014年)1225日,改制為桃園市「龍潭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龍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襄樊市

 

城市名。襄陽、樊城的合稱。北岸樊城為商業城,南岸襄陽為軍政中心,二地隔漢水相望,是雙子城。水陸交通線在此彙集,是江漢平原北方的門戶,也是湖南、湖北、陝西三省的交通、商業及軍事重地。

城市名。襄陽、樊城的合稱。北岸樊城為商業城,南岸襄陽為軍政中心,二地隔漢水相望,是雙子城。水陸交通線在此彙集,是江漢平原北方的門戶,也是湖南、湖北、陝西三省的交通、商業及軍事重地。2010129日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襄樊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親告罪

 

法律上指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發,始能提起公訴的犯罪。如強姦罪。

法律上指的是某一些刑事案件中,必須要有被害者提出訴訟,國家才會追究被告的罪責。又稱「告訴乃論」、「不告不理」。如:「血親性交罪」、「詐術結婚罪」、「通姦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告訴乃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哈薩克共和國(Republic of Kazakhstan

 

國名。位於中亞,面積二百七十一萬七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六百六十九萬一千。首都阿拉木圖(Alma Ata)。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主要語言為哈薩克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年於俄羅斯共和國內成立自治共和國,一九三六年加入蘇聯,一九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發表獨立宣言,正式獨立,並簽署加入經濟共同體及獨立國家國協。幣制為Roubles

國名。位於中亞,面積二百七十一萬七千三百平方公里,2018年估計人口約一千八百三十二萬四千三百二十一人。首都努爾-蘇丹(Nursultan。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主要語言為哈薩克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年於俄羅斯共和國內成立自治共和國,一九三六年加入蘇聯,一九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發表獨立宣言,正式獨立,並簽署加入經濟共同體及獨立國家國協。幣制為Roubles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哈薩克」+網路新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資訊自由法

 

一種法案。規定美國政府的行政機構,必須公開任何民眾所需的資訊,並且可透過法院執行,但在取得資訊的過程中不應妨害政府的合法行動,以及侵害個人的隱私權等。

英文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簡稱FOIA一種法案。規定美國政府的行政機構,必須公開任何民眾所需的資訊,並且可透過法院執行,但在取得資訊的過程中不應妨害政府的合法行動,以及侵害個人的隱私權等。也譯作「情報自由法」、「美國資訊自由法案」。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資訊自由法 (美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殘障福利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其自立及發展所制定的法律。今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198062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殘障福利法》,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其自立及發展所制定的法律。1997年更名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直至2007年再度更名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網路資料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欽察汗國

 

國名。元代四個大汗國之一。拔都西征時,建立於窩瓦河下游的東岸,統轄鄂畢河以西,包括今獨立國協的大部分和波蘭的東南部。十五世紀末,失去對莫斯科大公國的控制。十六世紀分裂為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先後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併吞。

國名。元代四個大汗國之一。拔都西征時,建立於窩瓦河下游的東岸,統轄鄂畢河以西,包括今獨立國協的大部分和波蘭的東南部。十五世紀末,失去對莫斯科大公國的控制。十六世紀分裂為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先後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併吞。又稱「金帳汗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欽察汗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普通強盜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稱為「強盜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預備犯及未遂犯亦罰之。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稱為「強盜罪」。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預備犯及未遂犯亦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8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性犯罪

 

以武力威脅或其他不法手段滿足性慾需求的犯罪行為。

以武力威脅或其他不法手段滿足性慾需求的犯罪行為。:「刑法第十六章的妨害性自主罪」。

中華民國刑法第十六章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犯罪嫌疑人

 

刑事訴訟制度中,在檢察官實施偵查階段以前,對涉嫌犯罪者的稱謂。

是指對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檢察機關正式向法院對其提起公訴以前的稱謂。

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無罪推定的原則,除非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不然犯罪嫌疑人是無罪的。又稱「嫌疑犯」、「嫌犯」、「疑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犯罪嫌疑人」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上京

 

3.地名:(1) 唐渤海以肅慎故地為「上京」。在今松江省寧安縣東南。(2) 遼上京臨潢府。即今熱河省巴林東北的波羅城。(3) 金上京會寧府。即今松江省阿城縣的白城。

3. 地名:
A.
古代東亞王朝的都城:
(1)
上京龍泉府,為唐代渤海國都城,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
(2)
上京臨潢府,為遼代都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3)
上京會寧府,為金代早期的首都,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B.
現代地方名:
(1)
上京鎮,中國大陸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下轄的一個鎮。
(2)
上京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轄的一個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上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巴安縣

 

縣名。位於金沙江東岸,西康理化縣西約四百八十里處,東接裡塘,西臨江卡。雖地處高原,但氣候和暖,與內地無異。

縣名。位於金沙江東岸,西康理化縣西約四百八十里處,東接裡塘,西臨江卡。雖地處高原,但氣候和暖,與內地無異。西元1951年中國大陸地區將其改名為「巴塘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巴塘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包頭市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綏遠省省境中部,為綏遠省省會。民國二十二年,分包頭縣一部分置市,隸屬綏遠省政府,居平綏、包蘭兩鐵路的連接點,是全省陸路交通網的樞紐,也是黃河皮筏貨運的終點。工商發達,為鄰近各省與蒙古貿易往來的集散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西北規模最大的鋼鐵工業城及羊毛集散中心。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綏遠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省境中部,為綏遠省省會。民國二十二年,分包頭縣一部分置市,隸屬綏遠省政府,居平綏、包蘭兩鐵路的連接點,是全省陸路交通網的樞紐,也是黃河皮筏貨運的終點。工商發達,為鄰近各省與蒙古貿易往來的集散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西北規模最大的鋼鐵工業城及羊毛集散中心。西元1954年,中國大陸把包頭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包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安市

 

城市名。位於嫩江支流呼裕爾河的上游,呼爾河平原與小興安嶺之間。為黑龍江省省會,是洮北、濱北鐵路的交會點,並有公路通璦琿。地點適中,農產豐富,貿易極盛。

城市名。位於嫩江支流呼裕爾河的上游,呼爾河平原與小興安嶺之間。為中華民國黑龍江省省會,是洮北、濱北鐵路的交會點,並有公路通璦琿。地點適中,農產豐富,貿易極盛。今中國大陸地區是屬黑河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票

 

地名。位於熱河省朝陽縣北九十里,舊稱為「北四票」。煤藏豐富,質佳量多,多由葫蘆島輸出。

地名。位於熱河省朝陽縣北九十里,舊稱為「北四票」。煤藏豐富,質佳量多,多由葫蘆島輸出。現在是中國大陸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票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戴河

 

地名。在河北省臨榆縣西南七十里,地濱渤海,當榆河入海處。沿岸風景美麗,為一避暑勝地。

地名。在今中國大陸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西南七十里,地濱渤海,當榆河入海處。沿岸風景美麗,為一避暑勝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山海關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心坡

 

地名。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居恩梅開江、邁立開江、毒龍河等水之中,故名。其地北通西康,東接片馬,西及南與緬甸接壤,為四川、雲南、西康及西藏的屏藩,亦為中國大陸西南邊防要地。

地名。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居恩梅開江、邁立開江、毒龍河等水之中,故名。其地北通西康,東接片馬,西及南與緬甸接壤,為四川、雲南、西康及西藏的屏藩,亦為中國大陸西南邊防要地。現在屬緬甸克欽邦。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心坡」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陰縣

江陰市

縣名。位於江蘇省無錫縣北,長江南岸。是位於長江與太湖間之錫澄運河的江防要地。農產以小麥、稻米為主。

城市名。位於江蘇省無錫縣(今屬錫山區和惠山區)北,長江南岸。是位於長江與太湖間之錫澄運河的江防要地。農產以小麥、稻米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周口店

 

鄉鎮名。位在河北省房山縣西南,距北平約五十一公里。民國十五年在龍骨山的石灰岩洞,挖掘出兩顆人類臼齒,稱為「北京人」,是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原始人類,目前該遺址建有展覽館,供人參觀。

地名。位在今中國大陸北京市房山區西南,距北平約五十一公里。民國十五年在龍骨山的石灰岩洞,挖掘出兩顆人類臼齒,稱為「北京人」,是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原始人類,目前該遺址建有展覽館,供人參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周口店」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呼倫池

 

湖泊名。位於興安省呼倫貝爾高原上。面積約一千零三十六平方公里,呼倫河及克魯倫河均注入於此。

湖泊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面積約一千零三十六平方公里,呼倫河及克魯倫河均注入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呼倫池」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呼蘭河

 

河川名。發源於黑龍江省鐵驪縣東北的布倫山。南流經慶城、綏化等縣,至呼蘭縣而注入松花江。

河川名。源出小興安嶺西南坡。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匯合後稱呼蘭河。西南流向,與來自北面的通肯河交匯後,改向南流,進入平原區,河道變寬,曲流發育,至呼蘭縣(今哈爾濱呼蘭區)呼口村注入松花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呼蘭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科布多盆地

 

地名。位於蒙古境內。盆地內河湖遍布,但全屬內流區域。東南谷地有公路通庫倫和漠南。盛產池鹽,河湖沿岸畜牧較盛。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是盆地東西兩部的畜牧和交通要地。

地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盆地內河湖遍布,但全屬內流區域。東南谷地有公路通烏蘭巴托和漠南。盛產池鹽,河湖沿岸畜牧較盛。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是盆地東西兩部的畜牧和交通要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烏蘭巴托」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和林

哈拉和林

地名。位於外蒙古杭愛山東麓,庫倫西南,原為元朝的故都,現已成荒漠曠野。

地名。位於蒙古國杭愛山東麓,烏蘭巴托西南,原為元朝的故都,現已成荒漠曠野。又稱「哈剌和林」,簡稱「和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烏蘭巴托」、「哈拉和林」。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烏里雅蘇臺

 

地名。位於杭愛山西南麓,舒魯金河北岸。海拔約一千八百二十五公尺。東通庫倫,西達科布多,自古為軍政中心,是科布多盆地東部重鎮。

地名。位於杭愛山西南麓,舒魯金河北岸。海拔約一千八百二十五公尺。東通烏蘭巴托,西達科布多,自古為軍政中心,是科布多盆地東部重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烏蘭巴托」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朔方

 

1.北方。

《書經·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裴鉶《崑崙奴》:「某家本富,居在朔方。」

 

2.郡名。漢武帝驅逐匈奴,收復河南時所設。即今綏遠省河套附近。

1.北方。

《書經·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裴鉶《崑崙奴》:「某家本富,居在朔方。」

 

2.郡名。漢武帝驅逐匈奴,收復河南時所設。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朔方」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淮安縣

懷安區

縣名。位於江蘇省寶應縣西北,臨運河東岸。市況繁榮,農產以稻、麥為主。 

地名。位於江蘇省寶應縣西北,臨運河東岸。市況繁榮,農產以稻、麥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淮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淮陰縣

淮陰區

縣名。位於江蘇省淮安縣西北。自古為南船北馬的分途點,本來內河輪船往來不絕,但在津浦鐵路完成後逐漸沒落。境內物產以米、麥、豆為主。

地名。位於江蘇省淮安縣西北。自古為南船北馬的分途點,本來內河輪船往來不絕,但在津浦鐵路完成後逐漸沒落。境內物產以米、麥、豆為主。西元2001年中國大陸改稱「淮陰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淮陰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深坑鄉

深坑區

鄉鎮名。位於臺北東南側,景美溪北岸,面積約二十點五七八七平方公里。

地名。位於臺北市東南側,景美溪北岸,面積約二十點五七八七平方公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深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紹興

 

1.縣名。位於浙江省杭縣隔江的東南。舊為山陰、會稽二縣,民國後合併,明、清為紹興府治。

2.年號:(1) 南宋高宗的年號(西元11311162)。(2) 西遼仁宗的年號(西元11421164)。

1.縣名。位於浙江省杭縣隔江的東南。舊為山陰、會稽二縣,民國後合併,明、清為紹興府治。今大陸地區已廢去此縣,改設「紹興市」。

2.年號:(1) 南宋高宗的年號(西元11311162)。(2) 西遼仁宗的年號(西元11421164)。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紹興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之詞條「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通化市

 

城市名。安東省省會。位於省境中部,瀕渾江西北岸,為梅輯鐵路的中點,也是長白山地區食糧和特產集散中心。附近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

城市名。是今中國大陸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渾江上游,瀕渾江西北岸,為梅輯鐵路的中點,也是長白山地區食糧和特產集散中心。附近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通化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山縣

 

縣名。位於山東省淄川縣南,有膠濟鐵路支線經過。盛產玻璃的原料白沙,故早期玻璃業鼎盛,但因人謀不臧,至清末遂停辦。附近亦產煤,與淄川煤礦合稱為「博淄煤礦」,為中國煤礦的重要產區。

縣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南,有膠濟鐵路支線經過。盛產玻璃的原料白沙,故早期玻璃業鼎盛,但因人謀不臧,至清末遂停辦。附近亦產煤,與淄川煤礦合稱為「博淄煤礦」,為中國煤礦的重要產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淄川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野縣

 

縣名。位於河北省安國縣東,有瀦龍河流經其南。主要農產有棉花、小麥、玉米、高粱等。

縣名。位於今中國大陸河北省安國市東,有瀦龍河流經其南。主要農產有棉花、小麥、玉米、高粱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國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樂縣

博樂市

縣名。位於新疆西北與前蘇聯交界處,瀕博羅塔拉河北岸,為邊防要地,由精河縣分設。

地名。位於新疆西北與俄羅斯交界處,瀕博羅塔拉河北岸,是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為一縣級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博樂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婺川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縣名。位於貴州省北部,道真縣東南,東臨烏江支流洪渡河,西北倚華蓋山。

縣名。位於貴州省北部,道真縣東南,東臨烏江支流洪渡河,西北倚華蓋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朝陽縣

 

縣名。位於熱河省東南部大凌河中游。錦承鐵路經此,為承德入遼寧必經之地。因富煤、鐵、石綿等礦,故煤炭、機械、紡織、化肥、合成纖維等工業隨之興起。農業以高粱、玉米、棉花為主。簡稱為「朝陽」。

縣名。是今中國大陸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一個縣。錦承鐵路經此,為承德入遼寧必經之地。因富煤、鐵、石綿等礦,故煤炭、機械、紡織、化肥、合成纖維等工業隨之興起。農業以高粱、玉米、棉花為主。簡稱為「朝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朝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朝歌

朝歌街道

地名。殷紂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

地名。殷紂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朝歌」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無定河

 

河川名。在陝西省北部。源出綏遠省鄂爾都斯右翼前旗境內,有三源,三河合流為無定河,東南流經陝西省榆林、米脂、綏德諸縣,至清澗縣注入黃河,因其急流挾沙,深淺無定而得名。

河川名。在陝西省北部。源出於陝西定邊縣東南的長春梁東麓沿途接納納林河、海流兔河、蘆河、榆溪河、大理河、淮寧河等支流,東南流經陝西省榆林、米脂、綏德諸縣,至清澗縣注入黃河,因其急流挾沙,深淺無定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無定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華北平原

 

地名。位於黃河、淮河、海河下游的淤積平原稱為「華北平原」。高度多在五十公尺以下,北有燕山山脈,西為太行山脈以及河南省西部高地,東至渤海及黃海海域,南接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夏季溼熱,為中國大陸重要農業區,主要生產小麥、棉花、芝麻、花生、菸草。境內黃河淤積嚴重,河床高於兩岸平原,時有水患。其中黃河流域是則為中華文化發源地,人口稠密。北平市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緣,為著名古都。天津市近渤海,為商業中心,是著名的工業城市。

地名。位於黃河、淮河、海河下游的淤積平原稱為「華北平原」。高度多在五十公尺以下,北有燕山山脈,西為太行山脈以及河南省西部高地,東至渤海及黃海海域,南接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夏季溼熱,為中國大陸重要農業區,主要生產小麥、棉花、芝麻、花生、菸草。境內黃河淤積嚴重,河床高於兩岸平原,時有水患。其中黃河流域是則為中華文化發源地,人口稠密。今中國大陸的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緣,為著名古都。天津市近渤海,為商業中心,是著名的工業城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萍鄉縣

 

縣名。位於江西省宜春縣西,浙贛鐵路經此,地富煤礦,品質好。由漢冶萍公司經營開採。

縣名。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西,浙贛鐵路經此,地富煤礦,品質好。由漢冶萍公司經營開採。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春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象山

 

1.山名:(1)最著名者在江西省貴溪縣西南,宋朝陸九淵在此講學,因山形如象而得名。(2)在浙江省象山縣北。(3)在江蘇省鎮江縣東北,因形如象而得名。

2.宋朝陸九淵的號。參見「陸九淵」條。

1.山名:(1)最著名者在江西省貴溪縣西南,宋朝陸九淵在此講學,因山形如象而得名。(2)在浙江省象山縣北。(3)在江蘇省鎮江縣東北,因形如象而得名。(4) 台灣台北盆地東南丘陵的一部份,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境內。(5) 台灣苗栗縣八卦力山系的一座山峰,位於三灣鄉、獅潭鄉、南莊鄉交界處。(6) 香港九龍的一個山丘。(7) 香港大嶼山的一個小山丘。(8) 香港新界荃灣的一個小山丘。(9) 位於今中國大陸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象山區內。
2.宋朝陸九淵的號。參見「陸九淵」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象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賀蘭山

 

山名。位於今寧夏省的中部。參見「賀蘭」條。

山名。位於今日中國大陸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參見「賀蘭」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賀蘭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賀蘭

 

1.山名。主峰在寧夏省賀蘭縣境內,山脈東北走向,到達黃河西岸,略呈月形,全長約五百餘里。當地人稱為「阿拉善山」。

2.地名。位於寧夏省銀川市東北,東臨黃河。

3.複姓。如唐代有賀蘭進明。

1.山名。主峰在今中國大陸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境內,山脈東北走向,到達黃河西岸,略呈月形,全長約五百餘里。當地人稱為「阿拉善山」。

2.地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東北,東臨黃河。

3.複姓。如唐代有賀蘭進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賀蘭」+網站「中文百科在線」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郾城縣

郾城區

縣名。位於河南省中部,許昌縣東南,平漢鐵路經此。

名。位於今中國大陸河南省中部,許昌市建安區東南,平漢鐵路經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許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恩梅開江

 

河川名。在雲南省騰衝縣西北、維西縣西,入緬甸境,流入邁立開江,出國境後稱為「伊洛瓦底江」,為滇甸界線。今劃為緬甸國境。也稱為「恩買卡江」。

河川名。在雲南省騰衝市西北、維西縣西,入緬甸境,流入邁立開江,出國境後稱為「伊洛瓦底江」,為滇甸界線。今劃為緬甸國境。也稱為「恩買卡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騰衝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雁蕩山

 

山名。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轄樂清市縣北,盤曲數百里,風景甚佳,絕頂有湖,因雁春歸過宿其中而得名。

山名。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轄樂清市北,盤曲數百里,風景甚佳,絕頂有湖,因雁春歸過宿其中而得名。原解釋多打了一個「縣」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溫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臺山

 

山名:(1) 位於江蘇省灌雲縣東北海中。也稱為「鬱林山」。(2) 位於江蘇省丹徒縣西北,濱大江。(3) 位於江蘇省江寧縣南,接安徽省當塗縣諸山。(4) 位於四川省蒼溪縣東南。

山名:(1) 位於江蘇省灌雲縣東北海中。也稱為「鬱林山」。(2)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西北,濱大江。(3) 位於江蘇省江寧縣南,接安徽省當塗縣諸山。(4) 位於四川省蒼溪縣東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鎮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嶺

 

山脈名。位於雲南省麗江縣西北,延伸至西康、雲南省境,為寧靜山脈的南支,主峰在雲南省大理縣西北。此嶺為金沙、瀾滄二江的分水嶺。也稱為「雪嶺」、「雪山」。

山脈名。位於雲南省麗江市西北,延伸至西康、雲南省境,為寧靜山脈的南支,主峰在雲南省大理市西北。此嶺為金沙、瀾滄二江的分水嶺。也稱為「雪嶺」、「雪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麗江市」、「大理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黃埔鎮

 

鄉鎮名。在廣東省番禺縣東,珠江三角洲右岸,依山面水,形勢險要。民國十二年設黃埔軍官學校於此,國父建國方略定此為南方大港。

鄉鎮名。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東,珠江三角洲右岸,依山面水,形勢險要。民國十二年設黃埔軍官學校於此,國父建國方略定此為南方大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番禺區」、「番禺 (古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黃浦江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源自金山縣西北泖湖。全長一百一十四公里,經上海,與吳淞江會合,又東北流,會長江入東海。水量充足,水勢平緩,富灌溉、航運之利。也稱為「春申浦」、「春申江」。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源自上海市金山區西北泖湖。全長一百一十四公里,經上海,與吳淞江會合,又東北流,會長江入東海。水量充足,水勢平緩,富灌溉、航運之利。也稱為「春申浦」、「春申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金山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新鄭縣

新鄭市

縣名。位於河南省開封縣西南、雙泊河北岸。春秋時為鄭都,戰國時為韓都。平漢鐵路經此。農產有小麥、高粱、玉米、花生等。古蹟則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及鄭韓故城、子產墓、歐陽修墓等。

地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西南、雙泊河北岸。春秋時為鄭都,戰國時為韓都。平漢鐵路經此。農產有小麥、高粱、玉米、花生等。古蹟則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及鄭韓故城、子產墓、歐陽修墓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鄭市」、「開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榆林縣

榆陽區

縣名。位於陝西省境之北,瀕無定河支流清水東岸。緊倚長城,夙稱險隘。為通向綏遠的重要門戶。舊為榆林府治。

地名。位於陝西省境之北,瀕無定河支流清水東岸。緊倚長城,夙稱險隘。為通向內蒙古自治區的重要門戶。舊為榆林府治。今中國大陸已廢除此縣名,改為「榆陽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榆陽區」、「綏遠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溧陽縣

溧陽市

縣名。位於江蘇省宜興縣西。因位在溧水北邊而得名。

城市名。位於江蘇省宜興市西。因位在溧水北邊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興市」、「溧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溱水

 

河川名:(1) 源於河南省密縣,與洧水會流後注入賈魯河。(2) 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桐柏山,流至汝南縣注入汝水。(3) 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流入廣東。

河川名:(1) 源於河南省新密市,與洧水會流後注入賈魯河。(2) 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桐柏山,流至汝南縣注入汝水。(3) 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流入廣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密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滁河

 

河川名。源出安徽省合肥縣北黃泥坡,東流經滁縣至江蘇省六合縣注入長江。

河川名。源出安徽省合肥縣(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體)北黃泥坡,東流經滁縣至江蘇省六合注入長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合肥市」、「六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滁縣

 

縣名。位於安徽省境內,東與江蘇省六合縣交界,西北連定遠縣。有津浦鐵路經過,縣治濱小沙河,境內農產以米、麥、棉、藥材等為主。中共現將本縣廢去,新設滁州市。

縣名。位於安徽省境內,東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交界,西北連定遠縣。有津浦鐵路經過,縣治濱小沙河,境內農產以米、麥、棉、藥材等為主。中共現將本縣廢去,新設滁州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六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波光閃耀。參見「滈滈」條。

[]

河川名。即滈水。在大陸地區陝西省長安縣南。上接滈池,北流入渭河。河道今已湮滅,不可辨視。

[]

波光閃耀。參見「滈滈」條。

[]

河川名。即滈水。在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南。上接滈池,北流入渭河。河道今已湮滅,不可辨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煤山

 

山名。在北平市神武門外,明思宗崇禎殉國於此。也稱為「景山」、「萬歲山」。

山名。在今中國大陸北京市神武門外,明思宗崇禎殉國於此。也稱為「景山」、「萬歲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琿春縣

琿春市

縣名。位松江省延吉縣東,琿春河西北岸。位置接近俄、韓邊境,國際貿易很盛。森林資源豐富,農業發達,盛產稻米、大豆、粟、木材等。今大陸地區屬吉林省。 

地名。位於龍井市東,琿春河西北岸。位置接近俄、韓邊境,國際貿易很盛。森林資源豐富,農業發達,盛產稻米、大豆、粟、木材等。今大陸地區屬吉林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琿春市」、「龍井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綏來縣

瑪納斯鎮

縣名。位於新疆迪化市(今烏魯木齊)西北,瀕瑪那斯河東岸。土名瑪那斯。產金、銀、玉等,以富庶著稱。

鎮名。位於新疆迪化市(今烏魯木齊)西北,瀕瑪那斯河東岸。產金、銀、玉等,以富庶著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綏來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琿春河

 

河川名。位於松江省,源於琿春縣東北的老爺嶺,曲折南流,折而西南,至琿春縣南,注入圖們江。也稱為「紅旗河」。

河川名。位於中國大陸吉林省東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是圖們江左岸支流,源於琿春縣東北的老爺嶺,曲折南流,折而西南,至琿春縣南,注入圖們江。也稱為「紅旗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琿春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虞山

 

山名:(1) 即山西省安邑縣東南的吳山。(2) 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因周時虞仲曾治理當地而得名。也稱為「隅山」。(3) 位廣西省桂林縣東北。也稱為「舜山」。

山名:(1) 即山西省安邑縣東南的吳山。(2) 在江蘇省常熟市西北,因周時虞仲曾治理當地而得名。也稱為「隅山」。(3)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縣東北。也稱為「舜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虞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解池

 

湖泊名。位於山西省解縣和安邑之間,池東西長約三十公里,南北寬約四公里,為大陸地區著名鹽池。所產的鹽稱為「解鹽」。

湖泊名。位於山西省解縣和夏縣之間,池東西長約三十公里,南北寬約四公里,為大陸地區著名鹽池。所產的鹽稱為「解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邑」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解縣

 

縣名。屬山西省。在省境西南。姚渠河斜貫其間,東南與安邑縣接界處有大鹽池。有同浦鐵路通過。

縣名。屬山西省。在省境西南。姚渠河斜貫其間,東南與夏縣接界處有大鹽池。有同浦鐵路通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邑」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國名。春秋時被楚所滅,故址在今湖北省安陸縣。

2.地名。春秋時吳國邑地。故址在江蘇省如皋縣南。

[]

1.國名。春秋時被楚所滅,故址在今湖北省安陸市

2.地名。春秋時吳國邑地。故址在江蘇省如皋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陸市」、「如皋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鈷鉧潭

 

湖泊名。位湖南省零陵縣西。因形如熨斗而得名。

湖泊名。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西。因形如熨斗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零陵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零丁洋

 

海洋名。位於廣東省中山縣南,珠江口的海面。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也作「伶仃洋」。

海洋名。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珠江口的海面。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也作「伶仃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山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雷塘

 

地名:(1) 位於江蘇省江都縣北。為隋煬帝埋葬的所在。(2) 位於江西省宜春縣東北。也稱為「雷潭」。(3) 位於廣西省柳江縣南雷山下。唐朝柳宗元有〈雷塘禱雨文〉。

 

地名:(1)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北。為隋煬帝埋葬的所在。(2) 位於江西省宜春東北。也稱為「雷潭」。(3)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南雷山下。唐朝柳宗元有〈雷塘禱雨文〉。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縣」、「揚州」、「宜春市」、「柳江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嘉魚

 

1.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鯉科。體長鱗細,肉白脂多,味極美。

2.縣名。位於湖北省武昌縣西南,瀕長江南岸。

1.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鯉科。體長鱗細,肉白脂多,味極美。

2.縣名。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西南,瀕長江南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圖們江

 

河川名。位於松江省南境。源出長白山,與鴨綠江源相對,接近松花江源。東流為松江省與韓國的界河,至韓國慶興城東注於日本海,全長約四百七十九公里。也作「豆滿江」、「徒們江」、「土們江」、「統門」。

河川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吉林省南境。源出長白山,與鴨綠江源相對,接近松花江源。東流為松江省與韓國的界河,至韓國慶興城東注於日本海,全長約四百七十九公里。也作「豆滿江」、「徒們江」、「土們江」、「統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圖們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山名。位在今大陸地區浙江省嵊縣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嶀山在(嵊)縣北四十里。《輿地志》:『……嶀、嵊二山參差相對,為絕勝處。』」

[]

山名。位在今大陸地區浙江省嵊州市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嶀山在(嵊)縣北四十里。《輿地志》:『……嶀、嵊二山參差相對,為絕勝處。』」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嵊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嶍峨

 

山名。位於雲南省中部峨山縣東北,合嶍、峨二山,總稱為「嶍峨山」。

山名。位於雲南省中部峨山彝族自治縣東北,合嶍、峨二山,總稱為「嶍峨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峨山彝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斡難河

 

河川名。黑龍江上源之一,源自蒙古車臣汗部肯特山,東北流入獨立國協西伯利亞境,會額爾古納河。也稱為「鄂諾河」。

河川名。黑龍江上源之一,源自蒙古車臣汗部肯特山,東北流入獨立國協西伯利亞境,會額爾古納河。也稱為「鄂諾河」、「鄂嫩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鄂嫩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滎經縣

 

縣名。位於西康省東部。縣境北界雅安、天全二縣,西連瀘定縣.西南接漢源縣,東、東南都與四川省峨眉縣交界。

縣名。是今中國大陸雅安市所轄的一個縣。縣境北界雅安、天全二縣,西連瀘定縣.西南接漢源縣,東、東南都與四川省峨眉縣交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經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滿州

 

1.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欽定滿洲源流考》卷一:「今漢字作滿洲,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參見「滿族」條。

2.地名。指東北九省。為滿洲族的發祥地。

1.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欽定滿洲源流考》卷一:「今漢字作滿洲,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參見「滿族」條。

2.歷史地理名詞,範圍為現今的中國大陸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即東四盟)。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約為215萬平方公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廣義上的滿洲,則還包括現由俄羅斯控制的外滿洲。為滿洲族的發祥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滿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湖泊名。即巢湖。位大陸地區安徽省巢縣西南,東南注入長江。

[]

湖泊名。即巢湖。位大陸地區安徽省巢湖市西南,東南注入長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巢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同官縣東北大神山,注入渭水。

2.植物名。漆樹科漆樹屬,「漆樹」的簡稱。參見「漆樹」條。

3.用漆樹汁或其他樹脂所製成的塗料。如:「油漆」、「水泥漆」。

4   姓。如元代有漆希范,明代有漆文昌。

[]

1.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銅川市東北大神山,注入渭水。

2.植物名。漆樹科漆樹屬,「漆樹」的簡稱。參見「漆樹」條。

3.用漆樹汁或其他樹脂所製成的塗料。如:「油漆」、「水泥漆」。

4   姓。如元代有漆希范,明代有漆文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銅川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口市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因地當漢水入長江之口而得名,為長江流域交通樞紐,舊有九省通衢之稱。今為平漢及粵漢鐵路終點,工商業發達。亦為桐油、木材、茶葉、藥材等大市場,是長江沿岸第二大商港。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因地當漢水入長江之口而得名,為長江流域交通樞紐,舊有九省通衢之稱。今為平漢及粵漢鐵路終點,工商業發達。亦為桐油、木材、茶葉、藥材等大市場,是長江沿岸第二大商港。今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東西湖區四個區級行政區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漢口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水

 

河川名。發源於陝西省寧羌縣北嶓冢山,至湖北省漢口與漢陽之間流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亦是漢中盆地的命脈。也稱為「漢江」。

河川名。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北嶓冢山,至湖北省漢口與漢陽之間流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亦是漢中盆地的命脈。也稱為「漢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寧強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江

 

河川名:(1)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參見「漢水」條。(2)位於韓國中部,源出於江原道五臺山,西北流經漢城,會昭陽江入黃海,全長五百六十三公里。冬季會結冰,車馬均可行走於上。具有灌溉與航行的功能。

河川名:(1)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參見「漢水」條。(2)位於韓國中部,源出於江原道五臺山,西北流經首爾,會昭陽江入黃海,全長五百六十三公里。冬季會結冰,車馬均可行走於上。具有灌溉與航行的功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漢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漢陽

 

地名。位於湖北省長江左岸,漢水的右岸。東與武昌隔江相望,北與漢口市隔漢水相望,地勢扼要。因接近古代雲夢大澤遺跡,空氣潮溼,故早晚多霧。此地輕、重工業發達,名勝古跡如諸葛城、魯肅墓等亦多。和武昌、漢口並稱為「武漢三鎮」。

地名。位於湖北省長江左岸,漢水的右岸。東與武昌隔江相望,北與漢口市隔漢水相望,地勢扼要。因接近古代雲夢大澤遺跡,空氣潮溼,故早晚多霧。此地輕、重工業發達,名勝古跡如諸葛城、魯肅墓等亦多。和武昌、漢口並稱為「武漢三鎮」。今為中國大陸武漢市漢陽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漢陽」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ㄌㄨㄛˋ)

 

[]

漯河: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

[]

漯河市: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漯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漵水

 

河川名。源出湖南省漵浦縣鄜梁山,北流經辰溪縣南,至大江口注入沅江。也稱為「序水」。 

河川名。源出湖南省漵浦縣鄜梁山,北流經辰谿縣南,至大江口注入沅江。也稱為「序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辰谿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ㄎㄨㄛˋ)

(ㄏㄨㄛˇ)

1.河川名:(1)漷水。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北一百里述山西南麓,西南流經江蘇省沛縣入運河。今稱為「南沙河」。(2)漷河。在大陸地區河北省通縣,自盧溝流至縣西,折而為三,正流為漷河。

2.漷縣鎮:鄉鎮名。在大陸地區河北省通縣南。

1.河川名:(1)漷水。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滕州市東北一百里述山西南麓,西南流經江蘇省沛縣入運河。今稱為「南沙河」。(2)漷河。在大陸地區河北省通縣,自盧溝流至縣西,折而為三,正流為漷河。

2.漷縣鎮:鄉鎮名。在大陸地區河北省通縣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滕州市」、「漷縣鎮」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即漾水。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寧羌縣北嶓冢山,為漢水的上游。

[]

河川名。即漾水。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寧強縣北嶓冢山,為漢水的上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寧強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瑤池

 

1.仙界的天池,傳說中在崑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請。後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卻待要宴瑤池七夕會,便銀漢水兩分開。」《西遊記》第五回:「大仙是個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

2.地名。漢車師地,唐置瑤池都護府,後改為金滿縣,即今新疆阜康縣。

1.仙界的天池,傳說中在崑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請。後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卻待要宴瑤池七夕會,便銀漢水兩分開。」《西遊記》第五回:「大仙是個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

2.地名。漢車師地,唐置瑤池都護府,後改為金滿縣,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阜康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端溪

 

地名。在廣東省高要縣東南爛柯山西麓,產硯石。

地名。在今中國大陸廣東省高要市東南爛柯山西麓,產硯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高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箇舊縣

 

縣名。位於雲南省之南,蒙自縣西,有箇碧鐵路與滇越鐵路相接,以產錫聞名,是有名的礦業都市。

地名。位於雲南省之南,蒙自市西,有箇碧鐵路與滇越鐵路相接,以產錫聞名,是有名的礦業都市。今中國大陸改為「箇舊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蒙自市」、「箇舊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綠林

 

1.綠色的山林。唐.張九齡〈感遇〉詩:「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2.山名。位於今湖北當陽東北。

3.西漢末年,王匡等人曾率饑民聚居在綠林山一帶對抗官府。見《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後遂用來泛指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三國演義》第二八回:「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1.綠色的山林。唐.張九齡〈感遇〉詩:「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2.山名。位於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北。

3.西漢末年,王匡等人曾率饑民聚居在綠林山一帶對抗官府。見《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後遂用來泛指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三國演義》第二八回:「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當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綿上

 

地名。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相傳介之推於該地因隱遁焚身而死,晉文公於是以綿上之田作為其祭田。

地名。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相傳介之推於該地因隱遁焚身而死,晉文公於是以綿上之田作為其祭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介休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綿山

 

山名:(1)在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春秋時介之推即隱於此。也稱為「介山」。(2)在山西省平定縣東,舊亦傳介之推隱處,上有介子廟。(3)在四川省綿陽縣北。(4)在河北省昌平縣東。

山名:(1)在山西省介休市東南,春秋時介之推即隱於此。也稱為「介山」。(2)在山西省平定縣東,舊亦傳介之推隱處,上有介子廟。(3)在四川省綿陽市北。(4)在河北省北京市昌平區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介休市」、「綿陽市」、「昌平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翠亨村

 

地名。位於廣東省中山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誕生地。

地名。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誕生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山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翠屏山

 

1.山名:(1)位於河北省昌平縣西北。(2)位於河北省萬全縣西。(3)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南。(4)位於陝西省栒邑縣治之南。也稱為「豳山」、「南岡」、「掛榜山」。(5)位於四川省達縣南。(6)位於甘肅省隴西縣之南。(7)位於雲南省會澤縣東南。也稱為「靈壁山」。(8)位於河北省薊縣西北。也稱為「盤山」。

2.戲曲劇目。水滸故事戲。鋪演楊雄妻潘巧雲因與和尚裴如海私通,而於翠屏山遭楊雄、石秀殺害。各地方戲亦多鋪演此劇。

1.山名:(1)位於河北省北京市昌平區西北。(2)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西。(3)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南。(4)位於陝西省旬邑縣治之南。也稱為「豳山」、「南岡」、「掛榜山」。(5)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南。(6)位於甘肅省隴西縣之南。(7)位於雲南省會澤縣東南。也稱為「靈壁山」。(8)位於河北省天津市薊州區西北。也稱為「盤山」。

2.戲曲劇目。水滸故事戲。鋪演楊雄妻潘巧雲因與和尚裴如海私通,而於翠屏山遭楊雄、石秀殺害。各地方戲亦多鋪演此劇。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昌平區」、「萬全區」、「旬邑縣」、「達川區」、「薊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蒗蕖

寧蒗彝族自治縣

縣名。位於雲南省永北縣東北。

縣名。位於雲南省永勝縣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勝縣」、「寧蒗彝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植物名:(1)香蒲科香蒲屬,香蒲的簡稱。參見「香蒲」條。(2)天南星科菖蒲屬,「白菖」或「菖蒲」、「蒲子」之古稱。參見「白菖」條。(3)蒲柳的簡稱。參見「蒲柳」條。

2.地名:(1)春秋時衛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長垣縣境。(2)春秋時晉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

3.姓。如清代有蒲松齡。

[]

1.植物名:(1)香蒲科香蒲屬,香蒲的簡稱。參見「香蒲」條。(2)天南星科菖蒲屬,「白菖」或「菖蒲」、「蒲子」之古稱。參見「白菖」條。(3)蒲柳的簡稱。參見「蒲柳」條。

2.地名:(1)春秋時衛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長垣縣境。(2)春秋時晉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市

3.姓。如清代有蒲松齡。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蒲坂

 

地名。位於今山西省永濟縣西蒲州。相傳虞舜在此建都,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西漢改稱為「蒲反」,東漢復舊,隋煬帝大業初併入河東縣。地當黃河轉折東流處,有風陵渡隔河與潼關相望,為河東通往關中的要衝。也作「蒲阪」。

地名。位於今山西省永濟市西蒲州。相傳虞舜在此建都,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西漢改稱為「蒲反」,東漢復舊,隋煬帝大業初併入河東縣。地當黃河轉折東流處,有風陵渡隔河與潼關相望,為河東通往關中的要衝。也作「蒲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蒲津

 

地名。位於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東岸,蒲津關的簡稱。

地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黃河東岸,蒲津關的簡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蒲關

 

地名。位於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東岸。為蒲津關的簡稱。

地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黃河東岸。為蒲津關的簡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戰國時越國都邑,漢朝改置縣,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任丘縣北四十四里鄚州鎮。

[]

地名。戰國時越國都邑,漢朝改置縣,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任丘市北四十四里鄚州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任丘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鄜縣

富縣

縣名。位於陝西省甘泉縣之南,宜川縣之西,瀕洛水西岸,舊為鄜州。

縣名。位於陝西省甘泉縣之南,宜川縣之西,瀕洛水西岸,舊為「鄜州」、「鄜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鄠縣:縣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瀕澇水東岸。

[]

鄠邑區地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瀕澇水東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鄠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縣名。漢代所治,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束鹿縣東南。

2.姓。如春秋時有孔子的弟子鄡單。

[]

1.縣名。漢代所治,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辛集市東南。

2.姓。如春秋時有孔子的弟子鄡單。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束鹿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鄢水

 

河川名。位於湖北省境內,源出南漳縣西的康狼山,東流至宜城縣南,後分為二支,各入漢水。

河川名。位於湖北省境內,源出南漳縣西的康狼山,東流至宜城市南,後分為二支,各入漢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銀山

 

1.山名:(1) 位於河北省昌平縣東北,因山石盡白而得名。(2) 位於江蘇省鎮江縣西江畔,因與金山相對而得名。也稱為「蒜山」。(3) 位於四川省資中縣東南,因形如銀錠而得名。(4) 位於湖北省陽新縣,產錳礦,清季由漢冶萍公司開採。

2.一種冥器。用銀紙糊成如山石的形狀。

3.白浪滔天,其形如山。唐.張繼〈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詩:「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宋.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詩二首之二:「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裡看青山。」

1.山名:(1) 位於河北省北京市昌平區東北,因山石盡白而得名。(2)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江畔,因與金山相對而得名。也稱為「蒜山」。(3) 位於四川省資中縣東南,因形如銀錠而得名。(4) 位於湖北省陽新縣,產錳礦,清季由漢冶萍公司開採。

2.一種冥器。用銀紙糊成如山石的形狀。

3.白浪滔天,其形如山。唐.張繼〈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詩:「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宋.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詩二首之二:「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裡看青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昌平區」、「鎮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銀川市

 

城市名。寧夏省省會,舊稱為「寧夏」。位於寧夏平原的中央,是該省農業、交通中心,並為漢、蒙交易中心。自包蘭鐵路完成後,遂發展成重要的工、商業都市。

城市名。寧夏省省會,舊稱為「寧夏」。位於寧夏平原的中央,是該省農業、交通中心,並為漢、蒙交易中心。自包蘭鐵路完成後,遂發展成重要的工、商業都市。今是中國大陸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銀川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河川名。即洛河。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雒南縣冢嶺山,流經河南省鞏縣注入黃河。

2.姓。如明代有雒僉。

[]

1.河川名。即洛河。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洛南縣冢嶺山,流經河南省鞏義市注入黃河。

2.姓。如明代有雒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洛南縣」、「鞏義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鳴沙縣

 

縣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四.陝西一三.沙州衛》:「敦煌廢縣:今衛治。漢縣,為敦煌郡治。……。後周改縣為鳴沙縣。隋大業中,復曰敦煌。」

縣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四.陝西一三.沙州衛》:「敦煌廢縣:今衛治。漢縣,為敦煌郡治。……。後周改縣為鳴沙縣。隋大業中,復曰敦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敦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盛物的器具。《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喜,遂行,購鶉盈儋,復入郡。」

2.儋縣:縣名。隸屬大陸地區海南特別行政區,在海南島西岸。

3.姓。如周代有儋翩。

[]

1.盛物的器具。《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喜,遂行,購鶉盈儋,復入郡。」

2.儋州市:縣名。隸屬大陸地區海南省,在海南島西岸。

3.姓。如周代有儋翩。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儋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劍池

 

湖泊名:(1)位於江蘇省吳縣虎丘山。相傳因秦始皇以劍擊虎,誤中於石,陷為池而得名。(2)位於江西省豐城縣西南三十里。相傳晉時雷煥於此得龍泉、太阿雙劍。

湖泊名:(1)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相傳因秦始皇以劍擊虎,誤中於石,陷為池而得名。(2)位於江西省豐城市西南三十里。相傳晉時雷煥於此得龍泉、太阿雙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蘇州市」、「豐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嶓冢

 

山名:(1) 在陝西省寧羌縣北,東漢水的發源地。也稱為「嶓山」。(2) 在甘肅省天水縣西南,西漢水的發源地。也稱為「兌山」。

山名:(1) 在陝西省寧強縣北,東漢水的發源地。也稱為「嶓山」。(2) 在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西南,西漢水的發源地。也稱為「兌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寧強縣」、「天水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天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廣武

 

1.山名。在河南省鄭州滎陽縣西二十里。

2.縣名。位河南省開封縣西北,介於黃河與隴海鐵路之間,舊名河陰縣。

3.鄉鎮名。位於山西省代縣北六十里,地勢廣延,為南北通衢。

1.山名。在河南省鄭州滎陽市西二十里。

2.縣名。位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西北,介於黃河與隴海鐵路之間,舊名河陰縣。

3.鄉鎮名。位於山西省代縣北六十里,地勢廣延,為南北通衢。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祥符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遵義縣

播州區

地名。在今貴州省遵義縣。

地名。在今貴州省遵義縣。遵義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播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潁川

 

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晉移治許昌,為今河南省許昌縣東北。唐廢郡,改曰許州。

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晉移治許昌,為今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東北。唐廢郡,改曰許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禹州市」、「建安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潁水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登封縣西境的潁谷,東南流經河南、安徽,至西正陽關入淮河。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

登封市西境的潁谷,東南流經河南、安徽,至西正陽關入淮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登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潮安縣

潮安區

1.地名。大陸地區廣東省舊府名,今潮安縣為其舊治。

2.鄉鎮名。位於屏東縣,面積四十二點四三三一平方公里。因先人自大陸潮州移居至此,為紀念故鄉而命名為潮州。

1.地名。大陸地區廣東省舊府名,今潮州市潮安區為其舊治。

2.鄉鎮名。位於屏東縣,面積四十二點四三三一平方公里。因先人自大陸潮州移居至此,為紀念故鄉而命名為潮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潮安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潮音洞

 

地名。在浙江省定海縣,普陀山紫竹林內,由山石裂罅而成二門,奔濤衝入,發出有如眾僧誦經的潮聲,故稱為「潮音洞」。

地名。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普陀山紫竹林內,由山石裂罅而成二門,奔濤衝入,發出有如眾僧誦經的潮聲,故稱為「潮音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定海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潯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省桂平縣東,為黔、鬱二江合流的總稱,流經平南、藤縣,至蒼梧再會合桂江,改稱為「西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東,為黔、鬱二江合流的總稱,流經平南、藤縣,至蒼梧再會合桂江,改稱為「西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桂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澄邁縣

 

縣名。位於海南島特別行政區瓊山縣西南,島境之北。因境內有澄江與邁山而得名。產稻、可可、橡膠等經濟作物,沿海有漁港。

縣名。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西南,島境之北。因境內有澄江與邁山而得名。產稻、可可、橡膠等經濟作物,沿海有漁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瓊山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澎浪磯

 

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縣,北與小孤山相對。也稱為「彭郎磯」。

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北與小孤山相對。也稱為「彭郎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柴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ㄈㄣˊ)

 

[]

1.水邊、岸邊。《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漢.毛亨.傳:「濆,涯。」

2.河川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是汝水的支流。

[]

1.水邊、岸邊。《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漢.毛亨.傳:「濆,涯。」

2.河川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是汝水的支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郾城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瘦西湖

 

湖泊名。位於江蘇省江都縣城北。因隋煬帝開鑿運河而成。湖身狹長曲折,兩岸花木疏秀,風景秀麗,可與西湖相媲美,故稱為「瘦西湖」。沿湖有五亭橋、香影廊、長堤春柳等名勝。

湖泊名。位於江蘇省江都市城北。因隋煬帝開鑿運河而成。湖身狹長曲折,兩岸花木疏秀,風景秀麗,可與西湖相媲美,故稱為「瘦西湖」。沿湖有五亭橋、香影廊、長堤春柳等名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盤山

 

山名。位於河北省薊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名「四正山」。因山勢峻削,必須盤旋而登,故稱為「盤山」。或一說因三國時魏田盤隱居於此,故稱為「田盤山」,簡稱為「盤山」。形勢雄秀,為平東第一名勝。也稱為「翠屏山」。

山名。位於河北省天津市薊州區西北二十五里,舊名「四正山」。因山勢峻削,必須盤旋而登,故稱為「盤山」。或一說因三國時魏田盤隱居於此,故稱為「田盤山」,簡稱為「盤山」。形勢雄秀,為平東第一名勝。也稱為「翠屏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薊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磐石縣

磐石市

縣名。位於吉林省境之南,與安東省交界,有吉海鐵路經過。農產品以高粱、大豆、玉米、稻為主。簡稱為「磐石」。

地名。位於吉林省境之南,與安東省交界,有吉海鐵路經過。農產品以高粱、大豆、玉米、稻為主。簡稱為「磐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磐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長清縣境。

[]

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清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稷下

 

地名。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北,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

地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北,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淄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蓬萊縣

蓬萊市

縣名。位於山東省山東半島極北角,瀕臨渤海,與遼東半島的老鐵山頭遙對,為渤海門戶。城北有蓬萊閣,是著名勝地。

地名。位於山東省山東半島極北角,瀕臨渤海,與遼東半島的老鐵山頭遙對,為渤海門戶。城北有蓬萊閣,是著名勝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蓬萊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蝦蟆陵

 

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南方的咸寧縣。參見「下馬陵」條。

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和平門內。參見「下馬陵」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董仲舒墓」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下馬陵

 

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南方的咸寧縣。因漢代學者董仲舒埋葬於此,其學生門人至此皆下馬以示追念。故本地稱為「下馬陵」。但下馬音似蝦蟆,後人語訛誤為「蝦蟆陵」。在唐代以出名妓及美酒而聞名。

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和平門內。因漢代學者董仲舒埋葬於此,其學生門人至此皆下馬以示追念。故本地稱為「下馬陵」。但下馬音似蝦蟆,後人語訛誤為「蝦蟆陵」。在唐代以出名妓及美酒而聞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董仲舒墓」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衛河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輝縣西北蘇門山百泉,東北流經河北、山東二省,至山東臨清縣與運河會。也稱為「永濟渠」。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輝縣市西北蘇門山百泉,東北流經河北、山東二省,至山東臨清縣與運河會。也稱為「永濟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輝縣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諸暨縣

諸暨市

縣名。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南、浦陽江西北岸,浙贛鐵路經此。因境內有諸山、暨浦而得名。

地名。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南、浦陽江西北岸,浙贛鐵路經此。因境內有諸山、暨浦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諸暨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魯地。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縣一帶。

[]

地名。春秋時魯地。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城市一帶。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鄒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國名。曼姓。周時所建。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鄧縣,後為楚所滅。《說文解字.邑部》:「鄧,曼姓之國,今屬南陽。」

2.地名:(1) 春秋時魯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汶河以南,運河以北一帶。《左傳.隱公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晉.杜預.注:「鄧,魯地。」(2) 春秋時蔡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東南。(3) 戰國時魏邑,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孟縣西南。《史記.卷五.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里,並六國時魏邑也。」

3.姓。如三國時魏國有鄧艾,清代有鄧廷楨。

[]

1.國名。曼姓。周時所建。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鄧州市,後為楚所滅。《說文解字.邑部》:「鄧,曼姓之國,今屬南陽。」

2.地名:(1) 春秋時魯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汶河以南,運河以北一帶。《左傳.隱公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晉.杜預.注:「鄧,魯地。」(2) 春秋時蔡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東南。(3) 戰國時魏邑,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孟州市西南。《史記.卷五.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里,並六國時魏邑也。」

3.姓。如三國時魏國有鄧艾,清代有鄧廷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鄧州市」、「郾城區」、「孟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周邑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鞏縣西南。

[]

地名。春秋時周邑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鞏義市西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鞏義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國名。夏禹之後封於此,春秋時為莒所滅。其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嶧縣境。

2.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睢縣境。

[]

1.國名。夏禹之後封於此,春秋時為莒所滅。其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境。

2.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睢縣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嶧山

 

地名:(1) 在山東省鄒縣東南。也稱為「邾嶧山」、「鄒嶧山」。(2) 在江蘇省邳縣西南。所產梧桐,適於製琴。也稱為「邳嶧」、「葛嶧」、「距山」、「嶧陽」。

地名:(1) 在山東省鄒城市東南。也稱為「邾嶧山」、「鄒嶧山」。(2) 在江蘇省邳州市西南。所產梧桐,適於製琴。也稱為「邳嶧」、「葛嶧」、「距山」、「嶧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鄒城市」、「邳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閬中縣

閬中市

縣名。位於四川省,嘉陵江北岸。地扼四川、陝西、甘肅三省交通之樞紐,為川北重鎮。農產以稻、小麥、甘薯、油桐為主,並以產醋著名。

地名。位於四川省,嘉陵江北岸。地扼四川、陝西、甘肅三省交通之樞紐,為川北重鎮。農產以稻、小麥、甘薯、油桐為主,並以產醋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閬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霅溪

 

河川名。在浙江省吳興縣治南。苕溪、前溪、餘不溪、宵溪會合後方稱為「霅溪」,東北流入太湖。

河川名。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南。苕溪、前溪、餘不溪、宵溪會合後方稱為「霅溪」,東北流入太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吳興縣」、「吳興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震澤

 

1.太湖的別名。參見「太湖」條。《書經.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漢.孔安國.傳:「震澤,吳南大湖名。」

2.縣名。位於江蘇省,清雍正二年置縣,民國後併入吳江縣。

3.鄉鎮名。位於江蘇省吳江縣西南八十五里。

1.太湖的別名。參見「太湖」條。《書經.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漢.孔安國.傳:「震澤,吳南大湖名。」

2.縣名。位於江蘇省,清雍正二年置縣,民國後併入吳江縣。在今中國大陸吳江縣為蘇州市吳江區。

3.鄉鎮名。位於今中國大陸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八十五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吳江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餘姚縣

餘姚市

縣名。位於浙江省紹興縣之東,瀕姚江北岸,滬杭甬鐵路南段經此。今大陸地區改作余姚縣。

地名。位於浙江省紹興縣之東,瀕姚江北岸,滬杭甬鐵路南段經此。今大陸地區改作余姚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餘姚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歷下

 

1.地名。春秋時齊國都邑,位於今山東省歷城縣西。

2.位於山東省歷城縣大明湖西畔的亭子。面山背湖,風景絕佳,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老殘遊記》第二回:「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1.地名。春秋時齊國都邑,位於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

2.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大明湖西畔的亭子。面山背湖,風景絕佳,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老殘遊記》第二回:「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歷城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歷山

 

山名。相傳舜初耕於此。歷山所在的說法很多:(1) 位於山西省永濟縣東南,又名雷首山、歷觀,上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2) 位於山西省翼城東南,上有舜王坪。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唐.張守節.正義。(3) 位於山東省歷城縣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也稱為「歷山」、「千佛山」。(4) 位於山東省濮縣東南,上有陶墟,相傳舜耕陶於此。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注》。(5) 位於浙江省餘姚縣西北,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

山名。相傳舜初耕於此。歷山所在的說法很多:(1)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東南,又名雷首山、歷觀,上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2) 位於山西省翼城縣東南,上有舜王坪。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唐.張守節.正義。(3)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也稱為「歷山」、「千佛山」。(4) 位於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城鎮東南,上有陶墟,相傳舜耕陶於此。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注》。(5) 位於浙江省餘姚市西北,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翼城縣」、「歷城區」、「范縣」、「餘姚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濮县县」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ㄕㄥˊ)

 

[]

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西北古齊城外,西北流經博興縣東南,注入時水。

[]

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西北古齊城外,西北流經博興縣東南,注入時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淄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澠池縣

 

縣名。位於河南省西北,東鄰新安縣,北臨黃河與山西省桓曲縣相望。內有隴海鐵路經過,農產以麥、豆、高粱等為主。縣北有仰韶村,地下多古代遺物。大陸地區已將其廢除,併入東境千秋鎮新設的義馬市。

縣名。位於河南省西北,東鄰新安縣,北臨黃河與山西省垣曲縣相望。內有隴海鐵路經過,農產以麥、豆、高粱等為主。縣北有仰韶村,地下多古代遺物。大陸地區已將其廢除,併入東境千秋鎮新設的義馬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垣曲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堤防。《說文解字.水部》:「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

2.水邊、岸邊。《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文選.潘岳.秋興賦》:「泉涌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

3.河川名。即澨水。源出於今大陸地區湖北省京山縣的潼泉山,東流入漢水。

[]

1.堤防。《說文解字.水部》:「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

2.水邊、岸邊。《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文選.潘岳.秋興賦》:「泉涌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

3.河川名。即澨水。源出於今大陸地區湖北省京山市的潼泉山,東流入漢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京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細小的水流。《文選.郭璞.江賦》:「綱絡群流,商搉涓澮。」唐.李善.注:「涓澮,小流也。」

2.河川名:(1)澮水。源出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下,西南流至新絳縣注入汾河。(2)澮河。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永城縣西北,流經安徽省宿縣,注入淮水。

[]

1.細小的水流。《文選.郭璞.江賦》:「綱絡群流,商搉涓澮。」唐.李善.注:「涓澮,小流也。」

2.河川名:(1)澮水。源出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下,西南流至新絳縣注入汾河。(2)澮河。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永城市西北,流經安徽省宿縣,注入淮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遼河

 

河川名。源頭有三:一、新遼河源自大興安嶺南麓。二、西遼河源自熱河省承德縣北方的老圖山。三、東遼河源自吉林省哈達山。新遼河與西遼河先於遼北省遼源市匯合後,再南流至遼北省孤榆樹與東遼河匯流,而由遼寧省盤山縣注入遼東灣。全長一千四百三十公里。

河川名。源頭有一、正源為西遼河南源的老哈河,發源於河北省平泉縣的光頭山,西遼河北源西拉木倫河出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西南的白岔山。

二、東遼河源出吉林省東遼縣薩哈嶺;東、西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古榆樹附近匯合後稱遼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遼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春秋時齊邑,秦漢時改置縣。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臨漳縣境內。

2.姓。如漢代有鄴鳳。

[]

1.地名。春秋時齊邑,秦漢時改置縣。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境內。

2.姓。如漢代有鄴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鄴」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錢塘江

 

河川名。位於浙江省杭州縣城以南的浙江下游,稱為「錢塘江」。江水曲折迴繞,故也稱為「曲江」。

河川名。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以南的浙江下游,稱為「錢塘江」。江水曲折迴繞,故也稱為「曲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杭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錦江

 

河川名:(1) 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發源於郫縣,為岷江的支流,東流至華陽縣,與郫江會合。四川人以此水洗錦則顏色鮮明,故稱為「錦江」。位於華陽城內的部分,也稱為「內江」。(2)韓國的大河,發源於全羅北道東部的蘆嶺山脈,向北流至忠清北道西南部與報青川匯流,再向西南流入忠清南道,注入黃海,全長四一公里。兩岸農業發達,為韓國的寶庫。

河川名:(1) 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發源於成都市郫都區,為岷江的支流,東流至華陽縣,與郫江會合。四川人以此水洗錦則顏色鮮明,故稱為「錦江」。位於華陽城內的部分,也稱為「內江」。(2)韓國的大河,發源於全羅北道東部的蘆嶺山脈,向北流至忠清北道西南部與報青川匯流,再向西南流入忠清南道,注入黃海,全長四一公里。兩岸農業發達,為韓國的寶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郫都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郫縣

郫都區

1.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縣西。

2.縣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岷江支流東岸。

1.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

2.縣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岷江支流東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濟源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閿鄉

 

縣名。位於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陝西潼關,北渡黃河即山西省境。隴海鐵路經此。

縣名。位於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陝西潼關,北渡黃河即山西省境。隴海鐵路經此。今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撤銷此縣,原縣地併入靈寶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寶靈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參見「霍亂」條。

2.山名。即衡山。位於大陸地區湖南省衡山縣西,為五嶽中的南嶽。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十.山澤》:「南方衡山,一名霍山。」

3.國名。周武王之弟叔處的封地,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霍縣西南。

4.姓。如漢代有霍去病。

[]

1.參見「霍亂」條。

2.山名。即衡山。位於大陸地區湖南省衡山縣西,為五嶽中的南嶽。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十.山澤》:「南方衡山,一名霍山。」

3.國名。周武王之弟叔處的封地,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霍州市西南。

4.姓。如漢代有霍去病。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霍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鴛鴦湖

 

湖泊名:(1)位於大陸地區浙江省嘉興縣南,由長水塘諸水滙合而成,為遊覽勝地。(2)位於臺灣北部雪山山脈內,列於雪白山主峰,唐穗山、四周山之間,西丘斯山之側。長約五百七十五公尺,寬約二百公尺。因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已被列入自然保留區。

湖泊名:(1)位於大陸地區浙江省嘉興市南,由長水塘諸水滙合而成,為遊覽勝地。(2)位於臺灣北部雪山山脈內,列於雪白山主峰,唐穗山、四周山之間,西丘斯山之側。長約五百七十五公尺,寬約二百公尺。因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已被列入自然保留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嘉興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鴨綠江

 

河川名。位於遼寧省東南邊。源出松江省長白山南麓,西南流至安東省安東市入黃海。長七百九十公里,為中韓界河。水色綠如鴨頭,故稱為「鴨綠江」。也作「鴨淥水」。

河川名。鴨綠江發源於中國吉林省東南,中朝邊境長白山主峰南麓海拔2300米處的長白山天池,然後流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臨江市、集安市、遼寧省的丹東市,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附近入黃海北部的西朝鮮灣。長七百九十公里,為中韓界河。水色綠如鴨頭,故稱為「鴨綠江」。也作「鴨淥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鴨綠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口

龍口市

1.龍的嘴巴。

2.地名。在山東省黃縣西渤海沿岸,民國三年自闢商埠。

1.龍的嘴巴。

2.地名。在山東省龍口市西渤海沿岸,民國三年自闢商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龍口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山

 

1.郡名。位於韓國京城西南,為京釜、京義兩鐵路的分歧點。

2.山名:(1) 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2) 在山西省渾源縣西南。(3) 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4) 在熱河省朝陽縣東南。(5) 在南非共和國的角省與納塔耳省之間,為南部非洲第一高峰。

1.地名。位於大韓民國首爾西南,為京釜、京義兩鐵路的分歧點。

2.山名:(1) 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2) 在山西省渾源縣西南。(3) 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4)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東南。(5) 是南非境內的一座山脈,其西邊有那米比沙漠以及喀拉哈里沙漠等,為南部非洲第一高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首爾」、「龍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井

 

1.地名。在浙江省杭縣西南,舊名龍泓。所產的龍井茶,向負盛名。

2.一種產於浙江省杭州龍井村的茶。馳名中外。參見「龍井茶」條。

1.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舊名龍泓。所產的龍井茶,向負盛名。

2.一種產於浙江省杭州市龍井村的茶。馳名中外。參見「龍井茶」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杭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目

 

1.帝王的眼睛。

2.龍眼樹果實的別稱。參見「龍眼」條。

3.湖泊名。在江蘇省鎮江縣。

1.帝王的眼睛。

2.龍眼樹果實的別稱。參見「龍眼」條。

3.湖泊名。在江蘇省鎮江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鎮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池

 

1.湖泊名:(1) 在四川省宜賓縣西南。(2) 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龍池,下曰鳳池。

1.湖泊名:(1) 在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西南。(2) 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龍池,下曰鳳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敘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門山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南。(2)在山西省運城市轄河津市、陝西省渭南市韓城縣之間。舊傳大禹所鑿。(3)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中部。(4)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北,為塞北控扼要地。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南。(2)在山西省運城市轄河津市、陝西省渭南市韓城縣之間。舊傳大禹所鑿。(3)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中部。(4)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北,為塞北控扼要地。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龍城

 

地名:(1) 匈奴諸長大會祭祀的地方。見《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2) 在今熱河省朝陽縣治。前燕、後燕、北燕建都於此。

地名:(1) 匈奴諸長大會祭祀的地方。見《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2)朝陽市,中國遼寧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後燕和北燕國都。(3)常州市,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4)柳州市,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5)太原市,中國山西省的省會。(6)天水市,中國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7)諸城市,中國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龍城」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濟水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南流注入黃河。也稱為「沇水」。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南流注入黃河。也稱為「沇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濟源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獲鹿縣

鹿泉區

縣名。位於河北省石門市西北,介於正定縣與井陘之間。正太鐵路經此,境內出產精美的石器細工。今大陸地區將本縣廢去,改設鹿泉市。

縣名。位於河北省石門市西北,介於正定縣與井陘之間。正太鐵路經此,境內出產精美的石器細工。今大陸地區將本縣廢去,改設鹿泉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獲鹿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繁臺

 

地名。位於河南省開封縣東南。相傳為春秋時師曠吹臺,漢梁孝王時曾增築;後有繁姓居其側,故稱為「繁臺」。

地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相傳為春秋時師曠吹臺,漢梁孝王時曾增築;後有繁姓居其側,故稱為「繁臺」。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祥符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臨榆縣

 

縣名。位於河北省撫寧縣東。地據長城東端,扼北寧鐵路之中樞,城之東門即山海關。縣西南為秦皇島,是冬季不凍港。

縣名。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東。地據長城東端,扼北寧鐵路之中樞,城之東門即山海關。縣西南為秦皇島,是冬季不凍港。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山海關區」+《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榆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菊科菜薊族總苞片頂端常具各式芒刺的一些屬植物的泛稱,如「薊屬」、「虎頭薊屬」、「菜薊屬」等。大草本,葉緣有刺針,頭狀花序同型,於枝頂排成總狀,圓錐狀罕穗狀,紫紅或白色,小花全部為管狀花冠。約有三百種以上。

2.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薊縣。

3.姓。如漢代有薊子訓。

[]

1.菊科菜薊族總苞片頂端常具各式芒刺的一些屬植物的泛稱,如「薊屬」、「虎頭薊屬」、「菜薊屬」等。大草本,葉緣有刺針,頭狀花序同型,於枝頂排成總狀,圓錐狀罕穗狀,紫紅或白色,小花全部為管狀花冠。約有三百種以上。

2.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大陸地區天津市薊州區

3.姓。如漢代有薊子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薊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薊門

 

地名。在今河北省北平市德勝門外,舊時為邊防要地,今則為燕京八景之一。也稱為「薊邱」。

地名。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舊時為邊防要地,今則為燕京八景之一。也稱為「薊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國名。周的祖先公劉所立。通「邠」。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邠縣南。

[]

1.國名。周的祖先公劉所立。通「邠」。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彬州市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彬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鄹邑

 

地名。位於今山東省曲阜縣東南。春秋時魯邑,為孔子的故居。

地名。位於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春秋時魯邑,為孔子的故居。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曲阜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牛鞞:縣名。漢代時設置,約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簡陽縣東。《廣韻.平聲.支韻》:「鞞,牛鞞縣,在蜀。」

[]

牛鞞:縣名。漢代時設置,約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簡陽市東。《廣韻.平聲.支韻》:「鞞,牛鞞縣,在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簡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歸綏

呼和浩特

城市名。位於綏遠省境。參見「歸綏市」條。

城市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境。參見「呼和浩特市」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呼和浩特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歸綏市

呼和浩特市

城市名。位於綏遠省境,大黑河右岸,陰山南麓。地當平綏鐵路和綏新公路的交點,交通便利,商務繁盛。市區包括兩城:西南是舊城歸化,為商業區;東北則為新城綏遠,是政治區。

城市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境,大黑河右岸,陰山南麓。地當平綏鐵路和綏新公路的交點,交通便利,商務繁盛。市區包括兩城:西南是舊城歸化,為商業區;東北則為新城綏遠,是政治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呼和浩特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甓社湖

 

湖泊名。位於江蘇省高郵縣西北,與高郵湖相連,為淮水入長江的水道。

湖泊名。位於江蘇省高郵市西北,與高郵湖相連,為淮水入長江的水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高郵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鄧國屬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襄陽市東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七九.湖廣五.襄陽府》:「鄾城在府(襄陽府)東北十二里,古鄾子國。」

[]

地名。春秋時鄧國屬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東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七九.湖廣五.襄陽府》:「鄾城在府(襄陽府)東北十二里,古鄾子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襄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鎮南關

 

地名。位於廣西省憑祥縣西南,與越南交界,為廣西省通往越南的必經門戶,係邊防重地。關外有坡壘驛,即東漢馬援立銅柱處。民國四十二年中共改稱「睦南關」,五十四年又改稱「友誼關」。

地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與越南交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往越南的必經門戶,係邊防重地。關外有坡壘驛,即東漢馬援立銅柱處。民國四十二年中共改稱「睦南關」,五十四年又改稱「友誼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憑祥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雞鹿塞

 

地名。位於今蒙古境內磴口西北的哈薩格峽谷口。是古代貫通陰山南北的交通要衝。也稱為「雞塞」。

地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磴口西北的哈薩格峽谷口。是古代貫通陰山南北的交通要衝。也稱為「雞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蒙古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瀛臺

 

地名。在北平舊皇城西苑的太液池中。三面臨水,奇石森立,花樹芬鬱,清光緒間西太后曾幽德宗於此。

地名。在北京市舊皇城西苑的太液池中。三面臨水,奇石森立,花樹芬鬱,清光緒間西太后曾幽德宗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南海」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瓊山縣

 

縣名。為海南島特別行政區的縣治。位於海口市之南,南渡河之西,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產稻、甘蔗、香茅、荔枝、椰子等。

縣名。為海南島特別行政區的縣治。位於海口市之南,南渡河之西,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產稻、甘蔗、香茅、荔枝、椰子等。今為中國大陸地區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瓊山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瓊華島

 

島名。位於北平市的北海中。島上建有佛殿及白石佛塔,風景秀麗。也稱為「白塔山」「瓊島」、「瑤島」。

島名。位於北京市的北海中。島上建有佛殿及白石佛塔,風景秀麗。也稱為「白塔山」「瓊島」、「瑤島」。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海公園」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1.先父的祠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漢.何休.解詁:「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2.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荷澤縣西。

1.先父的祠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漢.何休.解詁:「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2.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荷澤市西。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荷澤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ㄌㄤˊ)

 

[]

不羹:地名。春秋時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陽縣東南。《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晉.杜預.注:「襄陽縣東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

不羹:地名。春秋時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陽市襄州區東南。《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晉.杜預.注:「襄陽縣東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襄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ㄑ一ㄠˊ)

 

[]

1.古代用以瞭望的樓臺。如:「譙樓」、「譙門」。

2.地名。曹操的故鄉。漢置縣,屬沛郡,三國魏置郡,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縣。

3.姓。如宋代有譙仲午。

[]

1.古代用以瞭望的樓臺。如:「譙樓」、「譙門」。

2.地名。曹操的故鄉。漢置縣,屬沛郡,三國魏置郡,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州市

3.姓。如宋代有譙仲午。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亳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鏡泊湖

 

湖泊名。位於牡丹江上游,松江省寧安縣的西南。海拔高度約四百三十公尺,屬於火山岩流阻塞河道而造成的堰塞湖。其面積近九十平方公里,並且富於良好的港灣,由於地形起伏,因此有許多突出湖面的岩石小島。湖水從北方出口瀉出,在當地形成負有盛名的吊水樓大瀑布,附近並有水力發電廠。湖區並有茂密的森林和多種野生生物,並產蛤蚌,珍珠十分出名。

湖泊名。位於牡丹江上游,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縣的西南。海拔高度約四百三十公尺,屬於火山岩流阻塞河道而造成的堰塞湖。其面積近九十平方公里,並且富於良好的港灣,由於地形起伏,因此有許多突出湖面的岩石小島。湖水從北方出口瀉出,在當地形成負有盛名的吊水樓大瀑布,附近並有水力發電廠。湖區並有茂密的森林和多種野生生物,並產蛤蚌,珍珠十分出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鏡泊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麗山

 

山名。在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為秦嶺的支脈,與藍田縣藍田山相連。周幽王死於此山下,秦始皇陵寢建於此。山麓有溫泉,唐明皇置溫泉宮,後改為華清宮。也作「驪山」。

山名。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南,為秦嶺的支脈,與藍田縣藍田山相連。周幽王死於此山下,秦始皇陵寢建於此。山麓有溫泉,唐明皇置溫泉宮,後改為華清宮。也作「驪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潼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寶昌縣

太僕寺旗

縣名。位於察哈爾省中南部,多倫縣西南。因在其境內發現土城,且有碑文記載此城為元時寶昌城,故稱為「寶昌縣」。

縣名。位於察哈爾省中南部,多倫縣西南。因在其境內發現土城,且有碑文記載此城為元時寶昌城,故稱為「寶昌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原寶昌縣故地更名為「太僕寺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太僕寺旗」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寶雞縣

陳倉區

縣名。位於陝西省西南,渭水北岸,隴海鐵路經過此地。此地在古代因有陳寶雞鳴之瑞,故稱為「寶雞縣」。西南有益門鎮、大散關、煎茶坪,因此是控制川、蜀的要地。

縣名。位於陝西省西南,渭水北岸,隴海鐵路經過此地。此地在古代因有陳寶雞鳴之瑞,故稱為「寶雞縣」。西南有益門鎮、大散關、煎茶坪,因此是控制川、蜀的要地。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原寶雞縣故地更名為「陳倉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寶雞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臚濱縣

滿洲里市

縣名。屬興安省(現歸屬黑龍江省),位於呼倫池西北,因地處臚朐河濱而得名,是中東鐵路北段(今大陸地區稱濱洲鐵路)最西的終點站。與西伯利亞相鄰,且當中東鐵路入境之處,扼中、俄交通要衝,為邊境重鎮,工業頗為發達。舊稱為「滿洲里」。

縣名。屬興安省(現歸屬黑龍江省),位於呼倫池西北,因地處臚朐河濱而得名,是中東鐵路北段(今大陸地區稱濱洲鐵路)最西的終點站。與西伯利亞相鄰,且當中東鐵路入境之處,扼中、俄交通要衝,為邊境重鎮,工業頗為發達。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原臚濱縣故地更名為「滿洲里市」。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滿州里」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有東西二源,東源出大陸地區湖北省黃安縣,西源出河南省羅山縣,二源至黃陂縣合而南流,注入長江。

[]

河川名。有東西二源,東源出大陸地區湖北省黃岡市轄紅安縣,西源出河南省羅山縣,二源至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合而南流,注入長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紅安縣」、「黃陂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蘭臺

 

1.漢代宮中藏書的地方。西漢以御史中丞掌管,東漢置蘭臺令史,典校圖籍,治理文書。唐代為祕書省的別稱,掌圖書祕籍。《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唐.白居易〈祕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也稱為「蘭省」。

2.術數用語。相術家稱人的鼻翼為「蘭臺」。

3.地名。位於湖北省鍾祥縣東。

1.漢代宮中藏書的地方。西漢以御史中丞掌管,東漢置蘭臺令史,典校圖籍,治理文書。唐代為祕書省的別稱,掌圖書祕籍。《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唐.白居易〈祕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也稱為「蘭省」。

2.術數用語。相術家稱人的鼻翼為「蘭臺」。

3.地名。位於湖北省鍾祥市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鍾祥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周文王所都,故址位於今大陸地區陝西省鄠縣東。

2.姓。如宋代有酆去奢。

[]

1.地名。周文王所都,故址位於今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東。

2.姓。如宋代有酆去奢。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鄠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灕江

 

河川名。源出廣西省興安縣陽關山,與湘水同源,至興安縣北乃分為二流,灕水西南流至桂林為桂江。又南流與潯江合,東流為西江。也稱為「灕水」。

河川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發源於桂林市資源縣貓兒山,與湘水同源,至興安縣北乃分為二流,灕水西南流至桂林為桂江。又南流與潯江合,東流為西江。也稱為「灕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灕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鰼水縣

習水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習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靈武縣

靈武市

縣名。位於寧夏省東南部,瀕黃河東岸,為附近的農產集散地。舊為靈州所在。

縣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東南部,瀕黃河東岸,為附近的農產集散地。舊為靈州所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靈武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靈渠

 

運河名。位廣西省興安縣西。秦始皇時(西元前219)由史祿負責開鑿而成。渠長六十公里,寬十五公尺,深數尺,為世界最早的等高運河,也是世界第一條人工運河。

運河名。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西。秦始皇時(西元前219)由史祿負責開鑿而成。渠長六十公里,寬十五公尺,深數尺,為世界最早的等高運河,也是世界第一條人工運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靈渠」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靈鷲山

 

山峰名。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釋尊曾在此說法。後亦用於泛稱佛教聖地,如浙江杭縣的飛來峰稱為「靈鷲」。也稱為「靈山」、「靈嶽」、「鷲嶺」、「鷲山」。

山峰名。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釋尊曾在此說法。後亦用於泛稱佛教聖地,如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旁的飛來峰稱為「靈鷲」。也稱為「靈山」、「靈嶽」、「鷲嶺」、「鷲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飛來峰」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鱷溪

 

河川名。在廣東省潮安縣城東北,唐代時有鱷魚為害,韓愈曾作文驅之。也作「惡溪」。

河川名。在廣東省潮州市轄潮安區東北,唐代時有鱷魚為害,韓愈曾作文驅之。也作「惡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潮安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驪山

 

山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的東南。周幽王死於山下,秦始皇葬於此,山下有溫泉,唐明皇置溫泉宮,後改名為華清宮。也稱為「麗山」、「麗戎之山」。

山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東南。周幽王死於山下,秦始皇葬於此,山下有溫泉,唐明皇置溫泉宮,後改名為華清宮。也稱為「麗山」、「麗戎之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潼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驪戎

 

國名。周時國名,姬姓,男爵,故城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

國名。周時國名,姬姓,男爵,故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潼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鬱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省,北源為右江,也稱為「西洋江」;南源為左江,也稱為「麗水」。兩源流至廣西省邕寧縣會合後稱為「鬱江」。東北流至桂平縣東,與黔江會合,至此又通稱鬱江為「左江」,黔江為「右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源為右江,也稱為「西洋江」;南源為左江,也稱為「麗水」。兩源流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會合後稱為「鬱江」。東北流至桂平市東,與黔江會合,至此又通稱鬱江為「左江」,黔江為「右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區」、「桂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灩澦堆

 

地名。在四川省奉節縣東十里瞿塘峽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勢湍急,湍成漩渦,往往為舟行之患。也稱為「英武石」。

地名。在重慶市奉節縣東十里瞿塘峽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勢湍急,湍成漩渦,往往為舟行之患。也稱為「英武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奉節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東莞:縣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江下游。

[]

東莞:地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江下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東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白天。如:「白晝」、「晝伏夜出」。

2.地名。春秋齊邑,故址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西北。

[]

1.白天。如:「白晝」、「晝伏夜出」。

2.地名。春秋齊邑,故址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西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淄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得勝口

 

地名:(1) 在河北省安次縣南,位於永定河南岸。(2) 在山西省大同縣北,為外長城的重要關口。

地名:(1) 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南,位於永定河南岸。(2) 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北,為外長城的重要關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次區」、「大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御河

 

1.御用的河道。

2.河川名:(1) 源出察哈爾省陶林縣東,經豐鎮,入得勝口,注於桑乾河。(2) 在山西省大同縣東北。(3)玉泉的別名,參見「玉泉」條。

1.御用的河道。

2.河川名:(1) 源出今中國大陸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經豐鎮,入得勝口,注於桑乾河。(2) 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東北。(3)玉泉的別名,參見「玉泉」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陶林縣」、「大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玉泉

 

1.舌下津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2.一種墨。金.元好問〈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竈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3.河川名:(1) 出北平西北玉泉山下,也稱為「玉河」、「御河」。(2) 在福建省長汀縣東,流為瀑布,其地產茶,號「玉泉茶」。

4.泉水之美稱。其處有三:(1) 在浙江省杭縣西清蓮寺中。(2) 在陝西省華陰縣南華山上。(3) 在河南省源縣東一里,即玉川井。

1.舌下津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2.一種墨。金.元好問〈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竈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3.河川名:(1) 北京市西北玉泉山下,也稱為「玉河」、「御河」。(2) 在福建省長汀縣東,流為瀑布,其地產茶,號「玉泉茶」。

4.泉水之美稱。其處有三:(1) 今中國大陸地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清蓮寺中。(2) 在陝西省華陰市南華山上。(3) 在河南省濟源市東一里,即玉川井。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杭縣」、「華陰市」、「濟源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玉川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康定縣

康定市

縣名。西康省省會,舊稱為「打箭爐」。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是川、藏間的交通要衝。

縣名。西康省省會,舊稱為「打箭爐」。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是川、藏間的交通要衝。今中國大陸地區改為康定市併入四川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康定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庾嶺

 

山名。位於江西省大庾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大庾嶺」。

山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轄大余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大庾嶺」。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余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庾嶺

 

山名。位於江西省大庾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

 

山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轄大余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余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梅嶺

 

山名:(1) 在江西省寧都縣東北。因多梅樹,故稱為「梅嶺」。也稱為「修嶺」。(2)大庾嶺的別名。參見「大庾嶺」條。因多梅,故又名梅嶺。(3) 在江西省新建縣西的西山。相傳為漢梅福修道之處,上有梅仙壇。(4) 在江西省蓮花縣。(5) 在福建省閩侯縣北。(6) 在福建省崇安縣東南。(7) 在福建省詔安縣東南的海濱。(8) 在浙江省壽昌縣西南。也稱為「梅峰」

山名:(1) 在江西省寧都縣東北。因多梅樹,故稱為「梅嶺」。也稱為「修嶺」。(2)大庾嶺的別名。參見「大庾嶺」條。因多梅,故又名梅嶺。(3) 在江西省新建縣西的西山。相傳為漢梅福修道之處,上有梅仙壇。(4) 在江西省蓮花縣。(5) 在福建省閩侯縣北。(6)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7) 在福建省詔安縣東南的海濱。(8) 在浙江省壽昌縣西南。也稱為「梅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夷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張垣市

張家口市

城市名。察哈爾省省會,舊稱張家口,在省境南部。為歸綏的東口,居庸關的北口,故也稱為「北口」。是外長城出入的要衝,為平綏鐵路和張庫、張多公路的交點,全省陸路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也是漢、蒙貿易中心。舊稱經此輸入的皮貨為「北口貨」。今有食品、製革、紡織、機械等工業。

城市名。察哈爾省省會,舊稱張家口,在省境南部。為歸綏的東口,居庸關的北口,故也稱為「北口」。是外長城出入的要衝,為平綏鐵路和張庫、張多公路的交點,全省陸路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也是漢、蒙貿易中心。舊稱經此輸入的皮貨為「北口貨」。今有食品、製革、紡織、機械等工業。今中國大陸地區已廢除此縣名,原張垣市故地改設張家口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張家口市」

國語辭典簡編本

 

地名用字。如桃園縣復興鄉有阿坶坪。

地名用字。如桃園市復興里有阿坶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復源宮 (阿姆坪)

國語辭典簡編本

 

1.平廣的地方。例草坪 

2.地名用字。如桃園縣復興鄉的阿姆坪。

3.量詞。日本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一坪合3.30579平方公尺,2934坪為一甲。臺灣目前民間仍沿用之。

1.平廣的地方。例草坪 

2.地名用字。如桃園市復興里的阿姆坪。

3.量詞。日本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一坪合3.30579平方公尺,2934坪為一甲。臺灣目前民間仍沿用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復源宮 (阿姆坪)

國語辭典簡編本

 

地名用字。如臺北市的西門町和東門町、大陸地區雲南省的畹町鎮。

地名用字。如臺北市的西門町和東門町、大陸地區雲南省的畹町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畹町市」

國語辭典簡編本

 

1.古地名。即今河南省陝縣。

2.陝西省的簡稱。例陝北

1.古地名。即今河南省陝州區

2.陝西省的簡稱。例陝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陝州區」

國語辭典簡編本

泰山

 

1.五嶽中的東嶽,位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例登泰山而小天下 岱山、岱宗、岱嶽、頂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別稱。

3.泰山電影中的男主角。原為「人猿泰山」小說中的主角,因深受歡迎而改拍成電影。敘述其在叢林中被人猿撫養長大及冒險活動的過程。§Tarzan例泰山是叢林冒險英雄的代表。

1.五嶽中的東嶽,位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市北。例登泰山而小天下 岱山、岱宗、岱嶽、頂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別稱。

3.泰山電影中的男主角。原為「人猿泰山」小說中的主角,因深受歡迎而改拍成電影。敘述其在叢林中被人猿撫養長大及冒險活動的過程。§Tarzan例泰山是叢林冒險英雄的代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泰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泰山

 

1.山名。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也稱為「岱山」、「岱宗」、「岱嶽」、「頂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別稱。語出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上.泰山》:「玄宗見鎰官位騰跳,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優人黃幡綽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為泰山。」

1.山名。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市北,為五嶽中的東嶽。也稱為「岱山」、「岱宗」、「岱嶽」、「頂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別稱。語出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上.泰山》:「玄宗見鎰官位騰跳,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優人黃幡綽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為泰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泰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陝縣,周初為周公、召公分治的界限。

2.大陸地區陝西省的簡稱。如:「陝北」。

3.姓。如明代有陝通。

[]

1.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陝州區,周初為周公、召公分治的界限。

2.大陸地區陝西省的簡稱。如:「陝北」。

3.姓。如明代有陝通。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陝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用字。如臺北市的西門町和東門町,大陸地區雲南省的畹町鎮。

[]

地名用字。如臺北市的西門町和東門町,大陸地區雲南省的畹町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畹町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八公山

 

山名:(1)在安徽省和縣北。相傳有八仙人在此下棋飲酒,故稱為「八公山」。(2)在安徽省鳳陽縣東南肥水之北。世傳淮南王劉安嘗於此遇八公。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肥水注》。相傳前秦苻堅於淝水之戰時,登壽陽城望此山草木皆以為晉兵,乃大敗。也稱為「北山」。(3)在安徽省巢縣西北。也稱為「紫金山」。

山名:(1)在安徽省和縣北。相傳有八仙人在此下棋飲酒,故稱為「八公山」。(2)在安徽省鳳陽縣東南肥水之北。世傳淮南王劉安嘗於此遇八公。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肥水注》。相傳前秦苻堅於淝水之戰時,登壽陽城望此山草木皆以為晉兵,乃大敗。也稱為「北山」。(3)在安徽省巢湖市西北。也稱為「紫金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巢湖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荊

 

1.地名。後魏時置荊州於穰縣(今河南省鄧縣),置南荊州於安昌(今河南省確山縣),置東荊州於沘陽(今河南省沘陽縣),合稱為「三荊」。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荊樹。比喻同胞手足。晉.陸機〈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1.地名。後魏時置荊州於穰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置南荊州於安昌(今河南省確山縣),置東荊州於沘陽(今河南省沘陽縣),合稱為「三荊」。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荊樹。比喻同胞手足。晉.陸機〈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鄧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上都

 

1.首都。《文選.班固.西都賦》:「寔用西遷,作我上都。」《文選.張衡.思玄賦》:「羨上都之赫戲兮,何迷故而不忘。」

2.地名:(1)今陝西省長安縣,唐代宗時稱為「上都」。(2)元世祖即位開平府,改號「上都」,在今察哈爾多倫縣東南。

1.首都。《文選.班固.西都賦》:「寔用西遷,作我上都。」《文選.張衡.思玄賦》:「羨上都之赫戲兮,何迷故而不忘。」

2.地名:(1)今陝西省長安區,唐代宗時稱為「上都」。(2)元世祖即位開平府,改號「上都」,在今中國大陸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東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安區」、「多倫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千佛山

 

山名。在山東省歷城縣南,是境內名勝之一。山壁多鑿佛像,大小不下千餘,因而得名。相傳虞舜於此躬耕。也稱為「歷山」、「舜耕山」。

山名。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南,是境內名勝之一。山壁多鑿佛像,大小不下千餘,因而得名。相傳虞舜於此躬耕。也稱為「歷山」、「舜耕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歷城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千佛洞

 

地名。位於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內藏豐富文物,如壁畫、泥塑等,對中國佛教、文學、藝術貢獻頗大。

地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內藏豐富文物,如壁畫、泥塑等,對中國佛教、文學、藝術貢獻頗大。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敦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土拉河

 

河川名。源出蒙古土謝圖汗部肯特山西麓,最後注入塔老哈河。也稱為「圖拉河」、「土喇河」。

河川名。源出蒙古國肯特山西麓,最後注入塔老哈河。也稱為「圖拉河」、「土喇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土拉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土橋

 

1.土造的橋梁。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河道》:「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

2.鄉鎮名:(1)位於江蘇省句容縣西,接江寧縣界。(2)位於安徽省無為縣西南。

1.土造的橋梁。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河道》:「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

2.鄉鎮名:(1)位於江蘇省句容市西,接南京市界。(2)位於安徽省無為縣西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句容市」、「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明湖

 

湖泊名。在山東省歷城縣城內西北隅,以風景著稱。

湖泊名。在今中國大陸地區山東省省會濟南舊城北部,以風景著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明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沽

 

城市名。位於河北省東部,大沽口的南岸。與北岸的塘沽,同扼守天津的咽喉。天津貨物由此出入。居民從事漁業與海運業。

城市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天津市濱海新區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大沽口的南岸。與北岸的塘沽,同扼守天津的咽喉。天津貨物由此出入。居民從事漁業與海運業。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沽」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淩河

 

河川名。在遼寧省錦縣東。源出熱河淩源縣西南之尾蘇圖山。長五百餘里,夏秋水盛,二百里內可通帆船。流經朝陽、義縣等地,注入遼東灣。也稱為「白狼河」。

河川名。在遼寧省凌海市東。源出遼寧省淩源市西南之尾蘇圖山。長五百餘里,夏秋水盛,二百里內可通帆船。流經朝陽、義縣等地,注入遼東灣。也稱為「白狼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凌海市」、「淩源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理國

 

國名。位於今雲南省大理縣南邊。唐玄宗時南詔因平土蠻有功,封為雲南王。五代石晉時,段思平改國號為大理,其後國號又改過許多次,直到元憲宗遣忽必烈滅大理,置雲南行省,大理國不復存在。

國名。位於今雲南省大理市南邊。唐玄宗時南詔因平土蠻有功,封為雲南王。五代石晉時,段思平改國號為大理,其後國號又改過許多次,直到元憲宗遣忽必烈滅大理,置雲南行省,大理國不復存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理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理縣

 

縣名。位於雲南點蒼山、洱海之間,為滇西名勝區,並為雲南西部軍事及政治上的中樞。漢置葉榆縣,東漢稱「楪榆」。唐時南詔都此,宋、元時為大理國,明稱「太和縣」,民國初年改稱「大理縣」。

縣名。位於雲南點蒼山、洱海之間,為滇西名勝區,並為雲南西部軍事及政治上的中樞。漢置葉榆縣,東漢稱「楪榆」。唐時南詔都此,宋、元時為大理國,明稱「太和縣」,民國初年改稱「大理縣」。今中國大陸地區於1983年,將下關市與大理縣合併設立了縣級大理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理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陳島

 

島名。在浙江省臺州灣海中。屬臺州市路橋區。島分上大陳與下大陳。原為國軍固守,民國四十四年,因中國解放軍襲擊而撤退。

島名。在浙江省臺州灣海中。屬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島分上大陳與下大陳。原為國軍固守,民國四十四年,因中國解放軍襲擊而撤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陳島」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散關

 

地名。在陝西省寶雞縣西南大散嶺上,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時,與金在此分界。也稱為「散關」、「崤谷」。

地名。在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西南大散嶺上,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時,與金在此分界。也稱為「散關」、「崤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寶雞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女床

 

1.星名。位於紀星的北方,主女事。《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女床三星,在紀星北,後宮御也,主女事。」

2.山名。在今陝西省華陰縣西。《文選.張衡.東京賦》:「鳴女床之鸞鳥,舞丹穴之鳳皇。」三國吳.薛綜.注:「女床,山名,在華陰西六百里。」

1.星名。位於紀星的北方,主女事。《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女床三星,在紀星北,後宮御也,主女事。」

2.山名。在今陝西省華陰市西。《文選.張衡.東京賦》:「鳴女床之鸞鳥,舞丹穴之鳳皇。」三國吳.薛綜.注:「女床,山名,在華陰西六百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山西省

 

省名。西鄰陝西,以黃河為界,南界河南,北界綏遠。面積十五萬六千四百一十九平方公里,省會太原市。簡稱為「晉」。

省名。西鄰陝西,以黃河為界,南界河南,北界內蒙古自治區。面積十五萬六千四百一十九平方公里,省會太原市。簡稱為「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山西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山陰縣

 

縣名:(1)位於山西省大同縣西南,瀕桑乾河南岸。(2)浙江省舊縣名,今與會稽縣合併為紹興縣。

縣名:(1)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南,瀕桑乾河南岸。(2)浙江省舊縣名,今與會稽縣合併為紹興縣。(

201310月大陸地區撤銷紹興縣,原紹興縣故地大部分區域改設柯橋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同縣」、「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中山縣

中山市

縣名。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國初年屬廣東省粵海道,原名香山縣,後因係國父孫中山的故里,故於十四年(西元1925)改稱今名,以為紀念。盛產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製糖工業。縣南翠亨村是國父孫中山的出生地。

縣名。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國初年屬廣東省粵海道,原名香山縣,後因係國父孫中山的故里,故於十四年(西元1925)改稱今名,以為紀念。盛產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製糖工業。縣南翠亨村是國父孫中山的出生地。今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撤銷此縣,其主要範圍包括今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中條山

 

山名。位於山西省永濟縣東南,西起雷首,東接太行,夾在太行山與華山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山形狹長。

山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東南,西起雷首,東接太行,夾在太行山與華山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山形狹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井陘縣

 

縣名。位於河北省石門市之西,太行山之東,境內產煤豐富。有正太鐵路經過,是控冀、晉二省間的交通要道。

縣名。位於河北省鹿泉區之西,太行山之東,境內產煤豐富。有正太鐵路經過,是控冀、晉二省間的交通要道。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石門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安縣

六安市

縣名。在安徽省合肥縣西、渒河東岸,舊為州。境內產茶,極為著名,為大陸地區最北的產茶地區。

縣名。在安徽省合肥縣(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體)西、渒河東岸,舊為州。境內產茶,極為著名,為大陸地區最北的產茶地區。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改設六安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合肥市」、「六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台縣

 

縣名。在浙江省臨海縣北,因北有天台山而得名。

縣名。在浙江省臨海市北,因北有天台山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海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池

 

1.海。《莊子.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

2.山名。位於四川省平武縣之南。

3.湖泊名:(1)在安東省長白縣北長白山頂,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於此。(2)在河南省澠池縣東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水注》

1.海。《莊子.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

2.山名。位於四川省平武縣之南。

3.湖泊名:(1)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北長白山頂,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於此。(2)在河南省澠池縣東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水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橋

 

1.古時軍隊攻城用的橋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陳規傳》:「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譟臨城。」

2.為便於行人或車輛穿越鐵道或馬路所架的橋梁。

3.一種體育運動器材。高而窄,形狀略似獨木橋,兩端有梯子。

4.星名。《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為天橋,主禦風雨水道。」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門內,清末逐漸形成民間藝人匯集演出之地。經常有各種戲曲、雜技、大鼓、木偶戲、武術等,以擺地攤方式或在簡陋的棚子內演出。

1.古時軍隊攻城用的橋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陳規傳》:「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譟臨城。」

2.為便於行人或車輛穿越鐵道或馬路所架的橋梁。

3.一種體育運動器材。高而窄,形狀略似獨木橋,兩端有梯子。

4.星名。《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為天橋,主禦風雨水道。」

5.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門內,清末逐漸形成民間藝人匯集演出之地。經常有各種戲曲、雜技、大鼓、木偶戲、武術等,以擺地攤方式或在簡陋的棚子內演出。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定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ㄓㄨㄣ)

 

[]

1.困難、危難。《西遊記》第三七回:「你的災屯,想應天付,卻與我相類。」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象剛柔始交而難生之義。

3.縣名。即屯留。位於大陸地區山西省省境東南,摩訶嶺東北。或讀為ㄔㄨㄣˊ chún

4.姓。如漢代有屯莫。

[]

1.困難、危難。《西遊記》第三七回:「你的災屯,想應天付,卻與我相類。」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坎()上。象剛柔始交而難生之義。

3.地名。即屯留。位於大陸地區山西省省境東南,摩訶嶺東北。或讀為ㄔㄨㄣˊ chún

4.姓。如漢代有屯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屯留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巴山縣

 

縣名:(1)南朝梁置。故城在今江西省崇仁縣西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六.江西四.撫州府》。(2)隋朝置。故城在今湖北省長陽縣西。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湖廣四.荊州府》。

縣名:(1)南朝梁置。故城在今江西省崇仁縣西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六.江西四.撫州府》。(2)隋朝置。故城在今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西。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湖廣四.荊州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日觀峰

 

山峰名。位於山東省泰安縣的泰山頂東側。因為這裡可以觀看日出時的美景,故稱為「日觀峰」。也稱為「東山」。

山峰名。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山頂東側。因為這裡可以觀看日出時的美景,故稱為「日觀峰」。也稱為「東山」。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泰山日觀峰」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仙人掌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屬,常綠肉質灌木。高約二公尺。莖多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而肥厚,深綠色。葉退化為小針形。花無梗,著生於頂端者,常開放成盤狀,黃紅色。原產於南美洲,現分布廣泛,不限於熱帶。

2.漢武帝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銅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盤狀。

3.山名。陝西省華陰縣太華山的東峰。峰側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跡,據說為黃河河神以手擘開山峰以利河水通過所留。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屬,常綠肉質灌木。高約二公尺。莖多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而肥厚,深綠色。葉退化為小針形。花無梗,著生於頂端者,常開放成盤狀,黃紅色。原產於南美洲,現分布廣泛,不限於熱帶。

2.漢武帝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銅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盤狀。

3.山名。陝西省華陰市太華山的東峰。峰側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跡,據說為黃河河神以手擘開山峰以利河水通過所留。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仙女廟

 

鄉鎮名。位於江蘇省江都縣東北。相傳古時女道士康紫霞於夢中得仙,後人立廟祀之,故稱為「仙女廟」。南瀕運河,西臨人字河,商業繁盛,米市尤為興盛。

鄉鎮名。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轄江都區東北。相傳古時女道士康紫霞於夢中得仙,後人立廟祀之,故稱為「仙女廟」。南瀕運河,西臨人字河,商業繁盛,米市尤為興盛。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安市

 

城市名。位於嫩江支流呼裕爾河的上游,呼爾河平原與小興安嶺之間。為黑龍江省省會,是洮北、濱北鐵路的交會點,並有公路通璦琿。地點適中,農產豐富,貿易極盛。

城市名。位於嫩江支流呼裕爾河的上游,呼爾河平原與小興安嶺之間。是洮北、濱北鐵路的交會點,並有公路通璦琿。地點適中,農產豐富,貿易極盛。今中國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省會是哈爾濱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黑龍江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左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省。參見「鬱江」條。

河川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參見「鬱江」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左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屏山

 

1.山名:(1)位於福建省建甌縣西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八.福建四.汀州府》:「屏山在縣治北,屹然突立,蒼翠如屏。」(2)在福建省崇安縣東。(3)位在廣西省馬平縣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

2.繪有山巒圖形的屏風。宋.歐陽修〈蝶戀花.面旋落花〉詞:「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

1.山名:(1)位於福建省建甌市西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八.福建四.汀州府》:「屏山在縣治北,屹然突立,蒼翠如屏。」(2)位於今中國大陸地區福建省福州市舊城正北的一座山(3)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

2.繪有山巒圖形的屏風。宋.歐陽修〈蝶戀花.面旋落花〉詞:「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建甌市」、「屏山」、「馬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廣西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省名。清置廣西省,民國仍沿用。東與南和廣東接界;北界湖南、貴州;西界雲南;西南和越南交界。面積為二十一萬八千九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省會為桂林市。境內民貧地瘠,氣候炎熱,物產多未開採。簡稱為「桂」。

自治區名。清置廣西省,民國仍沿用。東與南和廣東接界;北界湖南、貴州;西界雲南;西南和越南交界。面積為二十一萬八千九百二十三平方公里,首府為南寧市。境內民貧地瘠,氣候炎熱,物產多未開採。簡稱為「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省西隆縣。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西隆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漓江

 

河川名。位於廣西省東北部,為桂江上游。流經桂林、陽朔等大城市,沿岸風景奇偉明秀,石林、綠水相映如畫,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也稱為「漓水」。

河川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為桂江上游。流經桂林、陽朔等大城市,沿岸風景奇偉明秀,石林、綠水相映如畫,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也稱為「漓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漓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廣東省西南沿海及廣西省東南等地。

[]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廣東省西南沿海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等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俚人」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麗水

 

1.河川名:(1)即今雲南省金沙江。參見「金沙江」條。(2)廣西省鬱江的南源。參見「鬱江」條。(3)位於甘肅省永登縣西北,即今甘肅省莊浪河。向東南流經永登、莊浪等縣,於皋蘭縣注入黃河。古名為「麗水」。也稱為「逆水」。

2.縣名。參見「麗水縣」條。

1.河川名:(1)即今雲南省金沙江。參見「金沙江」條。(2)廣西壯族自治區鬱江的南源。參見「鬱江」條。(3)位於甘肅省永登縣西北,即今甘肅省莊浪河。向東南流經永登、莊浪等縣,於皋蘭縣注入黃河。古名為「麗水」。也稱為「逆水」。

2.縣名。參見「麗水縣」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柳州市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廣西省中部,濱柳江,為桂越、湘桂黔、枝柳鐵路交會處,是廣西的鐵路樞紐和陸運中心。商業興盛,交通便利,為木材、油桐集散地。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濱柳江,為桂越、湘桂黔、枝柳鐵路交會處,是廣西的鐵路樞紐和陸運中心。商業興盛,交通便利,為木材、油桐集散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諒山(Lang Son)

 

地名。位於越南東北部,大陸地區廣西省鎮南關外,為交通軍事要地。清末中法戰爭中,馮子材於此地打敗法軍。

地名。位於越南東北部,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鎮南關外,為交通軍事要地。清末中法戰爭中,馮子材於此地打敗法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舊稱表演歌舞、戲劇的人。如:「紅伶」、「女伶」、「名伶」。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省北部山區深處,以種山、狩獵為生。

3.姓。如黃帝時有伶倫。

[]

1.舊稱表演歌舞、戲劇的人。如:「紅伶」、「女伶」、「名伶」。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山區深處,以種山、狩獵為生。

3.姓。如黃帝時有伶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鬼門關

 

1.傳說中陰陽交界的關口。如:「據聞農曆七月初一日,鬼門關大開。」後多用以指陰間。如:「他已一命嗚呼,進了鬼門關。」

2.地名。位於今廣西省北流縣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稱為「鬼門關」。後比喻極為凶險的地方或極難度過的關頭。如:「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被駕駛人視為鬼門關。」

1.傳說中陰陽交界的關口。如:「據聞農曆七月初一日,鬼門關大開。」後多用以指陰間。如:「他已一命嗚呼,進了鬼門關。」

2.地名。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稱為「鬼門關」。後比喻極為凶險的地方或極難度過的關頭。如:「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被駕駛人視為鬼門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參見「肉桂」、「桂樹」等條。

2.傳說月中有桂樹,故以桂借指月亮。唐.李嶠〈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桂吐半輪迎此夜,蓂開七葉應今朝。」

3.大陸地區廣西省的簡稱。

4.姓。如漢代有桂褒。

[]

1.參見「肉桂」、「桂樹」等條。

2.傳說月中有桂樹,故以桂借指月亮。唐.李嶠〈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桂吐半輪迎此夜,蓂開七葉應今朝。」

3.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簡稱。

4.姓。如漢代有桂褒。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桂林

 

1.桂木的樹林。《楚辭.王襃.九懷.株昭》:「步驟桂林兮,超驤卷阿。」

2.地名。位於今廣西省。《文選.賈誼.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3.城市名。參見「桂林市」條。

1.桂木的樹林。《楚辭.王襃.九懷.株昭》:「步驟桂林兮,超驤卷阿。」

2.地名。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文選.賈誼.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3.城市名。參見「桂林市」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桂林市

 

城市名。廣西省省會,舊名臨桂。位於桂江的上游西岸,控制湘桂走廊,是湘桂黔鐵路的大站,工商業發達。風景優美,著名遊覽勝地有獨秀峰、七星岩、象鼻山、疊彩山、蘆笛山、伏波山等。為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城市名。舊名臨桂。位於桂江的上游西岸,控制湘桂走廊,是湘桂黔鐵路的大站,工商業發達。風景優美,著名遊覽勝地有獨秀峰、七星岩、象鼻山、疊彩山、蘆笛山、伏波山等。為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中國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是南寧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喀斯特地形

 

在石灰岩地層廣布的地方,因溶蝕作用進行已久,幾乎一切河流均在地表消失,另形成暗流水系,地層表面僅見石灰阱、岩溝及灰岩盆地等,呈現乾荒景象,此種地景稱為「喀斯特地形」。因南斯拉夫亞得里亞海岸的喀斯特區的地形為典型代表而得名。美國的肯塔基區,我國廣西省桂林、陽朔一帶,亦為欣賞此種地形有名的景點。

在石灰岩地層廣布的地方,因溶蝕作用進行已久,幾乎一切河流均在地表消失,另形成暗流水系,地層表面僅見石灰阱、岩溝及灰岩盆地等,呈現乾荒景象,此種地景稱為「喀斯特地形」。因南斯拉夫亞得里亞海岸的喀斯特區的地形為典型代表而得名。美國的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今中國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陽朔一帶,亦為欣賞此種地形有名的景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喀斯特地形」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仡佬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於貴州省之安順、普定、織金、郎岱、鑪山,湖南省之乾城、古丈、瀘溪,廣西省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縣。多使用漢語,兼通彝語、苗語、布依語。主要從事農業。仡佬語屬於漢藏語系侗傣語族。今多已混化於其他族系中。廣西之僚人、雲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於貴州省之安順、普定、織金、郎岱、鑪山,湖南省之乾城、古丈、瀘溪,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上思、隆林各族自治縣、西林等縣。多使用漢語,兼通彝語、苗語、布依語。主要從事農業。仡佬語屬於漢藏語系侗傣語族。今多已混化於其他族系中。廣西之僚人、雲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隆林各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湘桂黔鐵路

 

自湖南省衡陽市,經過廣西省的桂林、柳州,到達貴州省貴陽市的鐵路。抗戰時已通至貴州獨山。

自湖南省衡陽市,經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柳州,到達貴州省貴陽市的鐵路。抗戰時已通至貴州獨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湘江

 

河川名。源出廣西省靈川縣東的海陽山,與灕江同源,為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東北流入湖南省境,經零陵、衡陽諸縣,合瀟水、蒸水,北流經長沙縣注入洞庭湖,長約八百一十七公里。也稱為「湘水」。

河川名。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東的海陽山,與灕江同源,為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東北流入湖南省境,經零陵、衡陽諸縣,合瀟水、蒸水,北流經長沙縣注入洞庭湖,長約八百一十七公里。也稱為「湘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象郡

 

郡名。秦代所置。包括今廣東省舊雷州、廉州、高州諸府,廣西省舊慶遠、太平及梧州府的南境,以至安南等地。

郡名。秦代所置。包括今廣東省舊雷州、廉州、高州諸府,廣西壯族自治區舊慶遠、太平及梧州府的南境,以至安南等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壯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廣西省,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所操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都兼通漢語文。社會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組成,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漁、牧業。傳統住屋形式為「干欄」,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見佛、道教的傳布。在傳統文獻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記載,這三個字的讀音都是「壯」,是壯族的另稱。也作「*族」、「僮族」、「撞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所操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都兼通漢語文。社會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組成,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漁、牧業。傳統住屋形式為「干欄」,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見佛、道教的傳布。在傳統文獻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記載,這三個字的讀音都是「壯」,是壯族的另稱。也作「*族」、「僮族」、「撞族」。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鍾山縣

 

縣名。位於廣西省東隅賀江上游富川江流域。境內地勢平坦,農產有米、麥、花生等。礦產以錫、鈾著名。

縣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隅賀江上游富川江流域。境內地勢平坦,農產有米、麥、花生等。礦產以錫、鈾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蒼梧縣

 

縣名。位於廣西省東部,與廣東省交界處,扼兩廣的咽喉,瀕西江北岸,交通便利,市況繁華。簡稱為「蒼梧」。

縣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與廣東省交界處,扼兩廣的咽喉,瀕西江北岸,交通便利,市況繁華。簡稱為「蒼梧」。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蒼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江

 

1.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稱。

2.四川省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稱。

3.廣西省黔江、鬱江、桂江的合稱。

4.浙江省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的合稱。

1.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稱。

2.四川省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稱。

3.廣西壯族字自治區黔江、鬱江、桂江的合稱。

4.浙江省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的合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陽朔

 

1.縣名。位於廣西省桂林市東南,東接恭城,西北至桂林瀕灕水西岸,因縣北有陽朔山而得名。縣境山水佳勝,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之語。境內產米、麥、甘蔗等。

2.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1.縣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東南,東接恭城,西北至桂林瀕灕水西岸,因縣北有陽朔山而得名。縣境山水佳勝,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之語。境內產米、麥、甘蔗等。

2.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陽朔」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梧州市

 

城市名。位於廣西省東部,西江與桂江的會流處,控制兩廣交通門戶。商業發達、軍事、交通地位重要,蒼梧為其舊府治。

城市名。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與桂江的會流處,控制兩廣交通門戶。商業發達、軍事、交通地位重要,蒼梧為其舊府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梧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越城嶺

 

山名。在廣西省興安縣北,為五嶺之最西嶺。也稱為「臨源嶺」、「始安嶺」。

山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北,為五嶺之最西嶺。也稱為「臨源嶺」、「始安嶺」、「老山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越城嶺」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粵語

 

漢語方言之一。分布於廣東省中部和西南部、廣西省的東南部、香港、澳門一帶,海外華僑使用粵語的人也很多。

漢語方言之一。分布於廣東省中部和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香港、澳門一帶,海外華僑使用粵語的人也很多。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西壯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布特哈

扎蘭屯市

地名。在嫩江省龍江縣東北。

地名。在今中國大陸地區黑龍江省龍江縣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龍江縣」+《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布特哈」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平水

 

1.流動緩慢,平靜無波的河水。《老殘遊記》第一二回:「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於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於剡溪。」

1.流動緩慢,平靜無波的河水。《老殘遊記》第一二回:「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市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於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於剡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汾市」、「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弘農

 

地名。漢朝元鼎四年置郡,治弘農。故城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南四十里。

地名。漢朝元鼎四年置郡,治弘農。故城在今河南省靈寶市南四十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寶靈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扒拉大山

 

山名。位在雲南省騰衝縣西,恩梅開江之東,為滇緬河川的分水嶺。

山名。位在雲南省騰衝市西,恩梅開江之東,為滇緬河川的分水嶺。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騰衝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永定河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朔縣東洪濤山,東流經察哈爾省境,東南入河北省經宛平等縣,至天津匯運河。此河水流湍急,多挾泥沙,時有潰決之虞。也稱為「水」、「渾河」、「桑乾河」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洪濤山,東流經察哈爾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境,東南入河北省經宛平等縣,至天津匯運河。此河水流湍急,多挾泥沙,時有潰決之虞。也稱為「水」、「渾河」、「桑乾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朔縣」、「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玉帶

 

1.達官貴人所服以玉為飾的腰帶。《新唐書.卷一七一.李光進傳》:「帝御通化門臨送,賜珍器、良馬、玉帶。」

2.河川名。河北省大清河流至新鎮縣界,稱為「玉帶河」。

3.山名。位於察哈爾省宣化縣南,產煤及硫。

1.達官貴人所服以玉為飾的腰帶。《新唐書.卷一七一.李光進傳》:「帝御通化門臨送,賜珍器、良馬、玉帶。」

2.河川名。河北省大清河流至新鎮縣界,稱為「玉帶河」。

3.山名。位於察哈爾省(今已併入蒙古自治區)宣化縣南,產煤及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瓜洲

 

鄉鎮名。在江蘇省江都縣南,長江北岸,當運河口,與鎮江斜對面。地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鄉鎮名。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南,長江北岸,當運河口,與鎮江斜對面。地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河

 

1.川名:(1)源出察哈爾省沽源縣,南流經察哈爾、熱河兩省南境入長城,復東南流經密雲、武清諸縣,至天津會大清、子牙諸河,注入渤海灣。也稱為「沽水」。(2)源出河南省嵩縣,注入漢水。也稱為「淯河」。(3)源出甘肅省酒泉縣西南祁連山,東北流注於寧夏省的居延海。也稱為「蠶河」。

2.縣名。參見「白河縣」條。

3.地名。隸屬臺南市白河區,地處嘉南平原,瀕白水溪北岸,面積約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原名店仔口街,民國九年改名白河鎮。民國九十九年改制升格為白河區。

1.川名:(1)源出河北省沽源縣,先後流經赤城縣、北京延慶縣以及懷柔區,在密雲縣注入密雲水庫並是水庫的主要供水河流,然後在縣城西南的河槽村匯入潮河,之後稱為潮白河。古稱沽水。(2)源出河南省嵩縣,注入漢水。也稱為「淯河」。(3)源出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西南祁連山,東北流注於寧夏省的居延海。也稱為「蠶河」。

2.縣名。參見「白河縣」條。

3.地名。隸屬臺南市白河區,地處嘉南平原,瀕白水溪北岸,面積約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原名店仔口街,民國九年改名白河鎮。民國九十九年改制升格為白河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白河 (潮白河)+《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酒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狼

 

1.的狼。《史記.卷四.周本紀》:「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山海經.西次四經》:「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

2.山名。在熱河省淩源縣東南,大淩河發源於此。也稱為「白鹿山」。

1.的狼。《史記.卷四.周本紀》:「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山海經.西次四經》:「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

2.山名。在遼寧省淩源市東南,大淩河發源於此。也稱為「白鹿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凌源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鹿洞

 

地名。在江西省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峰下。唐貞元中李渤與兄涉,兩人隱居讀書於此,畜一白鹿,故稱為「白鹿洞」。五代南唐昇元中在此建學館,宋咸平五年置書院,後廢。南宋朱熹知南康軍,重建修復,作為講學之所,稱為「白鹿洞書院」。

地名。在江西省廬山市北廬山五老峰下。唐貞元中李渤與兄涉,兩人隱居讀書於此,畜一白鹿,故稱為「白鹿洞」。五代南唐昇元中在此建學館,宋咸平五年置書院,後廢。南宋朱熹知南康軍,重建修復,作為講學之所,稱為「白鹿洞書院」。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星子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登

 

1.山名。在山西省大同縣東。也稱為「白登臺」。

2.河川名。源出白登山,東流入陽高縣南境,經白登堡南之大、小白登後名南陽河,再東入河北省境,經懷安、宣化、涿鹿等縣,入桑乾河。

1.山名。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東。也稱為「白登臺」。

2.河川名。源出白登山,東流入陽高縣南境,經白登堡南之大、小白登後名南陽河,再東入河北省境,經懷安、宣化、涿鹿等縣,入桑乾河。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石砫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縣名。位於四川省,鄰接湖北省。漢時為蠻族所併吞。宋置石砫安撫司,元初置石砫軍民府,蓋以石潼關及砫蒲關而命名。民國四十八年,大陸地區改稱為「石砫縣」。農產以稻、玉米、小麥、甘薯、油桐等為主。

縣名。位於四川省,鄰接湖北省。漢時為蠻族所併吞。宋置石砫安撫司,元初置石砫軍民府,蓋以石潼關及砫蒲關而命名。民國四十八年,大陸地區改稱為「石砫縣」。今中國大陸地區改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產以稻、玉米、小麥、甘薯、油桐等為主。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伊川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伊陽及嵩縣,其所經之地,也稱為「伊川」、「伊河」。

2.縣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南。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汝陽及嵩縣,其所經之地,也稱為「伊川」、「伊河」。

2.縣名。在河南省洛陽市南。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伊陽縣」+《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伊川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伊水

 

河川名。源出於河南省盧氏縣東南,至偃師縣入洛水。

河川名。源出於河南省盧氏縣東南,至偃師市入洛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偃師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伊吾

 

1.書聲。也作「咿唔」、「吾伊」。

2.言語不清楚的樣子。

3.地名。位於新疆哈密縣及巴爾庫山東北。

1.書聲。也作「咿唔」、「吾伊」。

2.言語不清楚的樣子。

3.地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及巴爾庫山東北。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伊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休屠

 

1.地名。本匈奴屬王之號,位於今甘肅省中部,漢置休屠縣,故城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北。

2.湖泊名。在甘肅省鎮番縣東北蒙古阿拉善旗內。也稱為「哈拉泊」。

1.地名。本匈奴屬王之號,位於今甘肅省中部,漢置休屠縣,故城在今甘肅省武威市北。

2.湖泊名。在甘肅省鎮番縣東北蒙古阿拉善旗(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內。也稱為「哈拉泊」。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吉安縣

及安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吉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吉林

 

1.省名。東北九省之一。參見「吉林省」條。

2.城市名。參見「吉林市」條。

1.省名。今中國大陸東北三省之一。參見「吉林省」條。

2.城市名。參見「吉林市」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吉林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吐魯番

 

縣名。在迪化市東南,位於天山南麓,舊為廳。清光緒七年依中俄伊犁條約,開作商埠。也作「吐魯番縣」。

地名。在烏魯木齊市東南,位於天山南麓,舊為廳。清光緒七年依中俄伊犁條約,開作商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吐魯番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安陽小屯村

 

地名。位於河南省安陽縣,為發現甲骨、墓葬的殷墟所在。

地名。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殷都區,為發現甲骨、墓葬的殷墟所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殷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安寧

 

1.安定平靜。《漢書.卷八三.朱博傳》:「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國吏民安寧。」《紅樓夢》第七九回:「自己身上分去責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

2.冬天。《爾雅.釋天》:「秋為收成,冬為安寧。」

3.縣名。在雲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北。

1.安定平靜。《漢書.卷八三.朱博傳》:「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國吏民安寧。」《紅樓夢》第七九回:「自己身上分去責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

2.冬天。《爾雅.釋天》:「秋為收成,冬為安寧。」

3.地名。在雲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寧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成周

 

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縣東北。西周的東都洛邑,平王東遷為國都,戰國時改名為洛陽。

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周的東都洛邑,平王東遷為國都,戰國時改名為洛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成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曲江縣

曲江區

縣名。位於廣東省樂昌縣南,滇水、武水的會合處,奧漢鐵路經此,扼湘、贛、奧三省交通樞紐。

地名。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改為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位於廣東省樂昌市南,滇水、武水的會合處,奧漢鐵路經此,扼湘、贛、奧三省交通樞紐。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曲江縣」、「樂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曲阜縣

曲阜市

縣名。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之南,尼山之北,泗水之南,津浦鐵路經此。孔子生於此,城中有孔廟,廟中有杏壇,為孔子講授處,城北有孔林,為孔子墓地,又有顏林、顏廟及周公泮池等古蹟。

地名。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之南,尼山之北,泗水之南,津浦鐵路經此。孔子生於此,城中有孔廟,廟中有杏壇,為孔子講授處,城北有孔林,為孔子墓地,又有顏林、顏廟及周公泮池等古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曲阜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有熊

 

地名。即今河南省新鄭縣。黃帝時以此為國都,故亦稱黃帝為有熊氏。

地名。即今河南省新鄭市。黃帝時以此為國都,故亦稱黃帝為有熊氏。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有窮

 

國名。在今山東省德縣北。《尚書.五子之歌》:「有窮、后羿,固民弗忍距於何。」

國名。在今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北。《尚書.五子之歌》:「有窮、后羿,固民弗忍距於何。」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德縣」+《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陵城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朱仙鎮

 

1.曲劇目。參見「八大錘」條。

2.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縣西南,為水陸交通要地,岳飛大敗金兵於郾城,進軍至此。清時與景德、漢口、佛山並稱四大鎮。

1.曲劇目。參見「八大錘」條。

2.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西南,為水陸交通要地,岳飛大敗金兵於郾城,進軍至此。清時與景德、漢口、佛山並稱四大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祥符區」、「朱仙鎮」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朱提

 

1.山名。在雲南省昭通縣境。以出產白銀聞名。

2.銀子。以朱提山盛產白銀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誼高矜厄且憐貧,三百朱提賤似塵。」清.宣鼎《麻瘋女邱麗玉》:「容即代籌朱提五百金,作為旅費。」

1.山名。在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境。以出產白銀聞名。

2.銀子。以朱提山盛產白銀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誼高矜厄且憐貧,三百朱提賤似塵。」清.宣鼎《麻瘋女邱麗玉》:「容即代籌朱提五百金,作為旅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昭通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汝水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嵩縣高陵山,流經臨汝、許昌、汝南、潢川、新蔡諸縣,注入淮河。也稱為「旴江」。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嵩縣高陵山,流經汝州市、許昌市、汝南縣、潢川縣、新蔡縣,注入淮河。也稱為「旴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汝州市」、「許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東六十四屯

 

地名。位於黑龍江東岸,與璦琿縣相對。六十四屯原指六十四個村落,面積約為二萬方公里,為中國早期移民的農墾區。亦為清代中俄璦琿條約所劃定之精奇里河以南地區。

地名。位於黑龍江東岸,與璦琿縣相對。六十四屯原指六十四個村落,面積約為二萬方公里,為中國早期移民的農墾區。亦為清代中俄璦琿條約所劃定之精奇里河以南地區。今江東六十四屯這一地區目前為俄羅斯阿穆爾州一部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東六十四屯」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門

 

地名。位於廣東省新會縣北。因西江流經此地而入海,故稱為「江門」。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條約中,開放作為商埠。民國二十年,新會縣治移至此地。工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為廣東省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地名。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北。因西江流經此地而入海,故稱為「江門」。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條約中,開放作為商埠。民國二十年,新會縣治移至此地。工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為廣東省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會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夏

 

1.湖北省武昌縣的舊名。

2.郡名。西漢高祖六年設置,轄境約今湖北、河南等地。漢、晉、劉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內,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陽縣地。

1.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的舊名。

2.郡名。西漢高祖六年設置,轄境約今湖北、河南等地。漢、晉、劉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內,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陽縣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昌縣 (消歧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都縣

江都區

縣名。位於江蘇省鎮江縣西北,長江的北岸,運河的西岸。農產以稻、小麥、豆類、棉花為主,淮南所產的鹽亦多聚集於此。

地名。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長江的北岸,運河的西岸。農產以稻、小麥、豆類、棉花為主,淮南所產的鹽亦多聚集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區」、「鎮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陵縣

 

縣名。位於湖北省潛江縣西,長江北岸。因地勢甚低,故築堤護城,所以整座城均在堤防內。歷代均在此有所建設。

縣名。位於湖北省潛江市西,長江北岸。因地勢甚低,故築堤護城,所以整座城均在堤防內。歷代均在此有所建設。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潛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百靈廟

 

城市名。位在綏遠省武川縣北土默特達爾罕旗境內,為內外蒙及新疆的交通衝要。地當綏新公路和駱駝商隊路線的交會點,是蒙胞的政教中心、漢蒙貿易的商業重鎮。

城市名。位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境內,為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交通衝要。地當綏新公路和駱駝商隊路線的交會點,是蒙胞的政教中心、漢蒙貿易的商業重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老君廟

 

1.祀老聃的廟宇。

2.地名。位於祁連山北麓玉門縣,原為一片荒漠,後因發現石油,人口激增而繁榮。

1.祀老聃的廟宇。

2.地名。位於祁連山北麓玉門市,原為一片荒漠,後因發現石油,人口激增而繁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玉門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考亭

 

1.地名。在福建省建陽縣西南。唐末黃端於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稱為「考亭」。

2.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別稱。參見「朱熹」條。

1.地名。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西南。唐末黃端於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稱為「考亭」。

2.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別稱。參見「朱熹」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建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色楞格河

 

河川名。源出三音諾顏汗部的杭愛山西南麓,東北流入俄屬西伯利亞,注入貝加爾湖。為外蒙古的最大河。

河川名。源出三音諾顏汗部的杭愛山西南麓,東北流入俄屬西伯利亞,注入貝加爾湖。為蒙古國的最大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色楞格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西江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鬱、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幹、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於浙江省。源自黃巖縣,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鬱、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幹、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於浙江省。源自台州市黃巖區,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黃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西河

 

1.河川名。古稱黃河在西部地方南北流的一段為「西河」。

2.地名。在陝西省華陰縣一帶。因位於黃河之西,故稱為「西河」。春秋時子夏居西河,戰國時吳起為西河守,即此地。

1.河川名。古稱黃河在西部地方南北流的一段為「西河」。

2.地名。在陝西省華陰市一帶。因位於黃河之西,故稱為「西河」。春秋時子夏居西河,戰國時吳起為西河守,即此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西垂

 

1.西邊。《書經.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2.邊疆地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太史公曰》:「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也作「西陲」。

3.地名。周宣王曾命秦莊公為西垂大夫,即後來漢代所設置的西縣,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南。

1.西邊。《書經.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2.邊疆地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太史公曰》:「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也作「西陲」。

3.地名。周宣王曾命秦莊公為西垂大夫,即後來漢代所設置的西縣,在今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西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天水

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天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乃蠻

 

土耳其系的遊牧民族之一。屬維吾爾族的分支。遼、金時,據有外蒙古西部之地。西元一二一八年為元太祖的大將哲別所滅,在該地成立了窩闊臺汗國。

土耳其系的遊牧民族之一。屬維吾爾族的分支。遼、金時,據有今蒙古國西部之地。西元一二一八年為元太祖的大將哲別所滅,在該地成立了窩闊臺汗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乃蠻」、「蒙古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喀爾喀蒙古

 

居住在喀爾喀河兩岸的蒙古各部之總稱。自稱為正宗的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後裔。現多居於外蒙古,人口約一百萬。以遊牧、畜牧為主要生活方式。多信仰喇嘛教。

居住在喀爾喀河兩岸的蒙古各部之總稱。自稱為正宗的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後裔。現多居於今蒙古國,人口約一百萬。以遊牧、畜牧為主要生活方式。多信仰喇嘛教。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蒙古國」、「喀爾喀蒙古」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庫蘇古爾湖

 

湖泊名。位於蒙古地方唐努烏梁海東境,高出海面五千六百七十公尺,湖泊四周多山,形狀類似圍屏。為外蒙古第一大湖。也稱為「菊海」。

湖泊名。靠近蒙古國和俄羅斯邊界,高出海面五千六百七十公尺,湖泊四周多山,形狀類似圍屏。為蒙古國第一大湖。也稱為「菊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庫蘇古爾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邗溝

 

運河名。春秋時吳國所鑿。即今江南運河,自江蘇省江都縣西北至淮安縣,長三百七十里。

運河名。春秋時吳國所鑿。即今江南運河,自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西北至淮安市,長三百七十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都區」、「淮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額爾古納河

 

河川名。上源為克魯倫河,源出外蒙古車臣汗部的肯特山,東北流會石勒喀河,注入黑龍江,南岸為中國境,北岸為俄國境,為中蘇間的一大界河。

河川名。上源為克魯倫河,源出發源於大興安嶺的海拉爾河,東北流會石勒喀河,注入黑龍江,南岸為中國境,北岸為俄國境,為中蘇間的一大界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額爾古納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鄂諾河

 

河川名。即黑龍江的上游,位在外蒙古的東北部,為成吉思汗發祥之地。參見「斡難河」條。

河川名。即黑龍江的上游,位在蒙古國的東北部,為成吉思汗發祥之地。參見「斡難河」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斡難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北邙山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北,接偃師、鞏、孟津三縣界,為瀍水所源出。古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也稱為「北芒」、「北山」、「邙山」、「芒山」、「郟山」。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市北,接偃師、鞏、孟津三縣界,為瀍水所源出。古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也稱為「北芒」、「北山」、「邙山」、「芒山」、「郟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邙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邛崍山

 

1.山名。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岷江與大渡河的分水嶺。

2.縣名。四川省成都市轄的縣級市。

山名。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岷江與大渡河的分水嶺。因為有邛崍縣這個詞條,所以改成這樣。

自己的想法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邛崍縣

邛崍市

縣名。位於四川省成都縣西南,邛崍山麓,西與西康省交界,瀕邛水北岸。境內盛產邛竹、米、棉、茶,銅及鐵,藥材則次之。

城市名。位於邛崍山麓,西與西康省交界,瀕邛水北岸。境內盛產邛竹、米、棉、茶,銅及鐵,藥材則次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邛崍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余吾鎮

 

鄉鎮名。位於山西省屯留縣西北,昔為漢郡縣,今故址猶存。

鄉鎮名。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西北,昔為漢郡縣,今故址猶存。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屯留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即墨縣

即墨區

縣名。位於山東省平度縣東南,青島市東北。原為戰國時齊地,田單以火牛破燕軍於此。

地名。位於山東省平度市東南。原為戰國時齊地,田單以火牛破燕軍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即墨縣」、「平度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君山

 

山名:(1)位於江蘇省江陰縣北,俯臨長江,設有炮臺,為江防要地。(2)位於湖南省岳陽縣西南,洞庭湖中。也稱為「湘山」、「洞庭山」。(3)位於安徽省盱眙縣東北。也稱為「軍山」。(4)位於江西省宜黃縣東。也稱為「軍山」、「軍峰山」。(5)荊南山的別名。參見「荊南山」條。

山名:(1)位於江蘇省江陰市北,俯臨長江,設有炮臺,為江防要地。(2)位於湖南省岳陽縣西南,洞庭湖中。也稱為「湘山」、「洞庭山」。(3)位於安徽省盱眙縣東北。也稱為「軍山」。(4)位於江西省宜黃縣東。也稱為「軍山」、「軍峰山」。(5)荊南山的別名。參見「荊南山」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巫山

 

1.戰國時楚懷王、襄王並傳有遊高唐、夢巫山神女薦寢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文選.宋玉.神女賦.序》。後指男女歡合。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巫山一對暮雲歸。」也作「高唐」、「陽臺」、「雲雨」。

2.山名:(1)位於四川省巫山縣東,為巴山山脈的高峰,有十二峰,為川鄂的界山,長江貫穿其間,形成巫峽。(2)位於山東省肥城縣西北六十里。

3.縣名。位於四川省的東邊,與湖北省交界,巫山十二峰西北,南瀕長江北岸,西鄰奉節。東部有大寧河,濱河有神女廟。

1.戰國時楚懷王、襄王並傳有遊高唐、夢巫山神女薦寢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文選.宋玉.神女賦.序》。後指男女歡合。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巫山一對暮雲歸。」也作「高唐」、「陽臺」、「雲雨」。

2.山名:(1)位於四川省巫山縣東,為巴山山脈的高峰,有十二峰,為川鄂的界山,長江貫穿其間,形成巫峽。(2)位於山東省肥城市西北六十里。

3.縣名。位於四川省的東邊,與湖北省交界,巫山十二峰西北,南瀕長江北岸,西鄰奉節。東部有大寧河,濱河有神女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肥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河水彎曲的地方或兩條河會合之處。《說文解字.水部》:「汭,水相入貌。」《書經.禹貢》:「浮于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于渭汭。」

2.水邊。《文選.木華.海賦》:「若乃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綾羅被光於螺蚌之節。」

3.河川名:(1)位於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境內,西流注入黃河。(2)大陸地區涇水支流,至甘肅省涇川縣流入涇水。

[]

1.河水彎曲的地方或兩條河會合之處。《說文解字.水部》:「汭,水相入貌。」《書經.禹貢》:「浮于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于渭汭。」

2.水邊。《文選.木華.海賦》:「若乃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綾羅被光於螺蚌之節。」

3.河川名:(1)位於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市境內,西流注入黃河。(2)大陸地區涇水支流,至甘肅省涇川縣流入涇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媯汭

 

河川名。在山西省永濟縣南,源出歷山,向西流入黃河。

河川名。在山西省永濟市南,源出歷山,向西流入黃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媯汭」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河川名。為黃河支流,水道屢經變遷,今所稱汴水約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境。也稱為「汴河」。

2.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開封的別稱。

3.姓。如宋代有汴壽。

[]

1.河川名。為黃河支流,水道屢經變遷,今所稱汴水約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市境。也稱為「汴河」。

2.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開封的別稱。

3.姓。如宋代有汴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汴水

 

河川名。在河南省滎陽縣,經山東省,入江蘇省而注於淮河。也稱為「汴河」、「汴渠」。

河川名。在河南省滎陽市,經山東省,入江蘇省而注於淮河。也稱為「汴河」、「汴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汴州

 

地名。府治即今河南開封縣,本春秋時鄭地,北周時改為汴州。見《讀史方輿記要.卷四七.河南二.開封府》。

地名。府治即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本春秋時鄭地,北周時改為汴州。見《讀史方輿記要.卷四七.河南二.開封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祥符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汴梁

 

地名。即今河南省開封縣,汴梁曾為宋都,也稱為「汴京」。

地名。即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汴梁曾為宋都,也稱為「汴京」。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祥符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汶水

 

河川名:(1)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出萊蕪縣東北的原山,經泰安縣東,至東平縣注入東平湖。(2)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出費縣東境,向東南流,注入沂水。(3)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自安邱縣北的沂山百崖。下流入濰河。(4)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北,入大湖溪。為後龍溪的支流之一。

河川名:(1)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出萊蕪市東北的原山,經泰安市東,至東平縣注入東平湖。(2)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出費縣東境,向東南流,注入沂水。(3)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源自安邱市北的沂山百崖。下流入濰河。(4)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北,入大湖溪。為後龍溪的支流之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萊蕪縣」、「安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汾陽縣

汾陽市

縣名。在山西省孝義縣北,縣西靠呂梁山,有古金鎖關,為通離石要道。農產以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等為主。山區盛產核桃,以杏花村所產汾酒著名。

城市名。在山西省孝義市北,縣西靠呂梁山,有古金鎖關,為通離石要道。農產以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等為主。山區盛產核桃,以杏花村所產汾酒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汾陽市」、「孝義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源出於大陸地區山西省沁源縣北,東南流至河南省武涉縣折南注入黃河。

[]

河川名。源出於大陸地區山西省平遙縣北,東南流至河南省武陟縣折南注入黃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沁河 (黃河一級支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沂河

 

河川名:(1)源出山東省蒙陰縣雕崖山,東南流入江蘇省邳縣,注於運河。也稱為「大沂河」。(2)源出山東省沂水縣,入於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小沂水」。(3)源出山東省滕縣,東流入費縣,再東南流入於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4)源出山東省鄒縣,西流經曲阜縣合洙水,入於泗水。也稱為「西沂河」。

河川名:(1)源出山東省蒙陰縣雕崖山,東南流入江蘇省邳州市,注於運河。也稱為「大沂河」。(2)源出山東省沂水縣,入於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小沂水」。(3)源出山東省滕州市,東流入費縣,再東南流入於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4)源出山東省鄒城市,西流經曲阜市合洙水,入於泗水。也稱為「西沂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邳州市」、「滕州市」、「鄒城市」、「曲阜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沙水

 

1.河川名:(1)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南。(2)位於安徽省懷遠縣西南,源出蒙城縣,東南流入淮河。(3)源出廣東省南雄縣東北,注入湞水。

2.沙灘上的水。唐.韓愈〈答張徹〉詩:「石梁平侹侹,沙水光冷冷。」

3.術數用語。沙,指小山或土阜。水,包含明水及暗水。沙水指葬地的前後左右必須山環水抱。《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遲衡山歎道:『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設,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於龍穴、沙水之說,自心裡想發達,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

1.河川名:(1)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南。(2)位於安徽省懷遠縣西南,源出蒙城縣,東南流入淮河。(3)源出廣東省南雄市東北,注入湞水。

2.沙灘上的水。唐.韓愈〈答張徹〉詩:「石梁平侹侹,沙水光冷冷。」

3.術數用語。沙,指小山或土阜。水,包含明水及暗水。沙水指葬地的前後左右必須山環水抱。《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遲衡山歎道:『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設,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於龍穴、沙水之說,自心裡想發達,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雄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牡丹江

 

河川名。位於松江省境。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發源於小白山脈牡丹嶺北,曲折東北流,注入松花江,長七百二十五公里,兩岸森林密布,水含沙量少。也稱為「瑚爾哈河」。

河川名。位於松江省(今併入黑龍江省)境。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發源於小白山脈牡丹嶺北,曲折東北流,注入松花江,長七百二十五公里,兩岸森林密布,水含沙量少。也稱為「瑚爾哈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松江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角里

 

1.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也作「甪里」。

2.複姓。也作「甪里」。

1.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也作「甪里」。

2.複姓。也作「甪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甪里」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甪里

 

1.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也作「角里」。

2.複姓。也作「角里」。

1.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也作「角里」。

2.複姓。也作「角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甪里」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貝爾湖

 

湖泊名。在興安省呼倫池之南,與蒙古車臣汗部交界處,池水西北出為烏爾順河,北流入呼倫池。

湖泊名。在興安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池之南,與蒙古國交界處,池水西北出為烏爾順河,北流入呼倫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貝爾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邠州

 

地名。位於陝西省西部,瀕涇水南岸。後漢置新平郡,西魏於邵置豳州,唐改為邠州,清直隸陝西省,民國改為邠縣。

地名。位於陝西省西部,瀕涇水南岸。後漢置新平郡,西魏於邵置豳州,唐改為邠州,清直隸陝西省,民國改為邠縣。今中國大陸地區改稱彬州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彬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邠縣

彬州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彬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什邡縣:縣名。位四川省。

[]

什邡市:城市名。位四川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什邡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京口

京口區

地名。位於今江蘇省鎮江縣治,三國時吳國在此設京口縣。參見「鎮江市」條。

地名。位於今江蘇省鎮江市,三國時吳國在此設京口縣。參見「鎮江市」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鎮江市」、「京口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京兆

 

1.地名:(1)漢置,為京師三輔之一。參見「京兆尹」條。(2)民國初年改稱清順天府為「京兆」,直隸中央。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廢入河北省。今北平市為其舊治。

2.職官名。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參見「京兆尹」條。

1.地名:(1)漢置,為京師三輔之一。參見「京兆尹」條。(2)民國初年改稱清順天府為「京兆」,直隸中央。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廢入河北省。今北京市為其舊治。

2.職官名。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參見「京兆尹」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崖山

 

地名。在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於元軍,陸秀夫負帝昺投海於此。也作「崖門山」、「崖山」。

地名。在廣東省新會市新會區南海中,南宋迫於元軍,陸秀夫負帝昺投海於此。也作「崖門山」、「崖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會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和闐縣

和田市

縣名。位於新疆,瀕和闐河,地處絲路的要衝,自古即以產良玉著名。

城市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瀕和闐河,地處絲路的要衝,自古即以產良玉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和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孤山

 

1.孤立的山頭。

2.山名。位在浙江省杭縣的西湖,界於裡外二湖之間,宋代林逋隱居於此山的北麓。

1.孤立的山頭。

2.山名。位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西湖,界於裡外二湖之間,宋代林逋隱居於此山的北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餘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宜春縣

宜春市

縣名。位於江西省西部,袁水南岸。浙贛鐵路經此。

城市名。位於江西省西部,袁水南岸。浙贛鐵路經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春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宜賓縣

敘州區

縣名。位於四川省岷江與金沙江?流處,為長江航路的終點。

縣名。位於四川省岷江與金沙江、長江交匯處,為長江航路的終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敘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居延海

 

湖泊名。位寧夏省額濟納旗東北境。因中間淤塞,分為東西兩泊,二者相距達三十五公里。

湖泊名。位今中國大陸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東北境。因中間淤塞,分為東西兩泊,二者相距達三十五公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居延海」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岳陽

 

1. 地名。今山西安澤、趙城二縣及其以南之地。

2.縣名。參見「岳陽縣」條。

1.名。今山西安澤縣、洪洞縣趙城鎮及其以南之地。

2.縣名。參見「岳陽縣」條。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趙城鎮」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延吉縣

 

縣名。位於松江省南境,瀕海蘭河支流北岸。吉圖鐵路經此。舊為廳、府,清宣統元年中日圖們江界務條約訂定開為商埠。

縣名。位於松江省(今併入黑龍江省)南境,瀕海蘭河支流北岸。吉圖鐵路經此。舊為廳、府,清宣統元年中日圖們江界務條約訂定開為商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松江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延安縣

延安市

縣名。位於陝西省保安縣東南。瀕延水北岸。舊為府名。

城市名。位於陝西省保安縣(今更名為志丹縣)東南。瀕延水北岸。舊為府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保安縣」、「延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徂徠山

 

山名。位於山東省泰安縣東南,宋代石介曾築室於此,時人稱為「徂徠先生」。也作「徂來山」。

山名。位於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化馬灣鄉與徂徠鎮境內,宋代石介曾築室於此,時人稱為「徂徠先生」。也作「徂來山」。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徂徠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承德縣

 

縣名。位於熱河省南部。舊名熱河,為熱河省省會,錦承、平承兩鐵路的交會處,南控長城的門戶古北口、喜峰口,地位重要。

縣名。位於今中國大陸河北省北部、灤河中游,是承德市下轄的一個縣。舊名熱河,為熱河省省會,錦承、平承兩鐵路的交會處,南控長城的門戶古北口、喜峰口,地位重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承德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抱犢山

 

山名:(1)位於河北省獲鹿縣西。頂有甘泉,後魏時百姓避亂抱犢上,故稱為「抱犢山」。也稱為「萆山」。(2)位於河南省盧氏縣東南。也稱為「抱犢寨」。(3)位於山西省壺關縣東。(4)位於山東省嶧縣北。也稱為「抱犢崓」。

山名:(1)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轄鹿泉區西。頂有甘泉,後魏時百姓避亂抱犢上,故稱為「抱犢山」。也稱為「萆山」。(2)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東南。也稱為「抱犢寨」。(3)位於山西省壺關縣東。(4)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北。也稱為「抱犢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獲鹿縣」、「盧氏縣」、「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昌都縣

卡若區

縣名。位於西康省北部瀾滄江源雜楚河與鄂穆楚河會合處,因境內左有昌河,右有都河,故稱為「昌都縣」。地當滇、蜀、青、藏四省的孔道,為大陸地區西陲重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兼有牧業。森林茂密,多珍奇野獸,產蟲草、貝母等藥材,並輸出鹿角、麝香、獸皮、金、銀等。

縣名。位於西康省北部瀾滄江源雜楚河與鄂穆楚河會合處,因境內左有昌河,右有都河,故稱為「昌都縣」。地當滇、蜀、青、藏四省的孔道,為大陸地區西陲重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兼有牧業。森林茂密,多珍奇野獸,產蟲草、貝母等藥材,並輸出鹿角、麝香、獸皮、金、銀等。20141020日,今中國大陸地區,撤銷昌都縣設立卡若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卡若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松山

 

1.山名:(1)在遼寧省錦縣南,明洪承疇被清兵圍擒於此。(2)在河北省清苑縣南北,山多松。(3)在河北省易縣,產石煤。(4)在福建省霞蒲縣東,下有松山港。

2.臺北市的行政區域之一。

1.山名:(1)在遼寧省凌海市南,明洪承疇被清兵圍擒於此。(2)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南北,山多松。(3)在河北省易縣,產石煤。(4)在福建省霞蒲縣東,下有松山港。

2.臺北市的行政區域之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清苑區」+《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錦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松漠

 

地名。在今熱河省圍場縣及經棚縣克什克騰旗境內,因產松最多,故稱為「松漠」。也稱為「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地名。在今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境內,因產松最多,故稱為「松漠」。也稱為「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克什克騰旗」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河間縣

河間市

縣名。位於河北省清苑縣東南、子牙河與瀦龍河之間。產小麥、高粱、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紅棗、鴨梨等。

城市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地區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東南、子牙河與瀦龍河之間。產小麥、高粱、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紅棗、鴨梨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河間市」、「清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河陽

 

1.陽,山之南、水之北。河陽泛指河水之北。《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二》:「親昵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2.地名。春秋晉邑,在今河南省孟縣西。《文選.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3.晉朝潘岳曾任河陽縣令,故後多以河陽指稱潘岳。唐.王維〈為人祭李舍人文〉:「名高江夏之童,貌奪河陽之美。」

1.陽,山之南、水之北。河陽泛指河水之北。《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二》:「親昵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2.地名。春秋晉邑,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文選.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3.晉朝潘岳曾任河陽縣令,故後多以河陽指稱潘岳。唐.王維〈為人祭李舍人文〉:「名高江夏之童,貌奪河陽之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孟州市」、「清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沽河

 

河川名:(1)位於山東省的河川。上流有大小沽河之分。大沽河發源於招遠縣的會仙山;小沽河發源於掖縣的馬鞍山。兩河各南流,至萊陽縣會合後東南注入南膠河。(2)位於河北省天津市的河川。由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衛河五大河在天津市區匯合而成,東流入大沽口入渤海,為大陸地區華北地區最大水系。

河川名:(1)位於山東省的河川。上流有大小沽河之分。大沽河發源於招遠市的會仙山;小沽河發源於萊州市的馬鞍山。兩河各南流,至萊陽市會合後東南注入南膠河。(2)位於河北省天津市的河川。由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衛河五大河在天津市區匯合而成,東流入大沽口入渤海,為大陸地區華北地區最大水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招遠市」、「萊州市」、萊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泖湖

 

湖泊名。在江蘇省松江縣西,由上泖、中泖、下泖匯集而成。

湖泊名。在上海市松江區西,由上泖、中泖、下泖匯集而成。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松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1)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東流至山東省東北部入海。歷代累經改道變遷,今已不可詳考。(2)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北省贊皇縣贊皇山,東流注入柏鄉縣東的寧晉泊。今稱為「午河」。

[]

河川名:(1)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市西王屋山,東流至山東省東北部入海。歷代累經改道變遷,今已不可詳考。(2)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北省贊皇縣贊皇山,東流注入柏鄉縣東的寧晉泊。今稱為「午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濟源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空桑

 

1.地名。在今河南省陳留縣南。相傳為伊尹出生的地方。

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在魯,一說在楚,出琴瑟之材。

3.自空心桑樹裡生長出來。古代傳說有一採桑女子,在空心桑樹裡拾得一個嬰兒,長大後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報冤讎不姓張。」《西遊記》第一二回:「蕭瑀不生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1.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陳留鎮南。相傳為伊尹出生的地方。

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在魯,一說在楚,出琴瑟之材。

3.自空心桑樹裡生長出來。古代傳說有一採桑女子,在空心桑樹裡拾得一個嬰兒,長大後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報冤讎不姓張。」《西遊記》第一二回:「蕭瑀不生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陳留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肥河

 

河川名:(1)發源於河南省鹿邑縣西。東南流入安徽省,經太和、阜陽,至鳳臺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西肥河」。(2)發源於安徽省渦陽縣東境。東南流經蒙城、宿縣、懷遠,至鳳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北肥河」。(3)發源於安徽省合肥縣西南,北流至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肥水」、「淝水」、「東肥河」、「南肥河」。

河川名:(1)發源於河南省鹿邑縣西。東南流入安徽省,經太和縣阜陽市,至鳳臺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西肥河」。(2)發源於安徽省渦陽縣東境。東南流經蒙城、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和淮北市的前身)、懷遠,至鳳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北肥河」。(3)發源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體)

西南,北流至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肥水」、「淝水」、「東肥河」、「南肥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太和縣」、「阜陽市」、「宿縣」、「合肥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肥水

 

1.好處、利益。如:「他做這些事情,目的是想得到一點肥水而已。」

2.河川名。發源於安徽省合肥縣西南,北流至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肥河」、「淝水」。

1.好處、利益。如:「他做這些事情,目的是想得到一點肥水而已。」

2.河川名。發源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體)西南,北流至壽縣,注入淮水。也稱為「肥河」、「淝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合肥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臥龍岡

 

地名。在河南省南陽縣西南,山勢盤旋,相傳諸葛亮結廬於此。

地名。在今中國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街道,山勢盤旋,相傳諸葛亮結廬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臥龍岡」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花門

 

1.地名。位於寧夏省,居延海北三百里,是古代回紇騎兵駐地。

2.妓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幸得脫花門去,心歡喜鴛鴦倩,免沉迷。」

1.地名。位於寧夏省(全省範圍為今日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份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全境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居延海北三百里,是古代回紇騎兵駐地。

2.妓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幸得脫花門去,心歡喜鴛鴦倩,免沉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寧夏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芷江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芷江侗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虎丘

 

山名。位於江蘇省吳縣西北,為吳王闔閭埋葬處,是蘇州的名勝。也稱為「海湧山」、「武丘」。

山名。位於今中國大陸地區蘇州市虎丘區,為吳王闔閭埋葬處,是蘇州的名勝。也稱為「海湧山」、「武丘」。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虎丘」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虎牢關

 

1.地名。在河南省滎陽縣西,昔時為用兵的要地,今有隴海鐵路通過。

2.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故事敘述曹操會集各路人馬討伐董卓,呂布出關抵抗,連敗各路人馬。後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合力戰勝呂布。

1.地名。在河南省滎陽市西,昔時為用兵的要地,今有隴海鐵路通過。

2.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故事敘述曹操會集各路人馬討伐董卓,呂布出關抵抗,連敗各路人馬。後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合力戰勝呂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東北。

[]

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市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商湯左相仲虺的封地。故址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以南。

2.參見「邳縣」條。

3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邳鄭。

[]

1.地名。商湯左相仲虺的封地。故址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滕州市以南。

2.參見「邳縣」條。

3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邳鄭。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滕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邳縣

邳州市

縣名。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北,介於武河與東泇河之間。城西有黃石山,相傳為漢黃石公隱處,舊為州。

城市名。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北,介於武河與東泇河之間。城西有黃石山,相傳為漢黃石公隱處,舊為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邳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邵登,清代有邵長蘅。

[]

1.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市西。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邵登,清代有邵長蘅。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濟源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金山

 

1.出產黃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傳上.海南諸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於江蘇省丹徒縣西北,與焦山對峙,為江南勝地。也稱為「金焦」。(2)指位於大陸西北中俄邊境的阿爾泰山。參見「阿爾泰山」條。(3)位於遼北省開原縣,西遼河北岸。

3.佛教指佛身。《法華經.序品》:「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4.地名。隸屬新北市金山區,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勢壯麗,海濱公園內有溫泉,泉質甚佳。另有海水浴場,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稱為「金包里」。

1.出產黃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傳上.海南諸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西北,與焦山對峙,為江南勝地。也稱為「金焦」。(2)指位於大陸西北中俄邊境的阿爾泰山。參見「阿爾泰山」條。(3)位於遼寧省開原縣,西遼河北岸。

3.佛教指佛身。《法華經.序品》:「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4.地名。隸屬新北市金山區,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勢壯麗,海濱公園內有溫泉,泉質甚佳。另有海水浴場,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稱為「金包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丹徒區」、「開原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金川

 

河川名。在四川西邊境,有大、小金川之分,大金川為大渡河的上源,發源於大雪山脈,南流合大渡河,注入岷江;小金川為大金川的支流,源出懋功縣西北夢筆山,流經懋功縣西南與大金川合,稱為「大渡河」。其地為大小金川土司地,清乾隆時作亂,為官軍所平。

河川名。在四川西邊境,有大、小金川之分,大金川為大渡河的上源,發源於大雪山脈,南流合大渡河,注入岷江;小金川為大金川的支流,源出小金縣西北夢筆山,流經小金縣西南與大金川合,稱為「大渡河」。其地為大小金川土司地,清乾隆時作亂,為官軍所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小金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金谷

 

地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西。晉石崇建金谷園於此。

地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西。晉石崇建金谷園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洛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長白山

 

山名。位於吉林省東部與韓國交界處,為東北最高山。夏季白岩裸露,秋初至翌年春則白雪皚皚,終年常白。山頂有天池,百泉奔流,為鴨綠、松花、圖們三江的源頭,亦是女真族的發祥地。也稱為「白頭山」、「白山」。

山名。為中國和北韓邊境的界山,為東北最高山。夏季白岩裸露,秋初至翌年春則白雪皚皚,終年常白。山頂有天池,百泉奔流,為鴨綠、松花、圖們三江的源頭,亦是女真族的發祥地。也稱為「白頭山」、「白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長白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長江

 

河川名。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由最長的正源沱沱河、水量最大的當曲河、以及尕爾曲、布曲與楚瑪爾河,共同組成江源水系。流經西康、雲南至四川省宜賓縣,與岷江會合,水流變大,自此以下始稱為「長江」。共流經青海、西康、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九省。至上海出吳淞口,注入東海。全長六千四百零三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也稱為「大江」、「揚子江」。

河川名。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由最長的正源沱沱河、水量最大的當曲河、以及尕爾曲、布曲與楚瑪爾河,共同組成江源水系。流經西康、雲南至四川省宜賓市,與岷江會合,水流變大,自此以下始稱為「長江」。共流經青海、西康、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九省。至上海出吳淞口,注入東海。全長六千四百零三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也稱為「大江」、「揚子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賓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長坂

 

1.長坡。《文選.班彪.北征賦》:「登赤須之長坂,入義渠之舊城。」《文選.曹植.公讌詩》:「秋蘭被長坂,朱華昌綠池。」

2.地名。位於湖北省當陽縣的東北,漢末曹操追劉備,張飛拒操於此。

1.長坡。《文選.班彪.北征賦》:「登赤須之長坂,入義渠之舊城。」《文選.曹植.公讌詩》:「秋蘭被長坂,朱華昌綠池。」

2.地名。位於湖北省當陽市的東北,漢末曹操追劉備,張飛拒操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當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長陵

 

1.高聳綿延的山陵。《楚辭.劉向.九歎.惜賢》:「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2.明成祖的陵墓。在今河北省昌平縣北、天壽山南。為明代十三陵中最雄偉的建築。

3.地名。西漢五陵之一。漢高祖十二年(西元前195)築陵置縣,治所在今陝西省咸陽東北。高祖死後葬此,三國魏時廢。

1.高聳綿延的山陵。《楚辭.劉向.九歎.惜賢》:「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2.明成祖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昌平區北、天壽山南。為明代十三陵中最雄偉的建築。

3.地名。西漢五陵之一。漢高祖十二年(西元前195)築陵置縣,治所在今陝西省咸陽東北。高祖死後葬此,三國魏時廢。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昌平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阿克蘇

 

縣名。位於新疆西部,溫宿縣東南。土地肥沃,農產甚豐。所產的水晶鹽,稱為「冰鹽」,形方味美。舊為溫宿府。

城市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溫宿縣東南。土地肥沃,農產甚豐。所產的水晶鹽,稱為「冰鹽」,形方味美。舊為溫宿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阿克蘇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山

 

1.對他人行為或財力負責擔保的人。《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況且還有舅舅做保山。他們都是一氣,姑娘一個人那裡說得過呢。」也稱為「保見人。」

2.媒人。《金瓶梅》第七回:「婆子聽見,便道:『阿呀,保山!你如何不先來說聲?』」《紅樓夢》第五七回:「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錯,且現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賈母硬作保山,將計就計便應了。」

3.縣名。參見「保山縣」條。

1.對他人行為或財力負責擔保的人。《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況且還有舅舅做保山。他們都是一氣,姑娘一個人那裡說得過呢。」也稱為「保見人。」

2.媒人。《金瓶梅》第七回:「婆子聽見,便道:『阿呀,保山!你如何不先來說聲?』」《紅樓夢》第五七回:「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錯,且現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賈母硬作保山,將計就計便應了。」

3.縣名。參見「保山縣」條。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保山縣改稱保山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保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山縣

保山市

縣名。位於雲南省騰衝縣東、鎮康縣北,瀕怒江支流南甸河。農產品以小麥、棉花、稻米等為主,有滇緬公路可對外交通。

城市名。位於雲南省騰衝市、鎮康縣北,瀕怒江支流南甸河。農產品以小麥、棉花、稻米等為主,有滇緬公路可對外交通。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保山市」、「騰衝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安

 

1.保護使其安全、安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託之義,隆治平之化。」《三國志.卷五五.吳書.董襲傳》:「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龔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2.州名。在今察哈爾省涿鹿縣。

1.保護使其安全、安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託之義,隆治平之化。」《三國志.卷五五.吳書.董襲傳》:「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龔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2.地名。在今察哈爾省(今中國大陸地區已將其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涿鹿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定府

 

地名。明代所設,轄領二州、十四縣。今清苑縣為其舊治。也稱為「保陽府」。

地名。明代所設,轄領二州、十四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為其舊治。也稱為「保陽府」。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清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清苑縣

清苑區

縣名。河北省省會。位於北平西南,是大清河航運的終點,平漢鐵路的要站。和平、津兩市成鼎足之勢,軍事地位重要。棉織業發達,為農產集散地。是全省第一大城,舊為保定府治。今大陸地區劃出市區設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

地名。河北省省會。位於北平西南,是大清河航運的終點,平漢鐵路的要站。和平、津兩市成鼎足之勢,軍事地位重要。棉織業發達,為農產集散地。是全省第一大城,舊為保定府治。今大陸地區劃出市區設保定市,為河北省省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清苑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亭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康縣

 

縣名。位於湖北省襄陽縣之西,漢水交流之南河上游。富林、礦資源,農產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並產木耳、油桐、藥材等。

縣名。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之西,漢水交流之南河上游。富林、礦資源,農產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並產木耳、油桐、藥材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襄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保寧縣

 

地名。為四川省舊府名,今閬中縣為其舊治。

地名。為四川省舊府名,今閬中市為其舊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閬中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兗州

 

地名:(1)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東省舊東昌府及兗州、濟南、青州西北境;並河北省舊大名府及正定、河間東南境等地。(2)山東省舊府名,滋陽縣為其舊治。

地名:(1)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東省舊東昌府及兗州、濟南、青州西北境;並河北省舊大名府及正定、河間東南境等地。(2)山東省舊府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為其舊治。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滋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山

 

1.祁連山的別名。參見「祁連山」條。

2.縣名。在廣東省汕頭市西南。

3.《詩經.齊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南山,刺襄公也。」首章二句為:「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1.祁連山的別名。參見「祁連山」條。

2.縣名。在廣東省汕頭市西南。相當於今天中國大陸地區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的一部分。

3.《詩經.齊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南山,刺襄公也。」首章二句為:「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山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海

 

1.泛指南方海域。《文選.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振鱗南海,濯翼清流。」

2.海洋名。自臺灣海峽經大陸地區福建南端至廣東之雷州半島、海南島一帶的海面。

3.北京三海之一。參見「三海」條。

4.縣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番禺縣西北,廣州市西南。

1.泛指南方海域。《文選.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振鱗南海,濯翼清流。」

2.海洋名。自臺灣海峽經大陸地區福建南端至廣東之雷州半島、海南島一帶的海面。

3.北京三海之一。參見「三海」條。

4.縣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西北,廣州市西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番禺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海子

 

1.南苑,在北平市永定門外,乃天子游獵的地方。

2.地名。位於綏遠省包頭之南,濱黃河,為民船停泊的地方。

1.南苑,在北平市永定門外,乃天子游獵的地方。

2.地名。位於綏遠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之南,濱黃河,為民船停泊的地方。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綏遠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都

 

1.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縣。為東漢光武帝生長之地,因位於洛陽之南,故稱為「南都」。唐.李白〈南都行〉:「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

2.明代稱南京為「南都」。清.顧炎武〈贈于副將元剴〉詩:「乍領射聲兵,南都已淪傾。」

1.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縣(其地今屬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臥龍區)。為東漢光武帝生長之地,因位於洛陽之南,故稱為「南都」。唐.李白〈南都行〉:「南都信佳麗,武闕橫西關。」

2.明代稱南京為「南都」。清.顧炎武〈贈于副將元剴〉詩:「乍領射聲兵,南都已淪傾。」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運河

 

運河名。上源是衛河,至山東省臨清縣與運河會合,始稱為「南運河」。

運河名。上源是衛河,至山東省臨清市與運河會合,始稱為「南運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清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鄭

 

1.縣名。參見「南鄭縣」條。

2.地名。周王畿內之邑。周穆王以此為都城,城在今陝西省華縣之北。

1.縣名。參見「南鄭縣」條。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改稱南鄭區

2.地名。周王畿內之邑。周穆王以此為都城,城在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之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州區」、「南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鄭縣

南鄭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南嶽

 

山名:(1)為中國五嶽之一,指衡山。參見「衡山」條。(2)位於江蘇省宜興縣南,荊南山北。(3)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也稱為「長連壽山」。

山名:(1)為中國五嶽之一,指衡山。參見「衡山」條。(2)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南,荊南山北。(3)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也稱為「長連壽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興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哈爾濱市

 

城市名。位於吉林省松花江南岸。為中國大陸重要河港,且居於交通樞紐位置,是中長鐵路南北兩段的交會點,濱黑鐵路起點,拉濱鐵路終點。亦是松花江平原產品集散地,工商業發達,是東北第二大都市。

城市名。位於吉林省(全省範圍劃入現今中國大陸地區的吉林省、黑龍江省) 松花江南岸。為中國大陸重要河港,且居於交通樞紐位置,是中長鐵路南北兩段的交會點,濱黑鐵路起點,拉濱鐵路終點。亦是松花江平原產品集散地,工商業發達,是東北第二大都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吉林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城濮

 

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省陳留縣,一說在今山東省濮縣。晉文公率諸國之兵與楚人戰於此,楚師敗績,文公遂為春秋五霸之一。

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陳留鎮,一說在今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城鎮。晉文公率諸國之兵與楚人戰於此,楚師敗績,文公遂為春秋五霸之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陳留縣」、「濮城鎮」+《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濮县县」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姚江

 

1.河川名。在浙江東部餘姚縣南,源出太平山,東南流入甬江。

2.古代的驛站名。在浙江省餘姚縣東。

3.姚江學派的簡稱。參見「姚江學派」條。

1.河川名。在浙江東部餘姚市南,源出太平山,東南流入甬江。

2.古代的驛站名。在浙江省餘姚市東。

3.姚江學派的簡稱。參見「姚江學派」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餘姚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威海衛

 

地名。位於山東省文登縣北。明初築城以固海防,三面環山,北臨黃海,成一港灣,劉公島橫臥其前,港內深闊,可泊巨艦,形勢險固,是優良的軍港。

地名。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北。明初築城以固海防,三面環山,北臨黃海,成一港灣,劉公島橫臥其前,港內深闊,可泊巨艦,形勢險固,是優良的軍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餘姚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宣城縣

宣州區

縣名。位於安徽省蕪湖縣東南,瀕水陽江西岸,京贛鐵路經過,以產宣紙著名。

地名。位於安徽省蕪湖市東南,瀕水陽江西岸,京贛鐵路經過,以產宣紙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蕪湖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宣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宣威縣

宣威市

縣名。位於雲南省東,盤龍江西北岸。以產火腿著名,世稱「宣威腿」、「雲腿」,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產玉米、菸草等。

城市名。位於雲南省東,盤龍江西北岸。以產火腿著名,世稱「宣威腿」、「雲腿」,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產玉米、菸草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宣威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幽都

 

1.地名。位於雁門關以北,為古朔方之地。

2.縣名。位於今河北省宛平縣西南。唐置縣,遼時改稱為「宛平」。

3.地下陰間。《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1.地名。位於雁門關以北,為古朔方之地。

2.縣名。位於今河北省宛平縣西南。唐置縣,遼時改稱為「宛平」。今中國大陸地區已廢除此縣,原縣地併入門溝投區。

3.地下陰間。《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宛平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建安

 

1.地名。位於福建省,今與甌寧縣合為建甌縣。

2.東漢獻帝的年號。(西元196219

1.地名。位於福建省,今與甌寧縣合為建甌縣。1992年,撤縣改市 ,設立建甌市。

2.東漢獻帝的年號。(西元196219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建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建康

 

1.地名。位於今江蘇省江寧縣南。東晉改建業縣為建康,隋又改稱江寧。

2.東漢順帝的年號。(西元144)

1.地名。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東晉改建業縣為建康,隋又改稱江寧。

2.東漢順帝的年號。(西元144)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建業

 

1.建立功業。《孔子家語.卷五.入官》:「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

2.地名。三國時孫權建都於秣陵,改稱建業。故城在今江蘇省江寧縣南。

1.建立功業。《孔子家語.卷五.入官》:「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

2.地名。三國時孫權建都於秣陵,改稱建業。故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江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密縣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新密市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密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恰克圖

 

地名。位於蒙古土謝圖汗部北方與西伯利亞交界處的色楞格河谷上。西元一七二七年中俄兩國在此簽訂恰克圖條約,以此城為兩國國界,舊市街歸俄國,清朝別建新市街於南。一七二九年起,由理藩院派司員一人駐紮,監理中俄貿易,故也稱為「買賣城」。

地名。位於今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一個臨近蒙古國的城市。西元一七二七年中俄兩國在此簽訂恰克圖條約,以此城為兩國國界,舊市街歸俄國,清朝別建新市街於南。一七二九年起,由理藩院派司員一人駐紮,監理中俄貿易,故也稱為「買賣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恰克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柏鄉縣

 

縣名:(1)位於河北省石門市東南,城南北皆臨泜水,縣北鄗城有光武廟,漢光武帝即位於此。(2)位於河南省南部滏陽河流域。農產以棉花、小麥、大豆等為主。

縣名:(1)位於河北省石門市(今更名為石家莊市)東南,城南北皆臨泜水,縣北鄗城有光武廟,漢光武帝即位於此。(2)位於河南省南部滏陽河流域。農產以棉花、小麥、大豆等為主。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石門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毗陵

 

縣名。漢置,晉改為晉陵。在今江蘇省武進縣。

縣名。漢置,晉改為晉陵。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今位於中國大陸地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內。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進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洋河

 

河川名:(1)位於河北省撫寧縣境,源出長城外,南流經縣西入海,入海處名洋河口。也作「陽河」。(2)源出察哈爾省境長城外,南流入長城,經懷安、宣化、涿鹿諸縣,合永定河。也稱為「東洋河」、「東陽河」。

河川名:(1)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境,源出長城外,南流經縣西入海,入海處名洋河口。也作「陽河」。(2)源出察哈爾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境長城外,南流入長城,經懷安縣、宣化區、涿鹿縣,合永定河。也稱為「東洋河」、「東陽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撫寧區」、「察哈爾省 (中華民國)」、「宣化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泗水的支流,一源出大陸地區山東省費縣北,西流入泗水;一源出曲阜縣北,南流合沂水注入泗水。

[]

河川名。泗水的支流,源出於山東新泰東北。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洙水」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洛水

 

河川名:(1)源出於陝西省雒南縣冢嶺山,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至鞏縣洛口入黃河。也稱為「雒水」。(2)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至朝邑縣入渭河。南北直貫陝西省中部,與渭河並為陝西省二大重要河流。也稱為「北洛水」。

河川名:(1)源出於陝西省洛南縣冢嶺山,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至鞏義市洛口入黃河。也稱為「雒水」。(2)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至朝邑縣(1958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朝邑縣併入大荔縣)入渭河。南北直貫陝西省中部,與渭河並為陝西省二大重要河流。也稱為「北洛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洛南縣」、「鞏義市」、「朝邑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洧河

 

河川名。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東陽城山,東南流至扶溝縣注入賈魯河。

河川名。發源於河南省登封市東陽城山,東南流至扶溝縣注入賈魯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登封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河北省獲鹿縣西南井陘山,向東流經欒城、趙縣,注入寧晉泊。

2.縣名。漢代設置,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靈壁縣南方五十里,許慎曾任縣長。

[]

1.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西南井陘山,向東流經欒城、趙縣,注入寧晉泊。

2.縣名。漢代設置,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靈壁縣南方五十里,許慎曾任縣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獲鹿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洪洞縣

 

縣名。位於山西省臨汾縣北,瀕汾水東岸。滲水、澗水流於南境,同蒲鐵路經此,地肥民富,縣內產無煙煤。

縣名。位於山西省臨汾縣(今併入臨汾市)

北,瀕汾水東岸。滲水、澗水流於南境,同蒲鐵路經此,地肥民富,縣內產無煙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汾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洪澤湖

 

湖泊名。位於江蘇、安徽兩省交界處。面積二千五百平方公里,長八十里,形如守宮,江蘇省的淮陰、泗陽,安徽省的泗縣、五河、盱眙諸縣環之,上游即淮水。

湖泊名。位於江蘇、安徽兩省交界處。面積二千五百平方公里,長八十里,形如守宮,江蘇省的淮安市泗陽縣,安徽省的泗縣五河縣盱眙縣環之,上游即淮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汾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洭水

 

河川名。源於湖南省郴縣黃岑山,南流入廣東,為北江的上流。也稱為「湟水」。

河川名。源於湖南省郴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黃岑山,南流入廣東,為北江的上流。也稱為「湟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洱海

 

湖泊名。位於雲南省大理縣城東。由洱水積匯而成,長約四十公里,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湖形如大佛耳朵,故稱為「洱海」。風景甚佳,是雲南省西部最大的湖。

湖泊名。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西北。由洱水積匯而成,長約四十公里,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湖形如大佛耳朵,故稱為「洱海」。風景甚佳,是雲南省西部最大的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洱海」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洳河

 

河川名。源出河北省密雲縣,向南流至三河縣洳口注入泃河。

河川名。源出北京市密雲區,向南流至三河縣洳口注入泃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密雲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洵河

 

河川名。位於陝西省南部。源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秦嶺南麓紗羅幛。南流經柞水、鎮安,至洵陽縣境納乾祜河,於洵陽縣東注入漢水。長一百餘公里。

河川名。位於陝西省南部。源於陝西省寧陝縣東北,秦嶺南麓紗羅幛。南流經柞水、鎮安,至洵陽縣境納乾祜河,於旬陽縣東注入漢水。長一百餘公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洵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洺州

 

地名。北周時置,即今河北省永年縣。

地名。北周時置,即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洺河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遼縣太行山,東南流經河南武安縣,再東流至河北省大名縣,會衛水入運河。也稱為「漳水」。

河川名。源出於河北武安市西北部太行山余脈,東南流經河南武安市,再東流至河北省大名縣,會衛水入運河。也稱為「沙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洺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禹穴

 

地名:(1)在浙江省紹興縣宛委山,相傳為禹藏書之所。也稱為「禹井」。(2)在陝西省洵陽縣東,相傳禹決漢水時居此。

地名:(1)在浙江省紹興縣(今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越城區內)宛委山,相傳為禹藏書之所。也稱為「禹井」。(2)在陝西省洵陽縣東,相傳禹決漢水時居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苕溪

 

河川名。源於浙江省天目山,分東苕和西苕,於吳興縣匯合注入太湖。秋時兩岸多苕花,其白如雪,故稱為「苕溪」。也稱為「苕水」。

河川名。源於浙江省天目山,分東苕和西苕,於湖州市吳興區匯合注入太湖。秋時兩岸多苕花,其白如雪,故稱為「苕溪」。也稱為「苕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吳興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若耶溪

 

河川名。在浙江省紹興縣。參見「浣紗溪」條。

河川名。在浙江省紹興縣(今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越城區內)。參見「浣紗溪」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浣紗溪

 

河川名:(1)在浙江省青田縣長壽峰。相傳南朝宋謝靈運遇浣紗仙女於此。(2)在浙江省紹興縣。因西施曾於此地浣紗而得名。也稱為「若耶溪」。

河川名:(1)在浙江省青田縣長壽峰。相傳南朝宋謝靈運遇浣紗仙女於此。(2)在浙江省紹興縣(今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越城區內)。因西施曾於此地浣紗而得名。也稱為「若耶溪」。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紹興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苦水

 

1.湯藥或藥水。

2.比喻受苦的事實或經過。如:「他逢人便大吐苦水。」

3.含有硫酸鈉、硫酸鎂等礦物質而帶有苦味的水。

4.河川名。位於甘肅省固原縣東北。

1.湯藥或藥水。

2.比喻受苦的事實或經過。如:「他逢人便大吐苦水。」

3.含有硫酸鈉、硫酸鎂等礦物質而帶有苦味的水。

4.河川名。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固原縣」、「原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茅山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山名。位在江蘇省句容市東南,山有華陽洞。相傳漢景帝時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稱為「茅山」。也稱為「良常山」、「句曲山」、「三茅山」。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句容」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茌平

 

縣名。位於山東省聊城縣東北,徒駭河東岸。因地在茌山西南平陸中而得名。

縣名。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北,徒駭河東岸。因地在茌山西南平陸中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聊城市」、「東昌府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縣名。漢代所置:(1)隴西有上邽,在今大陸地區甘肅省天水縣境。(2)宏農有下邽,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渭南縣境。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邽巽。

[]

1.縣名。漢代所置:(1)隴西有上邽,在今大陸地區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境。(2)宏農有下邽,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境。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邽巽。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天水縣」+《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渭南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邾婁

 

國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縣東稍南。即春秋時邾國,戰國時改稱鄒。

國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東稍南。即春秋時邾國,戰國時改稱鄒。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曲阜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郃陽縣

 

縣名。位於陝西省華陰縣東北,黃河之西。

縣名。位於陝西省華陰市東北,黃河之西。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城市周圍的地區。如:「市郊」、「荒郊野外」。《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唐.杜甫〈野望〉詩:「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2.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禮。《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3.地名。春秋時晉國的屬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虞鄉縣境。

[]

1.城市周圍的地區。如:「市郊」、「荒郊野外」。《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唐.杜甫〈野望〉詩:「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2.古代祭祀天地的典禮。《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3.地名。春秋時晉國的屬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虞鄉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撤銷,大體上為今天的永濟市)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虞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香山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縣南龍門山之東,因產香葛而得名。唐白居易居此,自號香山居士。(2)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中巒圓淨如珠,故舊名大珠山。(3)在江蘇省吳縣西南。(4)在北平市萬壽山西側。因古有香山寺而得名,上多古蹟。(5)廣東省中山縣的香爐山,簡稱為「香山」。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縣南龍門山之東,因產香葛而得名。唐白居易居此,自號香山居士。(2)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中巒圓淨如珠,故舊名大珠山。(3)在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西南。(4)在北平市萬壽山西側。因古有香山寺而得名,上多古蹟。(5)廣東省中山縣(主要範圍包括今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的香爐山,簡稱為「香山」。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吳中區」+《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香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香山鄉

 

鄉鎮名。廣東省中山縣的舊名。為突出海中的半島,臨三角江口。

鄉鎮名。廣東省中山縣(主要範圍包括今廣東省中山市、珠海市)的舊名。為突出海中的半島,臨三角江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中山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香爐峰

 

山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縣西南,廬山之北。奇峰突起,狀似香爐,氣靄若煙,有如焚香,故稱為「香爐峰」。山下有瀑布,頂有巨石,其形如人,為廬山名勝之一。也稱為「石人峰」。

山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西南,廬山之北。奇峰突起,狀似香爐,氣靄若煙,有如焚香,故稱為「香爐峰」。山下有瀑布,頂有巨石,其形如人,為廬山名勝之一。也稱為「石人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九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邱縣。

2.國名。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縣。《廣韻.入聲.鐸韻》:「亳,國名,春秋時陳地。漢為沛之譙縣,魏為譙郡,晉為南兗州,齊為亳州。」

[]

1.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2.國名。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亳州市。《廣韻.入聲.鐸韻》:「亳,國名,春秋時陳地。漢為沛之譙縣,魏為譙郡,晉為南兗州,齊為亳州。」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睢陽區」、「商丘縣」、「亳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剡溪

 

河川名。位於浙江省嵊縣南,為曹娥江的上游。有二源,一出天台縣,一出武義縣,晉時王徽之嘗雪夜訪戴逵於此。

河川名。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南,為曹娥江的上游。有二源,一出天台縣,一出武義縣,晉時王徽之嘗雪夜訪戴逵於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嵊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唐努山

 

山名。位於蒙古西北部,是烏梁海盆地與科布多盆地之間的界山。也稱為「唐努烏拉山」。

山名。位於俄羅斯境內,是烏梁海盆地與科布多盆地之間的界山。也稱為「唐努烏拉山」。

《百度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唐努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奴隸、僕役。如:「奚僮」、「小奚」。《周禮.天官.冢宰》:「酒人俺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漢.鄭玄.注:「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2.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東胡族,本名「庫莫奚」,至隋朝始稱為「奚」。其地東北接契丹,西毗突厥,南臨白浪河,北接霫國。後為契丹所併。

3.地名。春秋時魯地,為奚仲之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南。

4.姓。如明代有奚銘。

[]

1.奴隸、僕役。如:「奚僮」、「小奚」。《周禮.天官.冢宰》:「酒人俺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漢.鄭玄.注:「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2.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東胡族,本名「庫莫奚」,至隋朝始稱為「奚」。其地東北接契丹,西毗突厥,南臨白浪河,北接霫國。後為契丹所併。

3.地名。春秋時魯地,為奚仲之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州市東南。

4.姓。如明代有奚銘。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滕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峨嵋山

 

山名。因為兩座山峰相對似眉而得名。在四川省峨眉縣西南,其脈自岷山分出,蜿蜒南來,至縣境突起三峰,稱為「三峨」,形勢峻秀,佛道兩家並稱為靈勝之地,亦為觀光勝地。也作「峨眉山」。

山名。因為兩座山峰相對似眉而得名。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其脈自岷山分出,蜿蜒南來,至縣境突起三峰,稱為「三峨」,形勢峻秀,佛道兩家並稱為靈勝之地,亦為觀光勝地。也作「峨眉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峨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山名。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南。

[]

山名。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境內。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庫倫

 

城市名。蒙古的首邑。位於土拉河北岸。水草豐美,交通便利,是蒙古地方第一大城,也是蒙古的政治、宗教、軍事中心。現為偽蒙古共和國的首都,改稱為「鳥蘭巴托」。

城市名。位於土拉河北岸。水草豐美,交通便利,是蒙古地方第一大城,也是蒙古的政治、宗教、軍事中心。現為蒙古國的首都,改稱為「鳥蘭巴托」。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蒙古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徐州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含今江蘇省銅山、豐、沛、蕭、碭等縣,山東省滋陽、鄒、滕等縣,以及安徽省宿、泗縣等地。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含今江蘇省銅山、豐、沛、蕭、碭等縣,山東省滋陽縣、鄒城市、滕州市,以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泗縣等地。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鄒縣」、「滕州市」、「埇橋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徐聞縣

 

縣名。位於廣東省海康縣之南,雷州半島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對。

縣名。位於廣東省海康縣(1994年改稱雷州市)之南,雷州半島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海康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晉江縣

晉江市

縣名。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入泉州灣之口。海岸曲折多港灣,貿易頗盛,農產以稻米、甘薯等為主。

城市名。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入泉州灣之口。海岸曲折多港灣,貿易頗盛,農產以稻米、甘薯等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晉江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柴市

 

1.販賣木柴的市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職,可則剗地著我在柴市裡遷除。」

2.地名。位於北平市府學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時殺宋丞相文天祥於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

1.販賣木柴的市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職,可則剗地著我在柴市裡遷除。」

2.地名。位於北京市府學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時殺宋丞相文天祥於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柴桑

 

1.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縣西南。漢置,屬豫章郡。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備派諸葛亮見孫權於此。晉陶潛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詩:「正解柴桑纜,仍看蜀道行。」

1.地名。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西南。漢置,屬豫章郡。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備派諸葛亮見孫權於此。晉陶潛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詩:「正解柴桑纜,仍看蜀道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九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桂水

 

河川名:(1)源出湖南省藍山縣南,東北流經嘉禾、桂陽二縣,合舂水入湘。(2)源出湖南省郴縣南,西北流入永興縣界,注入耒江。(3)在湖南省桂東縣西北,入漚江。

河川名:(1)源出湖南省藍山縣南,東北流經嘉禾、桂陽二縣,合舂水入湘。(2)源出湖南省郴縣(位於今郴州市北湖區與蘇仙區)南,西北流入永興縣界,注入耒江。(3)在湖南省桂東縣西北,入漚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郴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桐鄉

 

地名。位於今安徽省桐城縣北。春秋時為桐國地,漢時稱為「桐鄉」。

地名。位於今安徽省桐城市北。春秋時為桐國地,漢時稱為「桐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桐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桑田

 

1.栽植桑樹的田地。《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于桑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慶去巡閱,他便說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

2.比喻世事變遷。明.楊珽《龍膏記》第三齣:「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3.地名。春秋時虢國屬地,約於今河南省閿鄉縣東北。

1.栽植桑樹的田地。《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于桑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慶去巡閱,他便說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

2.比喻世事變遷。明.楊珽《龍膏記》第三齣:「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3.地名。春秋時虢國屬地,約於今河南省閿鄉縣(此縣於1959年黃河三門峽水庫蓄水後,淹沒於水庫之中)東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閿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口

 

1.內河通海的地方。亦指臨海的地方。唐.方干〈陸山人畫水〉詩:「但有片雲生海口,終無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詩經.大雅.生民》唐.孔穎達.正義:「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

3.誇口、說大話。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於海南島瓊山縣北。參見「海口市」條。

1.內河通海的地方。亦指臨海的地方。唐.方干〈陸山人畫水〉詩:「但有片雲生海口,終無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詩經.大雅.生民》唐.孔穎達.正義:「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

3.誇口、說大話。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於海南島瓊山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併入海口市)北。參見「海口市」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瓊山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口市

 

城市名。位於海南島瓊山縣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為全島的行政中心和商港。

城市名。位於海南島瓊山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併入海口市)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為全島的行政中心和商港。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瓊山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拉爾

 

1.城市名。興安省省會,位於海拉爾河上游,有中長鐵路經過,畜產貿易發達,靠近俄境,是邊防要地。

2.河川名。參見「海拉爾河」條。

1.地名。興安省(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省會,位於海拉爾河上游,有中長鐵路經過,畜產貿易發達,靠近俄境,是邊防要地。

2.河川名。參見「海拉爾河」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興安省 (中華民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拉爾河

 

河川名。在興安省呼倫縣境,源出勒奇克山,曲折西流,至臚濱縣東,注入額爾古納河。全長三百四十六公里。

河川名。源出內蒙古牙克石市烏爾其漢鎮東北大興安嶺西麓的古魯契那山,曲折西流,於滿洲里新開河街道東北與達蘭鄂羅木河(新開河)匯合成額爾古納河河長622千米,流域面積5.481萬平方千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海拉爾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門

 

1.海口,河流入海之處。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冑〉詩:「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2.縣名。位於江蘇省東部,崇明縣西北,因地處海隅而得名。

3.鄉鎮名。位於浙江省黃巖縣東六十里,為濱海要埠。

1.海口,河流入海之處。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冑〉詩:「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2.城市名。位於江蘇省東部,崇明縣西北,因地處海隅而得名。

3.區名。位於浙江省黃巖縣東六十里,為濱海要埠。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海門 (消歧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豐縣

 

縣名。位於廣東省惠陽縣東,瀕臨南海。

縣名。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東,瀕臨南海。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惠陽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涑水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絳縣,西流經聞喜縣,南折經夏縣至永濟縣西南,入於黃河。

2.鄉鎮名。位於山西省夏縣西,宋時司馬光居此。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絳縣,西流經聞喜縣,南折經夏縣至永濟市西南,入於黃河。

2.鄉鎮名。位於山西省夏縣西,宋時司馬光居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永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即白河。源出於河南省嵩縣西南的攻離山,東南流經南召、南陽諸縣,入湖北省襄陽縣境會同唐河,注入漢水。

[]

河川名。即白河。源出於河南省嵩縣西南的攻離山,東南流經南召縣、南陽市,入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境會同唐河,注入漢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陽市」、「襄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烏江

 

河川名。源自貴州高原上的河流。其北源為赫章縣西山區的六沖河,南源於威寧縣東的三岔河,兩源於黔西縣南境會合,名鴨池河,蜿蜒東流,納清水江後,始稱為「烏江」,流至涪陵縣東注入長江。全長九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積達八萬五千八百平方公里。

河川名。源自貴州高原上的河流。其北源為赫章縣西山區的六沖河,南源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的三岔河,兩源於黔西縣南境會合,名鴨池河,蜿蜒東流,納清水江後,始稱為「烏江」,流至涪陵縣東注入長江。全長九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積達八萬五千八百平方公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襄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珠崖

 

郡名。漢時設置,在今海南島特別行政區瓊山縣東南,因其地盛產真珠而得名。也作「珠?」。

郡名。漢時設置,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東南,因其地盛產真珠而得名。也作「珠厓」、「朱崖」、「朱厓」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珠崖」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神木

 

1.年代久遠,特別粗壯高大的樹木。

2.成精化神的樹木。《三國演義》第七八回:「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特來殺汝!」

3.縣名。位於陝西省境東北,瀕臨窟野河東岸。

1.年代久遠,特別粗壯高大的樹木。

2.成精化神的樹木。《三國演義》第七八回:「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特來殺汝!」

3.城市名。位於陝西省境東北,瀕臨窟野河東岸。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神木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秦嶺

 

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縣,綿亙於陝西省南部,終於河南省陝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大陸地區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也稱為「秦山」、「終南山」。

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市,綿亙於陝西省南部,終於河南省陝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大陸地區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也稱為「秦山」、「終南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天水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荊州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舊遵義、重慶二府,貴州舊思南、銅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廣西的全縣、廣東的連縣,皆屬其地。(2)湖北省舊府名。明、清時設置,治所在今江陵縣。今湖北省宜都縣到監利縣的長江流域為其轄境。(3)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舊遵義、重慶二府,貴州舊思南、銅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廣西的全縣、廣東的連縣,皆屬其地。(2)湖北省舊府名。明、清時設置,治所在今江陵縣。今湖北省宜都市到監利縣的長江流域為其轄境。(3)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荊山

 

山名:(1)位於山東省諸城縣東北,也稱為「荊臺山」。(2)位於河南省禹縣西北。(3)位於河南省閿鄉縣南。也稱為「覆釜山」。(4)位於安徽省蕪湖縣東南。(5)位於安徽省懷遠縣西南。(6)位於湖北省南漳縣西。

山名:(1)位於山東省諸城市東北,也稱為「荊臺山」。(2)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3)位於河南省閿鄉縣(1959年黃河三門峽水庫蓄水後,閿鄉淹沒於水庫之中)南。也稱為「覆釜山」。(4)位於安徽省蕪湖縣東南。(5)位於安徽省懷遠縣西南。(6)位於湖北省南漳縣西。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諸城市」、「禹州市」、「閿鄉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荊門

 

1.用木柴做成的門。南朝梁.陶弘景〈尋山誌〉:「荊門晝掩,蓬戶夜開。」

2.山名。(1)位於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與虎牙山相對。形勢險要,自古為重要關塞。(2)位於湖北省荊門縣南。

3.縣名。位於湖北省境中部,介於漳水、漢水之間,荊山山脈東南。

1.用木柴做成的門。南朝梁.陶弘景〈尋山誌〉:「荊門晝掩,蓬戶夜開。」

2.山名。(1)位於湖北省宜都市西北,與虎牙山相對。形勢險要,自古為重要關塞。(2)城市名,位於湖北省荊門縣(1983年荊門縣併入荊門市)南。

3.縣名。位於湖北省境中部,介於漳水、漢水之間,荊山山脈東南。1983年併入荊門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都市」、「荊門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周朝的屬地,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沁陽縣境內。

2.姓。如漢代有郗慮。

[]

1.地名。周朝的屬地,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沁陽市境內。

2.姓。如漢代有郗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沁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齊國邑地。故城約在今山東省安丘縣西南。

[]

地名。春秋時齊國邑地。故城約在今山東省安丘市西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安丘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鄠縣、盩厔縣之間。

2.姓。如漢代有郝賢。

[]

1.地名。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周至縣之間。

2.姓。如漢代有郝賢。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鄠邑區」、「周至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郟縣:縣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省境中部,許昌縣以西。

2.郟山:山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縣北。也稱為「北邙山」。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郟張。

[]

1.郟縣:縣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省境中部,許昌市建安區以西。

2.郟山:山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縣(1955年撤縣,分別劃歸洛陽市及孟津、偃師、宜陽三縣)北。也稱為「北邙山」。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郟張。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許昌市」、「洛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陘山

 

山名。位於河南省新鄭縣西南,春秋時為楚、韓兩國間的要隘。也稱為「邢山」。

山名。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南,春秋時為楚、韓兩國間的要隘。也稱為「邢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馬邑

 

地名。在今山西省朔縣。相傳秦代為防止胡虜入侵,在此地築城防禦,但城屢建不成。某日有馬在此地重覆奔走,當地軍民,於是就依照馬跡來構建城池,終於築成,故稱為「馬邑」。

地名。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相傳秦代為防止胡虜入侵,在此地築城防禦,但城屢建不成。某日有馬在此地重覆奔走,當地軍民,於是就依照馬跡來構建城池,終於築成,故稱為「馬邑」。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朔城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馬嵬

 

地名。在陝西省興平縣西二十五里。相傳唐時安祿山作亂,玄宗奔蜀,次馬嵬驛,命高力士賜楊貴妃死。也稱為「馬嵬堡」、「馬嵬坡」、「馬嵬亭」、「馬嵬鎮」。

地名。在陝西省興平市西二十五里。相傳唐時安祿山作亂,玄宗奔蜀,次馬嵬驛,命高力士賜楊貴妃死。也稱為「馬嵬堡」、「馬嵬坡」、「馬嵬亭」、「馬嵬鎮」。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興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馬道驛

 

地名。在陝西省褒城縣北,是古代川、陝棧道的一個驛站。

地名。在陝西省褒城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北,是古代川、陝棧道的一個驛站。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褒城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鬥犀臺

 

地名。位於四川省灌縣城西。參見「鬥雞臺」條。

地名。位於四川省灌縣(今中國大陸地區更名為都江堰市)城西。參見「鬥雞臺」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都江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偃師縣

偃師市

縣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東,黃河之南。伊洛兩水交會於縣境西南,隴海鐵路經此。

城市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1955年撤縣,分別劃歸洛陽市及孟津、偃師、宜陽三縣)東,黃河之南。伊洛兩水交會於縣境西南,隴海鐵路經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偃師市」、「洛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偪陽

 

1.國名。春秋時的小國,位於今山東省嶧縣。《左傳.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晉.杜預.注:「偪陽,妘姓國,今彭城傳陽縣也。」

2.複姓。

1.國名。春秋時的小國,位於今山東省嶧縣(在今棗莊市嶧城區)。《左傳.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晉.杜預.注:「偪陽,妘姓國,今彭城傳陽縣也。」

2.複姓。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嶧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婁山

 

山脈名。位於貴州省遵義縣北九十里,是四川省入雲南省的要隘,上有婁山關,石筍參天,李白曾題詩於此。也稱為「大婁山」。

山脈名。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北九十里,是四川省入雲南省的要隘,上有婁山關,石筍參天,李白曾題詩於此。也稱為「大婁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遵義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婁江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吳縣東。為太湖支流,東流經崑山、太倉等縣入長江。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東。為太湖支流,東流經崑山、太倉等市入長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吳縣」、「崑山市」、「太倉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崇德

 

1.尊崇有德的人。《書經.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禮記.王制》:「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

2.充盛道德。《論語.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3.發揚盛德。《易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4.縣名。位浙江省杭縣東北,城瀕運河,舊稱為「石門」。

5.清太宗的年號(西元16361643)。

1.尊崇有德的人。《書經.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禮記.王制》:「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

2.充盛道德。《論語.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3.發揚盛德。《易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4.縣名。位浙江省杭縣東北,城瀕運河,舊稱為「石門」。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

5.清太宗的年號(西元16361643)。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崇德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崑山

 

山名:(1)位於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崑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崑山」。(3)崑崙山的簡稱。參見「崑崙山」條。

山名:(1)位於江蘇省上海市松江區西北。(2)江蘇省崑山市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崑山」。(3)崑崙山的簡稱。參見「崑崙山」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松江」、「崑山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山名。即函谷,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靈寶縣西南。函俗從山作「崡」。以其峭壁險峻如山,又以「崤」為其山名。《集韻.平聲.咸韻》:「崡,山名,在肴陵。」

[]

山名。即函谷,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靈寶市西南。函俗從山作「崡」。以其峭壁險峻如山,又以「崤」為其山名。《集韻.平聲.咸韻》:「崡,山名,在肴陵。」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靈寶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張掖縣

張掖市

縣名。屬甘肅省,古稱甘州。位在武威縣西北,介於紅水河與張掖河之間,為寧夏、青海、甘肅三省交通樞紐。為通往西域的要道,形勢險要。除甘州河外,亦有積雪所化的水流灌綠州,農業頗盛,有「銀張掖」、「塞外江南」之稱。出產以藥材為主。

城市名。屬甘肅省,古稱甘州。位在武威市西北,介於紅水河與張掖河之間,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交通樞紐。為通往西域的要道,形勢險要。除甘州河外,亦有積雪所化的水流灌綠州,農業頗盛,有「銀張掖」、「塞外江南」之稱。出產以藥材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靈寶市」、「武威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掖縣

萊州市

縣名。位於山東省東北,瀕萊州灣。盛產葡萄,交通便利。

區名。位於山東省東北,瀕萊州灣。盛產葡萄,交通便利。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掖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莫高窟

 

地名。位於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內藏豐富文物,對中國佛教、文學、藝術貢獻頗大。參見「敦煌石室」條。

地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內藏豐富文物,對中國佛教、文學、藝術貢獻頗大。參見「敦煌石室」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敦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處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2.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如:「些許」、「少許」。《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東。

4.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

5.姓。如漢代有許慎。

[]

1.處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2.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如:「些許」、「少許」。《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東。

4.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

5.姓。如漢代有許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許昌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1)春秋時鄭國邑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境內。(2)春秋時楚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項城縣境。

[]

地名:(1)春秋時鄭國邑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境內。(2)春秋時楚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項城縣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鄭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魯國邑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曲阜縣東南的郰城,為孔子的故里。

[]

地名。春秋時魯國邑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郰城,為孔子的故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曲阜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地名。春秋時鄭屬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境。

[]

地名。春秋時鄭屬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市境。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滎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陰山

 

山脈名。崑崙山的北支。起於河套西北,橫亙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東北綿延為內興安嶺。自漢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北方的屏蔽。也稱為「陰山山脈」。

山脈名。崑崙山的北支。起於河套西北,橫亙內蒙古自治區,東北綿延為內興安嶺。自漢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北方的屏蔽。也稱為「陰山山脈」。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陰山」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陰平

 

1.國音聲調中的第一聲,音調高而平,始終一致。多由古音平聲中屬於清音聲母的字分化而來。如天、仙、東、風等。

2.地名:(1)古羌氐地。漢武帝開西南夷,置陰平道,故城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2)東晉置,位於今四川省梓潼縣西北。(3)南朝宋置,南齊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陽縣西北。

1.國音聲調中的第一聲,音調高而平,始終一致。多由古音平聲中屬於清音聲母的字分化而來。如天、仙、東、風等。

2.地名:(1)古羌氐地。漢武帝開西南夷,置陰平道,故城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2)東晉置,位於今四川省梓潼縣西北。(3)南朝宋置,南齊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陽市西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德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陳橋

 

鄉鎮名。位於河南省開封縣東北。古稱陳橋驛,宋太祖當年即在此由軍士擁立,黃袍加身。

鄉鎮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北。古稱陳橋驛,宋太祖當年即在此由軍士擁立,黃袍加身。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祥符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雩山

 

山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雩都縣北,甚高峻,因相傳昔人祈雨於此山下而得名。

山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北,甚高峻,因相傳昔人祈雨於此山下而得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于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斯騰湖

 

湖泊名。位於新疆焉耆縣東南,都斯河從西流入,而湖水西南洩成孔雀河。其硝、鹽的產量豐富。

湖泊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焉耆回族自治縣東南,都斯河從西流入,而湖水西南洩成孔雀河。其硝、鹽的產量豐富。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焉耆回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浪沙

 

地名。秦陽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陽武縣東南。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秦始皇於此。

地名。秦陽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陽武縣(1949年與原武縣合併,改稱原陽縣)東南。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秦始皇於此。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陽武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博望縣

 

縣名。在現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縣名。在現今河南省南陽縣(今屬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臥龍區)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以竹或草編製而成,用以盛放穀糧的圓形器皿。漢.劉熙《釋名.釋宮室》:「圌,以草作之,團團然也。」《抱朴子.外篇.守塉》:「稗糲曠於圌廩,薪爨廢於庖廚。」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鎮江縣東北六十里,為江防要地。

[]

1.以竹或草編製而成,用以盛放穀糧的圓形器皿。漢.劉熙《釋名.釋宮室》:「圌,以草作之,團團然也。」《抱朴子.外篇.守塉》:「稗糲曠於圌廩,薪爨廢於庖廚。」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鎮江市東北六十里,為江防要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鎮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彭水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彭縣

彭州市

縣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太平河東北岸。產銅,農產以稻、麥、甘藷及油菜籽等為主。

城市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太平河東北岸。產銅,農產以稻、麥、甘藷及油菜籽等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彭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惠陽縣

惠陽區

縣名。位於廣東省南部、東江下游南岸。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允闢為商埠。境內出產以米、魚、鹽為主。

地名。位於廣東省南部、東江下游南岸。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允闢為商埠。境內出產以米、魚、鹽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惠陽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揚子江

 

河川名:(1)長江在江都至鎮江之間的一段,古稱為「揚子江」。因其地古有揚子津,有揚子縣,因而得名。也稱為「京江」。(2)今西人通稱長江為「揚子江」,遂為長江的別名。參見「長江」條。

河川名:(1)長江在江都至鎮江之間的一段,古稱為「揚子江」。因其地古有揚子津,有揚子縣(今稱儀征市),因而得名。也稱為「京江」。(2)今西人通稱長江為「揚子江」,遂為長江的別名。參見「長江」條。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揚子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普陀山

 

山名。位於浙江省定海縣,為舟山群島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觀世音示現說法的道場。島中大小寺院凡三百餘,佛塔十二座。是著名的佛教勝地。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補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補涅落伽』。音雖有殊,而譯以漢文,則均為『小百華樹山』。實則一海島也。」也稱為「普陀」、「普陀洛伽山」

山名。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為舟山群島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觀世音示現說法的道場。島中大小寺院凡三百餘,佛塔十二座。是著名的佛教勝地。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補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補涅落伽』。音雖有殊,而譯以漢文,則均為『小百華樹山』。實則一海島也。」也稱為「普陀」、「普陀洛伽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定海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景山

 

1.大山。《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2.山名:(1)位於北平神武門外宮城之後,為明思宗殉國之所。也稱為「煤山」、「萬歲山」。(2)位於河北省邯鄲縣境內。(3)位於山東省曹縣東南。(4)位於山西省聞喜縣東南,為中條山的最高峰。也稱為「湯寨山」、「湯王山」。(5)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南。(6)位於湖北省房縣南。

1.大山。《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2.山名:(1)位於北京神武門外宮城之後,為明思宗殉國之所。也稱為「煤山」、「萬歲山」。(2)位於河北省邯鄲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境內。(3)位於山東省曹縣東南。(4)位於山西省聞喜縣東南,為中條山的最高峰。也稱為「湯寨山」、「湯王山」。(5)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南。(6)位於湖北省房縣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偃師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邯鄲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棲霞

 

1.縣名。位於山東省東北方,威海衛市之西,臨勞山南麓。

2.山名:(1)在江蘇省江寧縣東南。(2)在浙江省杭縣西。

1.城市名。位於山東省東北方,威海衛市之西,臨勞山南麓。

2.山名:(1)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南。(2)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棲霞市」、「江寧縣」、「杭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菜餚。通「肴」。如:「果殽」、「殘殽」、「嘉殽」。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洛寧縣與陝縣之間。通「崤」。

[]

1.菜餚。通「肴」。如:「果殽」、「殘殽」、「嘉殽」。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洛寧縣與三門峽市陝州區之間。通「崤」。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陝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位於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發源於陝西省南鄭縣之青石關,南流而東,至四川省達縣注入渠江。

[]

河川名。位於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之青石關,南流而東,至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注入渠江。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達川區」+《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南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渠水

 

1.溝渠裡的水。唐.杜牧〈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詩:「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2.人工開鑿的運渠,既可灌溉,亦可舟運。全國運渠網最密處在長江三角洲。

3.河川名。位於湖南省,其上有二水源,於通道縣會合後,至黔陽縣注入清水江。也稱為「渠江」。

1.溝渠裡的水。唐.杜牧〈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詩:「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2.人工開鑿的運渠,既可灌溉,亦可舟運。全國運渠網最密處在長江三角洲。

3.河川名。位於湖南省,其上有二水源,於通道侗族自治縣會合後,至黔陽縣注入清水江。也稱為「渠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通道侗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渠江

 

河川名:(1)源於湖南省武岡縣西天尊山,注入資水。也稱為「都梁水」。(2)位於湖南省西南部。也稱為「渠水」。(3)位於四川省境,上游分別為巴水、後江、中江、前江,諸水流至渠縣會合,始稱渠江,復西南流至合川縣注入嘉陵江,全長四百八十公里。也稱為「灊水」。

河川名:(1)源於湖南省武岡市西天尊山,注入資水。也稱為「都梁水」。(2)位於湖南省西南部。也稱為「渠水」。(3)位於四川省境,上游分別為巴水、後江、中江、前江,諸水流至渠縣會合,始稱渠江,復西南流至合川縣注入嘉陵江,全長四百八十公里。也稱為「灊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岡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渦河

 

河川名。位於河南省,源出通許縣東南,上源稱為「青岡河」。南流經杞縣、太康為「渦河」;東南流經安徽省蒙城、懷遠縣注入淮河。

河川名。位於河南省,源出通許縣東南,上源稱為「青岡河」。南流經杞縣、太康為「渦河」;東南流經安徽省蒙城、懷遠縣注入淮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岡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渭河

 

河川名。源出甘肅省渭源縣西的鳥鼠山,東南流經陝西省,至高陵縣會涇水,又東流至朝邑縣會洛水,注入黃河。也稱為「渭水」。

河川名。源出甘肅省渭源縣西的鳥鼠山,東南流經陝西省,至高陵縣會涇水,又東流至朝邑縣(1958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朝邑縣併入大荔縣)會洛水,注入黃河。也稱為「渭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朝邑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渾河

 

河川名:(1)源出山西省朔縣東。參見「永定河」條。(2)源於安東省清原縣東境山中。參見「瀋河」條。

河川名:(1)源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參見「永定河」條。(2)源於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東境山中。參見「瀋河」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清原滿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湄洲

 

地名:(1)在福建省莆田縣東南海中。居民以漁耕為生,島上的天后宮已有一千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媽祖廟。(2)在湖南省漢壽縣西。突起於沅水中,因形狀如眉,故稱為「湄洲」。

地名:(1)在福建省莆田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東南海中。居民以漁耕為生,島上的天后宮已有一千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媽祖廟。(2)在湖南省漢壽縣西。突起於沅水中,因形狀如眉,故稱為「湄洲」。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莆田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源出瑞昌縣清湓山,流經九江縣注入長江。

[]

河川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源出瑞昌市清湓山,流經九江市注入長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瑞昌市」、「九江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湔江:河川名。在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為中江上流。自灌縣西分岷江東流,至廣漢縣東注入沱江。

[]

湔江:河川名。在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為中江上流。自灌縣西分岷江東流,至廣漢市東注入沱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廣漢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湘潭縣

湘潭市

縣名。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之南,湘、漣二水會合處。境內土地肥沃,農產以米、棉花、苧麻、桐油為主。湘黔鐵路經此,為水陸交通要衝,今發展成工商都市,棉紡織、食品加工、電力、煉銅等工業十分發達。

城市名。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之南,湘、漣二水會合處。境內土地肥沃,農產以米、棉花、苧麻、桐油為主。湘黔鐵路經此,為水陸交通要衝,今發展成工商都市,棉紡織、食品加工、電力、煉銅等工業十分發達。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湘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河川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東南流入黃河。

[]

河川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市西,東南流入黃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湘潭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湳水

 

河川名。位於今綏遠省東勝縣東南的河川。

河川名。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東南的河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東勝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無錫縣

 

縣名。位於江蘇省吳縣西北。周秦間境內產錫,到了漢朝,錫竭,故稱為「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名為「有錫」;到東漢順帝時,錫又枯竭,故又稱為「無錫」,一直沿用至今。由於此地瀕太湖北岸,當京滬鐵路中點,大運河由此經過,工商業繁榮,故也稱為「小上海」。

縣名。位於江蘇省吳縣西北。周秦間境內產錫,到了漢朝,錫竭,故稱為「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名為「有錫」;到東漢順帝時,錫又枯竭,故又稱為「無錫」,一直沿用至今。由於此地瀕太湖北岸,當京滬鐵路中點,大運河由此經過,工商業繁榮,故也稱為「小上海」。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原無錫縣地改劃為錫山區和惠山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無錫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番禺縣

番禺區

縣名。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莞縣之西,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故稱為「番禺縣」。

地名。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莞市之西,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故稱為「番禺縣」。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番禺區」、「東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硤石鎮

 

鄉鎮名。位於浙江省海寧縣東北。地處贊山及紫微山之間,有河流經其中,為浙江省北部蠶繭、湖羊、黃麻等集散地。手工藝品則以「硤石花燈」最有名。

鄉鎮名。位於浙江省海寧市東北。地處贊山及紫微山之間,有河流經其中,為浙江省北部蠶繭、湖羊、黃麻等集散地。手工藝品則以「硤石花燈」最有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海寧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肅然

 

山名。位於山東萊蕪縣東北,當泰山東麓,漢武帝封泰山,禪肅然,即此。也稱為「宿巖山」。

山名。位於山東萊蕪市東北,當泰山東麓,漢武帝封泰山,禪肅然,即此。也稱為「宿巖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萊蕪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菜市口

 

地名。位於北平市宣武門南,為清代處決犯人的地方。

地名。位於北京市宣武門南,為清代處決犯人的地方。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華山

 

山名。位於陝西省華陰縣渭河盆地南,為五嶽中的西嶽,也是最高的一座山,海拔高約二千二百公尺,有落雁峰、朝陽峰、玉女峰等,山勢峻秀,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突起突落形如蓮花,故稱為「華山」。也稱為「太華山」、「泰華」、「華岳」、「華嶽」、「西嶽」。

山名。位於陝西省華陰市渭河盆地南,為五嶽中的西嶽,也是最高的一座山,海拔高約二千二百公尺,有落雁峰、朝陽峰、玉女峰等,山勢峻秀,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突起突落形如蓮花,故稱為「華山」。也稱為「太華山」、「泰華」、「華岳」、「華嶽」、「西嶽」。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華陰縣

華陰市

縣名。位於陝西省潼關縣西。因在華山之北,故稱為「華陰縣」。有隴海鐵路經過,境內多名勝古蹟,山麓多產松、檜、果樹及竹林,農產以米、麥、棉花、玉蜀黍為主。

城市名。位於陝西省潼關縣西。因在華山之北,故稱為「華陰縣」。有隴海鐵路經過,境內多名勝古蹟,山麓多產松、檜、果樹及竹林,農產以米、麥、棉花、玉蜀黍為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華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萊陽縣

萊陽市

縣名。在山東省棲霞縣之南。境內以產梨著稱。

城市名。在山東省棲霞市之南。境內以產梨著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萊陽市」、「棲霞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貴德

 

1.以德為貴。《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2.顯貴而有德望的人。晉.孫綽〈情人碧玉歌〉二首之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3.縣名。位於青海省西寧縣西南,北界湟中縣,東連循化縣,東南接同仁縣,西、北臨黃河。物產以毛皮為大宗。

1.以德為貴。《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2.顯貴而有德望的人。晉.孫綽〈情人碧玉歌〉二首之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3.縣名。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北界湟中縣,東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東南接同仁縣,西、北臨黃河。物產以毛皮為大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西寧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國名。位於秦楚邊界上的小國,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淅川縣西方。後為晉所滅。

2.地名。為春秋時楚邑,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宜城縣東南方。

[]

1.國名。位於秦楚邊界上的小國,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淅川縣西方。後為晉所滅。

2.地名。為春秋時楚邑,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宜城市東南方。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宜城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地名:(1)春秋時楚國都邑,故城約在今湖北省武昌縣。(2)春秋時晉國都邑,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

2.湖北省的簡稱。

3.邊際。《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并閭與茇*兮,紛被麗其亡鄂。」三國魏.徐幹.齊都賦:「南望無垠,北顧無鄂。」

4.托住花朵的部分。通「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5.姓。如漢代有鄂千秋。

[]

1.地名:(1)春秋時楚國都邑,故城約在今湖北省鄂州市(2)春秋時晉國都邑,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

2.湖北省的簡稱。

3.邊際。《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并閭與茇*兮,紛被麗其亡鄂。」三國魏.徐幹.齊都賦:「南望無垠,北顧無鄂。」

4.托住花朵的部分。通「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5.姓。如漢代有鄂千秋。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武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濮縣

 

1.地名。春秋時衛國鄄邑所在地。在今山東省濮縣。漢代置縣,明代廢。

2.縣名。屬山東省,在省境東部。

1.地名。春秋時衛國鄄邑所在地。在今山東省濮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其地現已劃歸河南省。在今山東省菏澤縣北125)。漢代置縣,明代廢。

2.縣名。屬山東省,在省境東部。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濮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開江

 

1.船隻開航。《水滸傳》第四一回:「晁蓋整點眾人完備,都叫分投下船,開江便走。」

2.河川名。位於四川省,源出開江縣東北,由山溪諸水匯聚而成。東入開縣,會清江於雲陽縣界注入長江。也稱為「臨江」。

1.船隻開航。《水滸傳》第四一回:「晁蓋整點眾人完備,都叫分投下船,開江便走。」

2.河川名。位於四川省,源出重慶市開州區東北,由山溪諸水匯聚而成。東入開縣,會清江於雲陽縣界注入長江。也稱為「臨江」。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開州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開封市

 

城市名。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位於黃河南岸。古稱為「汴梁」、「臥牛城」,昔日因汴水的水運便利,成為中國五大古都之一。有隴海鐵路經過,現為該省文化、交通、商業中心。市內有鐵塔、龍庭、大相國寺等古蹟。

城市名。位於黃河南岸。古稱為「汴梁」、「臥牛城」,昔日因汴水的水運便利,成為中國五大古都之一。有隴海鐵路經過,現為該省文化、交通、商業中心。市內有鐵塔、龍庭、大相國寺等古蹟。今中國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為鄭州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河南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中

 

1.郡名:(1)戰國趙地。秦置。今山西省境內長城以外及綏遠東、南部地區。漢分其東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為雲中郡,治所在雲中縣。即今綏遠省托克托縣。(2)唐置。初為雲州,不久,改成雲中郡,後又復名為雲州;治所在山西省大同縣。

2.雲夢澤。位於今湖北省安陸縣南。

3.山名:(1)位於山西省中部忻縣西北,為管涔山脈的支脈。(2)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河津縣西北,瀕黃河。

1.郡名:(1)戰國趙地。秦置。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分其東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為雲中郡,治所在雲中縣。即今綏遠省托克托縣。(2)唐置。初為雲州,不久,改成雲中郡,後又復名為雲州;治所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

2.雲夢澤。位於今湖北省安陸市南。

3.山名:(1)位於山西省中部忻州市西北,為管涔山脈的支脈。(2)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河津市西北,瀕黃河。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同縣」、「安陸市」、「河津市」+《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忻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谷

 

1.山名。位於福建省建陽縣西北,接崇安縣,與西山對峙。本名蘆峰山,宋乾道中,朱熹更名雲谷,築草堂於此。

2.地名。位於福建省建寧縣南,核桃峰左麓。宋待制俞豐建雲谷書院,讀書於此,風景清幽,為建寧縣勝地。

3.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別號。參見「朱熹」條。

1.山名。位於福建省建陽縣西北,接武夷山市,與西山對峙。本名蘆峰山,宋乾道中,朱熹更名雲谷,築草堂於此。

2.地名。位於福建省建寧縣南,核桃峰左麓。宋待制俞豐建雲谷書院,讀書於此,風景清幽,為建寧縣勝地。

3.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別號。參見「朱熹」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崇安」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岡

 

地名。位於山西省大同縣西武周山上,以北魏曇曜所建的石窟著稱。石窟開鑿在雲岡堡斷崖,內有大小佛像無數,建構奇偉,雕飾工緻,在中國歷史、宗教以及東方藝術上,具有極大的價值。

地名。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武周山上,以北魏曇曜所建的石窟著稱。石窟開鑿在雲岡堡斷崖,內有大小佛像無數,建構奇偉,雕飾工緻,在中國歷史、宗教以及東方藝術上,具有極大的價值。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同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雲林

 

1.地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金壇縣南西遙村。為明代于玉德所建,有三十六景。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金谿縣東,勢極峻峭,上接雲際,故名。上有三十六峰,最高峰為出雲峰。

3.元代畫家倪瓚的別號。參見「倪瓚」條。

4.縣名。位於臺灣中部。參見「雲林縣」條。

1.地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金壇市南西遙村。為明代于玉德所建,有三十六景。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金谿縣東,勢極峻峭,上接雲際,故名。上有三十六峰,最高峰為出雲峰。

3.元代畫家倪瓚的別號。參見「倪瓚」條。

4.縣名。位於臺灣中部。參見「雲林縣」條。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金壇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順天

 

1.遵循天道。《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聖。」

2.地名。明代設置的舊府,今北平市為其舊治。

1.遵循天道。《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聖。」

2.地名。明代設置的舊府,今北平市(今中國大陸地區劃歸北京市)為其舊治。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北京市行政區劃」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順德

 

1.順從的美德。《詩經.大雅.下武》:「媚茲一人,應侯順德。」《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女勤儉,有順德,琴瑟甚篤。」

2.地名。元、明時代舊府,秦時屬鉅鹿郡,北周屬襄國郡,隋代為邢州,宋代升為信德府,元明時改稱順德府。今河北省邢臺縣為其舊治。

1.順從的美德。《詩經.大雅.下武》:「媚茲一人,應侯順德。」《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女勤儉,有順德,琴瑟甚篤。」

2.地名。元、明時代舊府,秦時屬鉅鹿郡,北周屬襄國郡,隋代為邢州,宋代升為信德府,元明時改稱順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為其舊治。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邢台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黃山

 

1.山脈名。位於安徽省歙縣西北六十里,綿亙於浙省東南及贛東皖南,是青弋江的發源地。諸峰列峙,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頂、蓮花峰、天都峰為三大主峰。最高峰達六千五百尺以上。山上風景絕佳,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合稱「四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2.山名:(1)位於安徽省合肥縣東。也稱為「龍泉山」。(2)位於江蘇省武進縣西北,孟河之東。(3)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西南。為趵突泉的源頭。

3.漢朝的宮室。位今陝西省興平縣西南。《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微行常用飲酎已。」

1.山脈名。位於安徽省歙縣西北六十里,綿亙於浙省東南及贛東皖南,是青弋江的發源地。諸峰列峙,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頂、蓮花峰、天都峰為三大主峰。最高峰達六千五百尺以上。山上風景絕佳,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合稱「四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2.山名:(1)位於安徽省合肥縣(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主體)東。也稱為「龍泉山」。(2)位於江蘇省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主體)西北,孟河之東。(3)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西南。為趵突泉的源頭。

3.漢朝的宮室。位今陝西省興平市西南。《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微行常用飲酎已。」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合肥縣」、「武進區」、「興平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黃石港

 

地名。位於湖北省大冶縣東北的港口。瀕長江南岸,北接鄂城縣界,港上為黃石山,東瀕長江。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便利,附近產煤、鐵、石灰石,為大冶鐵礦的集散地。

地名。位於湖北省大冶市東北的港口。瀕長江南岸,北接鄂城縣界,港上為黃石山,東瀕長江。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便利,附近產煤、鐵、石灰石,為大冶鐵礦的集散地。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大冶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黃州

 

城市名:(1)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有赤鼻磯,蘇軾遊於此,而作前、後赤壁賦。(2)韓國黃海道西北部的都邑。為棉花、大豆等的集散市場。

城市名:(1)今湖北省黃岡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城外有赤鼻磯,蘇軾遊於此,而作前、後赤壁賦。(2)韓國黃海道西北部的都邑。為棉花、大豆等的集散市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黃岡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廉泉

 

1.湧泉:(1)位於江西省贛縣東南。相傳南朝宋元嘉時,一夕霹靂,泉忽湧出,時郡守以廉潔著稱,故稱「廉泉」。(2)位於廣東省東莞縣南黃嶺下,宋紹興年間邑宰築亭聚磚修井,稱為「廉泉」。

2.河川名。源出陝西省南鄭縣南巴嶺山,北流經廉水鎮入於漢水。

1.湧泉:(1)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東南。相傳南朝宋元嘉時,一夕霹靂,泉忽湧出,時郡守以廉潔著稱,故稱「廉泉」。(2)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南黃嶺下,宋紹興年間邑宰築亭聚磚修井,稱為「廉泉」。

2.河川名。源出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南巴嶺山,北流經廉水鎮入於漢水。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贛縣區」、「東莞市」、「南鄭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愚公谷

 

1.地名。位於山東省臨淄縣西。相傳谷中老人因知獄訟不公,聽任少年持去所買小馬,傍鄰以為愚,遂取谷名為愚公谷。

2.比喻歸隱的地方。唐.王維〈愚公谷〉詩三首之三:「借問愚公谷,與君聊一尋。」

1.地名。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西。相傳谷中老人因知獄訟不公,聽任少年持去所買小馬,傍鄰以為愚,遂取谷名為愚公谷。

2.比喻歸隱的地方。唐.王維〈愚公谷〉詩三首之三:「借問愚公谷,與君聊一尋。」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淄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感恩

 

1.感激恩惠。《三國演義》第三九回:「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情願回去交代帳房,禁止彈唱,驅逐流娼,只求免其遷移,感恩非淺。」

2.縣名。位於海南島西岸,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

1.感激恩惠。《三國演義》第三九回:「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情願回去交代帳房,禁止彈唱,驅逐流娼,只求免其遷移,感恩非淺。」

2.縣名。位於海南島西岸,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

《百度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感恩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新民縣

新民市

縣名。位於遼寧省瀋陽縣西北、遼河下游,柳河縱貫其中,北寧鐵路經此。舊為府治,屬盛京省,民國二年(西元1913)始廢府改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產玉米、高粱、大豆、小麥、棉花、稻等。

城市名。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西北、遼河下游,柳河縱貫其中,北寧鐵路經此。舊為府治,屬盛京省,民國二年(西元1913)始廢府改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產玉米、高粱、大豆、小麥、棉花、稻等。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民市」、「瀋陽縣 (消歧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新豐縣

 

縣名:(1)位於陝西省臨潼縣東北。本秦驪邑,後因漢高祖之父太上皇,思東歸故里豐,高祖遂仿豐改築驪邑城寺街里。(2)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部、東江支流新豐水上游。縣治位於新豐江北岸,農產以米、豆、麻等為多。

縣名:(1)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本秦驪邑,後因漢高祖之父太上皇,思東歸故里豐,高祖遂仿豐改築驪邑城寺街里。(2)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部、東江支流新豐水上游。縣治位於新豐江北岸,農產以米、豆、麻等為多。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臨潼區」、「瀋陽縣 (消歧義)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溧水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溧陽縣南。西自安徽省蕪湖縣流經江蘇省境,歷高淳、溧陽、宜興等縣,流入荊溪,再向東注入太湖。

河川名。位於江蘇省溧陽市南。西自安徽省蕪湖縣流經江蘇省境,歷高淳、溧陽、宜興等縣,流入荊溪,再向東注入太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溧陽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瑯琊

 

郡名:(1)秦置,在今山東省諸城縣。(2)南朝齊置,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也作「琅邪」、「琅琊」。

郡名:(1)秦置,在今山東省諸城市(2)南朝齊置,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也作「琅邪」、「琅琊」。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諸城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瑯琊山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市東南。(2)在今安徽省滁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其地相當於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和南譙區的主體)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諸城縣」、「滁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碑嶺

 

地名。在新疆哈密縣北。因嶺上有碑,故稱為「碑嶺」。上有唐碑,今存有「侯君集嶺十四萬軍」等字。也稱為「闊石圖」。

地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北。因嶺上有碑,故稱為「碑嶺」。上有唐碑,今存有「侯君集嶺十四萬軍」等字。也稱為「闊石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哈密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筧橋

 

地名。位於浙江省杭縣東北,有滬杭甬鐵路經過。盛產絲繭、藥材等。抗戰期間,我空軍英雄曾在此創下輝煌戰果,因而馳名。

地名。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東北,有滬杭甬鐵路經過。盛產絲繭、藥材等。抗戰期間,我空軍英雄曾在此創下輝煌戰果,因而馳名。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杭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腰鋪

 

1.路旁的小店鋪。宋.陳造〈呈趙師〉詩:「塗窮儻有哀王孫,腰鋪人家緊閉門。」

2.地名:(1)在安徽省和縣西。(2)在安徽省滁縣南。

1.路旁的小店鋪。宋.陳造〈呈趙師〉詩:「塗窮儻有哀王孫,腰鋪人家緊閉門。」

2.地名:(1)在安徽省和縣西。(2)在安徽省滁縣(今中國大陸地區已撤銷此縣,其地相當於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和南譙區的主體)南。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滁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葉爾羌河

 

河川名。位於新疆天山南路,源出喀喇崑崙山東北,高達海拔五千三百公尺。上流稱澤普勒善河,東北流至葉爾羌縣,以下稱為葉爾羌河。又東流,經巴楚縣,會合喀什噶爾河,注入塔里木河。

河川名。位於新疆天山南路,源出喀喇崑崙山東北,高達海拔五千三百公尺。上流稱澤普勒善河,東北流至葉爾羌縣(莎車縣的舊稱),以下稱為葉爾羌河。又東流,經巴楚縣,會合喀什噶爾河,注入塔里木河。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之詞條「葉爾羌」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鄖縣

十堰市

縣名。位於湖北省境西北,瀕漢水北岸。

城市名。位於湖北省境西北,瀕漢水北岸。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十堰市」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嫩江

 

1.河川名。在嫩江省境。發源於黑龍江省的伊勒呼里山南麓,南流至吉林省與松花江會合,是松花江最大支流。流域面積二十四萬三千九百平方公里。也稱為「妹江」、「難河」。

2.省名。因嫩江流經境內而得名。參見「嫩江省」條。

1.河川名。位於中國黑龍江省西部,部分河段為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邊界。源出大興安嶺北麓伊勒呼里山,南流到鎮賚縣,經吉林省大安市在三岔河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流域面積二十四萬三千九百平方公里。也稱為「妹江」、「難河」。

2.省名。因嫩江流經境內而得名。參見「嫩江省」條。今中國大陸地區已將其併入黑龍江省。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嫩江」、「嫩江省」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1.植物名。莎草科藨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莖三稜形,高四十至九十公分,基部具二至三枚葉鞘,最上方葉鞘著有葉片。長側枝聚繖花序近側生,輻射枝二至八根,小穗一至八枚簇生,褐色。叢生水邊或溼地,莖可製索、編蓆、造紙。也稱為「藨草」。

2.地名。春秋時周畿內地。故址在大陸地區河南洛陽縣西南。

3.姓。如漢代有蒯徹。

[]

1.植物名。莎草科藨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莖三稜形,高四十至九十公分,基部具二至三枚葉鞘,最上方葉鞘著有葉片。長側枝聚繖花序近側生,輻射枝二至八根,小穗一至八枚簇生,褐色。叢生水邊或溼地,莖可製索、編蓆、造紙。也稱為「藨草」。

2.地名。春秋時周畿內地。故址在大陸地區河南洛陽縣(今中國大陸地區於1955年撤縣,分別劃歸洛陽市及孟津、偃師、宜陽三縣)西南。

3.姓。如漢代有蒯徹。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洛陽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布倫托海

 

湖泊名。在新疆福海縣西,烏倫古河注入此湖。

湖泊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福海縣西,烏倫古河注入此湖。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帕米爾高原

 

地名。亞洲的高原。位於新疆西境,為中、俄、阿富汗三國的界山,海拔自三千七百公尺至七千多公尺。喜馬拉雅、崑崙、天山、阿爾泰、興都庫什等山均發源於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地名。亞洲的高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境,為中、俄、阿富汗三國的界山,海拔自三千七百公尺至七千多公尺。喜馬拉雅、崑崙、天山、阿爾泰、興都庫什等山均發源於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皮皮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管身用蘆葦製作,上端由兩塊木片將葦管壓扁,與管身成十字形,再將吹嘴修製成簧片,管身正面開八個方形按音孔,流行於新疆南部的和闐、麥蓋提地區,音色沉厚優美。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管身用蘆葦製作,上端由兩塊木片將葦管壓扁,與管身成十字形,再將吹嘴修製成簧片,管身正面開八個方形按音孔,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的和闐、麥蓋提地區,音色沉厚優美。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墨玉縣

 

縣名。在新疆境內西南部,和闐縣西北,位於哈拉哈什河之西,因地產墨色玉而得名,由和闐縣分設。

縣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西南部,和闐縣西北,位於哈拉哈什河之西,因地產墨色玉而得名,由和闐縣分設。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吐魯番窪地

 

地名。位於新疆境內,天山山脈的東部。四周被天山的支脈環繞,是一個斷層陷落窪地。窪地中的艾丁湖是大陸地區陸地中最低的地點。由於窪地地勢低,不易散熱,非常酷熱,所以有「火洲」之稱。本地出產的無子葡萄是新疆的三寶之一。

地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天山山脈的東部。四周被天山的支脈環繞,是一個斷層陷落窪地。窪地中的艾丁湖是大陸地區陸地中最低的地點。由於窪地地勢低,不易散熱,非常酷熱,所以有「火洲」之稱。本地出產的無子葡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三寶之一。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甘肅省

 

省名。以境內有甘州、肅州而得名。東界陝西,南鄰四川、青海,西接新疆,北連寧夏,面積三十九萬一千五百零六平方公里,省會為蘭州市。

省名。以境內有甘州、肅州而得名。東界陝西,南鄰四川、青海,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連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三十九萬一千五百零六平方公里,省會為蘭州市。

《維基百科》(網路版)之詞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要帥帥 的頭像
    要帥帥

    要帥帥的閱讀筆記&網路健康文分享

    要帥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